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647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74166.9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一侧;第二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另一侧;主轨道总成,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并且所述主轨道总成具有内齿;安装座总成,其可移动的套设在所述主轨道上,并且所述安装座总成具有外齿;壳体,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总成的下部,内部具有容纳腔;两个第一齿轮,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并与所述内齿相啮合;第二齿轮,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外齿相啮合。本装置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自身特点和驾驶姿态,调整安全气囊的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全气囊控制方法。

    一种用于人机验证台架的可调节车门

    公开(公告)号:CN10758896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969107.0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机验证台架的可调节车门,包括:立柱,其通过铰链与人机验证台架连接;所述立柱一侧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第一连接板,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侧沿车门高度方向设有第一导轨;第一定位板,其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所述第一定位板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可移动的连接第一调节板;第二连接板,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第二定位板,其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定位板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可移动的连接第二调节板。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人机验证台架的可调节车门,其宽度、高度、安装位置可以分别调节。

    In-Sn复合氧化物半导体乙醇传感器制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911111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36104.1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王庆吉 林君 李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12 G01N27/125

    Abstract: 一种利用一步水热方法制备的In?Sn复合氧化物半导体型乙醇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在醉酒驾车和大气环境中检测乙醇浓度方面的应用,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传感器由市售的外表面自带有2个环形金电极的Al2O3绝缘陶瓷管、涂覆在环形金电极和Al2O3绝缘陶瓷管外表面的In?Sn复合氧化物半导体敏感材料、穿过Al2O3绝缘陶瓷管内部的镍镉合金加热线圈组成。该传感器对较低浓度(检测下限10ppm)的乙醇具有较好的线性度,这些特点使In?Sn复合氧化物半导体型乙醇传感器能够很好的应用于醉酒驾车和大气环境中酒精检测,进一步可以通过检乙醇浓度判断司机驾驶安全与环境安全。

    一种低频隔振器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16370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7886.5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频隔振器,属于隔振器技术领域,具备准零刚度特性,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及负刚度隔振组件和正刚度隔振组件;负刚度隔振组件包括竖向置于中心区域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分别与上端盖和下端盖相连接,且初始呈伸长状态;正刚度隔振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弹簧周边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隔振单元,隔振单元包括能变形的连杆结构和初始呈伸长状态的第二弹簧,连杆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盖和下端盖相连接,连杆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之间,以拉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向内收缩变形;该低频隔振器具有尺寸小、承载能力高,且具有准零刚度特性,能够适用于高端制造平台设备的技术效果。

    一种井下管状自冷却多通道高扭矩大功率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8589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949440.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管状自冷却多通道高扭矩大功率永磁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密封组件,用于确保电机内部工作区域的密封,不受钻井液和岩屑倾入,并固定定子组件以及保证转子组件旋转的稳定性;定子组件,与外壳密封组件固定连接,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磁场能,为转子提供稳定磁场;转子组件,与外壳密封组件同轴连接,位于定子组件内,将磁场能转化为动能;传输通道组件,为电机及井下机构提供数据传输线与电机冷却介质的通道;本发明填补了现有电机机具不具备同时满足井下作业形状、自冷却、多传输通道并且产生高扭矩和大功率的技术空白,在钻进的过程中自动将电机冷却,在钻探、钻井行业里有着重大意义,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月岩钻探用内排屑钻头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14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88718.X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月岩钻探用内排屑钻头,包括取岩内钻头和转动连接在取岩内钻头外侧的取岩外钻头,取岩外钻头与内吞式岩屑排出接头同轴转动连接,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陶瓷耐磨环,取岩外钻头内部周向均布有3条岩屑运移通道,取岩内钻头和取岩外钻头上设置有第三相变材料储放仓和第四相变材料储放仓,第三相变材料储放仓和第四相变材料储放仓内放置有第二相变吸热材料;月岩钻进中,岩屑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布于钻头四周,通过在钻头内部设置岩屑运移通道,使得岩屑在钻头转动过程中顺势进入该通道,并在定向振动作用和自身惯性的综合作用下,经岩屑运移通道,由孔底运移至岩屑储放腔内进行存储,以此实现对孔底地清洁。

    一种土层蠕动式自平衡静压给进成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5232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30689.6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层蠕动式自平衡静压给进成孔系统,属于岩土工程施工领域,包括双静压钻头交替伸缩破泥成孔机构、蠕动式自加压给进机构、高频低幅旋振发生机构、探头仓及探头仓开合机构;本发明采用仿生自平衡自适应原理通过双静压钻头交替伸缩破泥成孔机构联合蠕动式自加压给进机构自动完成向下静压给进;采用双钻头交替伸缩方式能够将总的给进力集中施加在内钻头或外钻头上,更有利于静压快速结进;通过高频低幅旋振发生机构产生的高频低幅振动并作用在钻头上,这有利于整套钻具顺利破泥进尺;具有简单、快速、高效、节能和低成本的优点。

    一种基于人体姿态识别的自适应中控台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1760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69785.7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姿态识别的自适应中控台,包括:支座,其上设置有移动滑轨;移动滑板,用于与所述移动滑轨配合,在其上水平移动;底座,其固定在所述移动滑板上;第一电机,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关节,用于驱动第一关节在水平面内转动;第二电机,其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旋转臂一端;第二关节,其同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臂另一端和第二旋转臂一端;第三关节,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臂的另一端;第三电机,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显示屏,其背面通过连接支杆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相互配合在水平面内转动。能够调整中控台的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人体姿态识别的自适应中控台的控制方法。

    Pd掺杂SnO2氧化物半导体CO传感器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53548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52182.8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王庆吉 林君 李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127

    Abstract: 一种Pd掺杂SnO2氧化物半导体CO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矿井和大气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方面的应用,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传感器由市售的外表面自带有2个环形金电极的Al2O3绝缘陶瓷管、涂覆在环形金电极和Al2O3绝缘陶瓷管外表面的Pd掺杂SnO2氧化物半导体敏感材料、穿过Al2O3绝缘陶瓷管内部的镍镉合金加热线圈组成。该传感器对较低浓度(检测下限10ppm)的CO具有较好的线性度,这些特点使Pd掺杂SnO2氧化物半导体CO传感器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大气环境和矿井中CO的检测,进一步可以通过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判断矿井安全与环境安全。

    硅藻土粉体表面碳化改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47541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910218038.5

    申请日:2009-1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藻土粉体表面碳化改性方法。将含有有机质的硅藻土粉碎至<200目,放入高温炉中焙烧,隔绝空气保温,随炉冷却制成碳化硅藻土;将碳化硅藻土、生胶、炭黑、硬脂酸、氧化锌、硫粉和硫化促进剂装入混炼机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混炼;冷却后在平板硫化仪中成型,制得表面碳化硅藻土粉体。本发明采用直接碳化法制取硅藻土表面均匀包覆无定型碳或多孔碳的碳化改性硅藻土方法,该碳化改性硅藻土充分利用了硅藻土中残余的有机物残体,使其变废为宝,并兼有硅藻土粉体表面的碳化均匀、包覆牢固、与有机物相容性好,性能稳定,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