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07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379532.4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镍无钴O3型铁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化学通式为NaxFeiMnjNikMyNzO2–δDδ;Fe、Mn、Ni为TM元素,TM指代过渡金属;M为对TM位掺杂取代的金属元素;N为对TM位掺杂取代的非金属元素、准金属元素或空位,D为对氧位掺杂取代的非金属元素或空位;0.75≤x≤1,0.25≤i≤0.4,0.3≤j≤0.5,0.05≤k≤0.2,0.03≤y≤0.35,0.01≤z≤0.15,0.05≤δ≤0.2,其中,i+j+k+y+z=1。本发明低镍无钴O3型铁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突出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00048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810642640.0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结构,提出一种点阵式换热器,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点阵式的分流体(4);用于输送高粘度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入口(11)和第一流体出口(12);用于输送低粘度流体的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上下布置,方向交错;其中,所述点阵式的分流体(4)从第一流体入口(11)到第一流体出口(12),将流入的第一流体交替进行分割和交汇。本发明的点阵式换热器对流体的加热和反应更加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89930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810635630.4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提出一种针对膜基气体吸收的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升温装置(3),设置在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一个输送导管上;降温装置(4),设置在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一个回流导管上;热循环装置,热循环装置设置在升温装置(3)和降温装置(4)之间,用于将输送导管内的高温流体和回流导管内的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循环装置包括半导体组,半导体组通过导热元件连接在升温装置(3)和降温装置(4)之间,而且半导体组通电。本发明直接利用装置中的余热,配合少量的电能就可以完成热量从低温热源到高温热源的传递,而且装置的占地面积会大大减小,紧凑度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74522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810635628.7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反应器,提出一种防沉降式微反应器,包括:所述微反应器的通道为自带曲率沿螺旋盘绕的形状,同时,整个所述微反应器为螺旋盘绕的形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合成系统,包括:反应装置(7),用于接入至少两种流体,两种流体在反应装置(7)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反应装置(7)包括顺序连接的混合器(71)和微反应器(72),其中,所述微反应器的通道为自带曲率沿螺旋盘绕的形状,同时,整个所述微反应器为螺旋盘绕的形状。本发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需要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了产品的转化率,节能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874498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810637348.X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分离技术,提出一种补水微结构,包括:从上到下贯穿补水微结构的通气通道(42);位于补水微结构的底部,从一侧进入的补水通道(41),补水通道(41)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缝隙,所述缝隙作为补水喷头(4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气体膜分离系统,包括:供气罐(1);加湿罐(2),加湿罐(2)连接在供气罐(1)之后;补水微结构(4);水凝胶膜(8),水凝胶膜(8)设置在补水微结构(4)下方;冷凝罐(9),冷凝罐(9)连接在补水微结构(4)之后。本发明能够解决膜在应用时缺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38573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57467.0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改进的气隙式膜蒸馏结构,包括:高温料液通道,由第一隔板(1)和蒸馏膜(3)隔成;换热区,由蒸馏膜(3)和冷却板(9)隔成;低温料液通道,由冷却板(9)和第二隔板(10)隔成;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区,导热结构与蒸馏膜(3)之间充满水。本发明结合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和气隙式膜蒸馏的优点,使得在不影响膜蒸馏效率的前提下,利用高温料液的热量加热低温料液,进而实现热量的有效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4498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37348.X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5/00 , B01D53/228 , B01D67/0088 , B01D69/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分离技术,提出一种补水微结构,包括:从上到下贯穿补水微结构的通气通道(42);位于补水微结构的底部,从一侧进入的补水通道(41),补水通道(41)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缝隙,所述缝隙作为补水喷头(4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气体膜分离系统,包括:供气罐(1);加湿罐(2),加湿罐(2)连接在供气罐(1)之后;补水微结构(4);水凝胶膜(8),水凝胶膜(8)设置在补水微结构(4)下方;冷凝罐(9),冷凝罐(9)连接在补水微结构(4)之后。本发明能够解决膜在应用时缺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1977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825953.5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3/0811 , B01F13/0059 , B01F2215/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混合器技术,提出一种乳化装置,包括:用于高粘度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13);用于低粘度流体的第二流体通道(23);第一流体导流器(12),第一流体通道(13)的流体入口端连接到第一流体导流器(12);第二流体导流器(22),第二流体通道(23)的流体入口端连接到第二流体导流器(22);导流联箱(3),第一流体通道(13)的第一流体出口(11)和第二流体通道(23)的第二流体出口(21)共同连接到导流联箱(3)。本发明的乳化装置降低了油相的压降,提高了混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1586047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21508310.9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B01D61/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分流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过程集成的高效真空膜蒸馏系统,包括:多效膜蒸馏组件和多效汽水换热器,在膜蒸馏组件中对料液进行加热,在汽水换热器中对料液再进行加热,其中,膜蒸馏组件的料液输送到同效的汽水换热器,下一效膜蒸馏组件的料液来源是上一效汽水换热器,下一效汽水换热器的蒸汽来源是上一效膜蒸馏组件和上一效汽水换热器。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真空膜蒸馏过程中释放的汽化潜热重新加热了料液水,对热量进行了有效的利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725372U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921508343.3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B01D61/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分流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流道优化设计的高效真空膜蒸馏组件和组合的膜蒸馏组件。其中,基于流道优化设计的高效真空膜蒸馏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料液通道(104)、汽侧通道(105)和蒸馏膜(106);其中料液通过料液进口(101)进入料液通道(104),汽侧通道(105)内充满高温蒸汽,料液通道(104)内的料液经过膜蒸馏后汇集至料液出口(102)排出,经过蒸馏膜(106)渗透至汽侧通道(105)的蒸汽经由抽汽口(103)抽出。组合的膜蒸馏组件包括多个并联或串联的如上所述的高效真空膜蒸馏组件。本实用新型大大增加了单位体积的膜面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