基于多圈累计的基准星选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114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23284.9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圈累计的基准星选取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记录星座内每个卫星第i次经过设定目标点的时刻;根据每个卫星第i次经过设定目标点的时刻与每个卫星首次经过所述设定目标点的时刻之差,确定每个卫星累计至第i次经过所述设定目标点的运行时长;当所述星座内运行时长最长的两个卫星之间的运行时长差超出设定的时差阈值或者星座内的每个卫星经过设定目标点的次数大于设定的次数阈值,确定星座内运行时长最长的卫星为所述星座的基准星。

    通用的星载软件在轨动态重构方法、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90043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07375.6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用的星载软件在轨动态重构方法、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上行数据模块通过上行链路所处的射频通道接收由地面站上注的待更新程序数据,并基于动态重构装置的请求将待更新程序数据发送至所述动态重构装置;所述动态重构装置基于接收至地面的遥控指令获取重构信息;所述动态重构装置根据部分所述重构信息向所述上行数据模块发送数据请求,以使得所述上行数据模块将接收到的待更新程序数据传输至所述动态重构装置;所述动态重构装置在利用另一部分所述重构信息确认待更新程序数据正确性之后,根据由再一部分所述重构信息确定的目标设备将所述待更新程序数据进行转存并基于所述待更新程序数据执行程序更新操作。

    基于小推力卫星分时调相的星座部署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03163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59476.7

    申请日:202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基于小推力卫星分时调相的星座部署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星座所包含的卫星数目、初始轨道参数以及目标轨道参数确定目标相位间隔以及各卫星的轨道半长轴差;针对所述星座中的每颗卫星,根据轨道半长轴差以及目标轨道偏心率,采用设定的第一迭代策略确定变轨至目标轨道的变轨时长;针对所述星座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卫星,基于卫星完成变轨时的目标相位间隔采用设定的第二迭代策略确定所述相邻的两个卫星之间的起始调相时间间隔;根据所述星座中所有卫星的变轨时长以及所述星座中所有相邻的两个卫星之间的起始调相时间间隔确定用于进行星座部署的部署参数。

    光学环扫超宽幅成像模式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613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58705.1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环扫超宽幅成像模式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相机光轴与整星对地轴之间的夹角γ;设计快旋模式下卫星的自旋角速度ωfast;若相机在当前角速度下能够清晰成像,则进行步骤三;否则进行步骤四;设计一个快旋周期Tfast内相机的开关机时刻ton、toff;设计慢旋模式下卫星的自旋角速度ωslow;设计一个慢旋周期Tslow内相机的开关机时刻ton1、toff1、ton2、toff2;设计变转速自旋模式下相机开机时刻的相位角θ0和开机时长τ1;设计相机关机时的卫星自旋角速度方程;若卫星能够稳定地跟踪该方程,则采用变转速自旋模式;否则采用步骤五设计的慢旋模式。本发明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环扫成像模式,每种成像模式可确保环扫条带拼接的完整性;降低成像任务对卫星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数传能力的要求。

    一种用于在地外天体展示旗帜的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009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937992.0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地外天体展示旗帜的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可以包括:旗杆;弹性杆,该弹性杆的第一端部固定至旗杆,其中,旗帜的第一边固定至弹性杆;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用于将呈弯折状态的弹性杆的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固定至旗杆,其中,当弹性杆的第二端部被释放时,弹性杆从弯折状态弹性回复至展开状态以展示旗帜。

    低轨微纳卫星星座的大气差分拖曳相位调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11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28003.5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一种低轨微纳卫星星座的大气差分拖曳相位调整控制方法,属于星座在轨相位控制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大气差分拖曳控制卫星星座的方法存在相位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包括:建立单卫星大气拖曳动力学模型,得到单卫星控制输入与控制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参考卫星确定其它单卫星的状态约束条件,结合能源约束和任务约束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星座插槽分配,并以控制时间最短为目标,得到星座插槽分配最优结果;计算初始控制命令矩阵;以适应性函数值最低并满足目标控制精度为控制目标,对初始控制命令矩阵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控制命令矩阵,从而得到最优卫星控制输入,进行单卫星的角加速度控制,实现同轨星座相位调整。本发明用于星座的相位调整控制。

    磁盘卫星质量矩姿态控制方法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18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907252.6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磁盘卫星质量矩姿态控制方法,解决了如何抑制扰动,提高卫星指向精度的问题,属于卫星姿态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微分跟踪器得到卫星的期望姿态与角速度,根据期望姿态与角速度,利用PD控制器得到质量块的位移;质量块的位移包括质量块在卫星x轴、y轴的位移;根据质量块的位移得到气动力矩:Ta=‑rs×Fa;其中,Fa表示气动力矢量,rs表示卫星的质心在本体系下的矢径;根据干扰状态观测器得到卫星的扰动观测力矩#imgabs0#得到最终的控制力矩#imgabs1#根据控制力矩对磁盘卫星的质量块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变质心的方式将气动力矩作为控制力矩而不是扰动力矩,从而节省了燃料,大大降低了卫星姿态控制的成本和复杂性。

    冷气推进系统的控制电路及其冷气推进系统与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6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97884.X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冷气推进系统的控制电路及其冷气推进系统与装配方法,涉及冷气推进系统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冷气推进系统的比冲较低,带来的燃料消耗增加、系统复杂性高以及体积增加的问题。通过采用数据采集模块分别采集冷气推进系统的贮箱和起容内温度和压力数据并发送给MCU处理模块;MCU处理模块通过CAN总线与中心机通信,还根据中心机的控制命令、贮箱和起容内的温度和压力数据驱动加热模块,实现对贮箱和起容的加热功能,还根据中心机的控制命令驱动阀门模块,还根据贮箱和起容内的温度和压力数据计算出推力器的推力,根据推力精确控制阀门模块的开启时长和开启时间实现输出给定方向和大小的冲量或角量。本发明适用微纳卫星的冷气推进系统的设计。

    基于多圈累计的基准星选取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11435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523284.9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圈累计的基准星选取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记录星座内每个卫星第i次经过设定目标点的时刻;根据每个卫星第i次经过设定目标点的时刻与每个卫星首次经过所述设定目标点的时刻之差,确定每个卫星累计至第i次经过所述设定目标点的运行时长;当所述星座内运行时长最长的两个卫星之间的运行时长差超出设定的时差阈值或者星座内的每个卫星经过设定目标点的次数大于设定的次数阈值,确定星座内运行时长最长的卫星为所述星座的基准星。

    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机动与保持方法、装置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4361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60860.4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机动与保持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高斯摄动方程,根据超低轨道卫星受大气阻力和J2摄动影响的轨道变化规律,确定所述超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运动模型;基于所述超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运动模型,根据超低轨道卫星在赤道面处的星下点轨迹偏差通过一阶泰勒展开的方式获得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漂移模型;根据所述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漂移模型,通过引入非奇异轨道根数构建正切速度脉冲对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的影响模型;根据超低轨道卫星在目标纬线处距离目标点最近的东、西侧的经度差,利用正切速度脉冲对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的影响模型以及速度脉冲限制,获取超低轨道卫星向东、西侧所能调整的最大星下点轨迹距离以控制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的机动;根据超低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漂移模型,通过最大允许漂移量设计半长轴偏置量以及控制周期以保持卫星星下点轨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