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68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30051.9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煤炭开采安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深部矿井矿震防治与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深部矿井中由矿震诱发动力显现的危险区域,并获取地质岩层分类特征、震源点与巷道位置之间的距离、深部矿井中由矿震诱发动力显现的临界能量值以及预先存储的影响切顶巷道短臂梁顶板围岩积聚能量的影响因素组合及其对应的巷道关键设计参数,并确定卸压技术;根据切顶卸压巷道围岩能量分析模型中切顶巷道短臂梁顶板的围岩内积聚能量值的各影响因素,建立能量参数设计判据,结合预先存储的影响切顶巷道短臂梁顶板围岩内积聚能量值的影响因素组合及其对应的巷道关键设计参数,输出目标巷道关键支护设计参数和卸压技术,以保证煤矿巷道的安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50558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811289154.1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B4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深部地应力的椭圆井筒设计方法,包括:确定椭圆井筒的开设位置和椭圆井筒深度h;检测椭圆井筒位置处地面到深度为h处的所有地应力,并确定最大地应力б1和最小地应力б2;根据最大地应力б1的方向确定椭圆井筒的长轴方向;根据最大地应力б1和最小地应力б2,计算并确定椭圆井筒参数。本发明提供的适应深部地应力的椭圆井筒设计方法,通过对椭圆井筒位置的地应力进行检测,并选择最大地应力和最小地应力对椭圆井筒参数进行确定,能够保证地应力与椭圆井筒产生耦合关系,保证椭圆井筒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克服地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08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35788.6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衬砌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岩隧道双隔双控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上台阶、中台阶、下台阶的开挖;各个台阶开挖完成后,在隧道表面喷射混凝土层,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接着进行锚杆/索施工作业,施工完成后立即施加预紧力;其中,上台阶在隧道表面喷射混凝土层之前,首先通过超前注浆导管对掌子面进行超前注浆,以加强掌子面强度;整个隧道围岩表面完成锚杆/索施工后,立即在隧道表面架设拱架或桁架,拱架或桁架与隧道围岩之间预留200‑400mm的间距。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采用锚杆/索和拱架或桁架对隧道进行支护,可将围岩变形量由米级降低到毫米级。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53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308794.2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含冰软岩样品蠕变中流体运移规律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多联样品罐、XYZ真三轴压力系统、温控系统、CT扫描仪、多种参数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所述样品罐中设置有板加压装置,所述板加压装置用于在XYZ任一方向对样品施加局部压力或全局压力,所述板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控制器和加压板,所述加压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加压板、缓冲塞和下端加压板。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和方法不仅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含冰碛层、冻土或水合物层分级加载蠕变、卸荷蠕变、动态载荷蠕变、降温‑压冰融蠕变试验,还能够进行力学参数分析试验。而且能够通过渗透率、CT探测、声发射、电导分析等多种试验参数探测分析岩石力学结构变形及破坏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448308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336186.2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洞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隧洞吸能复合支护体系。吸能复合支护体系包括锚杆或锚索、吸能层与钢桁架;锚杆或锚索打设在隧洞的内壁上,锚杆或锚索用于对隧洞进行支护;吸能层紧贴隧洞的内壁设置,吸能层用于吸收隧洞传递给吸能层的冲击能量;钢桁架紧贴吸能层设置,钢桁架用于在隧洞内部进行支护。吸能复合支护体系能够有效地吸收爆破冲击、地震作用下的冲击能量,保证现有吸能复合支护体系不发生断裂、垮塌、失稳等现象,保证隧洞始终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护,进而保证隧洞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8252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298198.0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硬岩隧道的NPR锚杆主动支护方法;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第一台阶、第二台阶与第三台阶中均采用主动支护方法进行支护,主动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先开挖台阶,临时支护掌子面;步骤2,在开挖部分的表面喷射混凝土;步骤3,在开挖面拱顶或边墙上确定NPR锚杆的打设位置,钻孔并清孔;步骤4,在钻孔中锚固NPR锚杆;步骤5,在开挖面拱顶或边墙铺设柔性网,并将处于同一环向面上的NPR锚杆的端部上安装钢带;步骤6,在NPR锚杆的端部放置锚杆托板并安装锚具。本发明的主动支护方法,取消格栅钢架,提升施工速率,减少支护成本。而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256227.7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裂隙岩体渗流换热可视化教学系统,包括:试验装置包括隔热组件,隔热组件限定出密闭的腔体,腔体内设有热源组件和封水囊,封水囊内设有入口和出口,试验装置上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入口和进水口连通,出口与出水口连通,封水囊具有弹性且用于沿试样岩体的裂隙的周向包裹试样岩体,封水囊分别与腔体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内壁之间设有可变形的封水件,入口和出口均用于与裂隙导通以供带有示踪粒子的液体流动;可视化组件包括激光组件和两个CCD相机;出水采集组件;可视化组件和热源组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裂隙岩体渗流换热可视化教学系统,防漏水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9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159746.1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岩体导热率测试设备及测试系统,测试设备包括:箱体,具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包括叠设的第一容置区、第二容置区及第三容置区,所述箱体在所述第一容置区远离所述第三容置区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在所述第三容置区远离所述第一容置区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容置区用于收纳裂隙岩体;第一温度加载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第一温度感测组件,收纳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区;第二温度加载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第二温度感测组件,收纳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区;液体加载组件。本公开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测试设备对裂隙体的热导率测量精准度低的技术问题,填补了行业内能对裂隙岩体有效导热率进行精准测量的测试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18447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210140252.9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石力学特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实时风温岩石单轴压缩实验装置、系统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箱体、加压机构、风温控制机构以及检测机构,箱体用于放置岩石样品,箱体上设置有开口、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加压机构包括通过开口与岩石样品接触的施压件;风温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箱体内的温度,风温控制机构的入风口与第一风口连通,风温控制机构的出风口与第二风口连通;检测机构设置于岩石样品上,检测机构用于监测岩石样品的损伤特征;通过加压机构对岩石样品施加压力,风温控制机构控制箱体内的温度使箱体内部可以模拟高地温隧施工与建设中围岩温度变化的实际工况,检测机构监测岩石在压力作用下实时风温变化过程中的损伤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93510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529102.9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1N3/30 , G01N3/4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压痕实验评价岩爆局部损伤劣度的方法,获取岩样以及一级岩屑;对岩样切割打磨取岩心,并收集切割打磨过程中产生的二级岩屑;对加工后的岩样进行三向六面加载,且加载载荷一定时向加工后的岩样内充气精准爆破进行冲击岩爆试验,挑选冲击岩爆试中的三级岩屑;对三种岩屑抛光加工,获得平整度高的样品;分别获取三种岩屑的点损伤参数、面损伤参数以及体损伤参数;将构建标准岩心模型并进行单轴压缩,得到压裂效果,经过多次模拟反演得到岩石脆性指数;通过三参数损伤评价分别计算三种岩屑的屑损伤度;本发明通过纳米压痕及纳米划痕对岩屑进行微观力学性质分析得到三层损伤参数,准确得到岩石损伤评价和损伤劣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