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液复合回收再生一体化卷扬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9564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10091.0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液复合回收再生一体化卷扬系统,包括:总成控制器、传动组件、第一电驱组件、第二电驱组件、液驱组件、传感组件、电控手柄、以及配置在所述卷扬减速器上的负载;改系统采取电液复合驱动系统,以动力电池供电作为卷扬系统能量来源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要求,同时用电动机驱动变量液压泵、或用蓄能器完成对变量液压泵马达的动力输入,变量液压泵马达的动力输出与电动发电机动力输出进行动力耦合实现电液复合驱动卷扬,这种电液复合驱动卷扬系统即利用了液压动力系统中变量液压泵马达高功率密度输出、也利用了电力动力系统中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电动发电机良好控制特性,能够较好的控制卷扬驱动系统的升降运动。

    一种耐冲击电动缸及其控制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5513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4603.5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冲击电动缸,涉及电动缸领域,包括具有三个液压腔体的三腔液压缸,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和集成所述三腔液压缸和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电动缸壳体。本发明通过控制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转向和转速来控制丝杠的转向和转速从而控制三腔液压缸在电动缸壳体中运动的位置和速度;通过控制三腔液压缸三个腔体内部的压力与流量来缓冲电动缸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负载冲击;通过控制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转向、转速以及控制三腔液压缸腔体的压力、流量能够分别同时控制三腔液压缸和伸出活塞杆的综合位移、速度与推拉力,进而实现电机驱动控制与液驱缓冲。

    一种铰接-前轮复合转向系统、轮式工程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163950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678894.9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铰接-前轮复合转向系统、轮式工程机械,涉及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前轮系统,还包括复合控制系统;所述复合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油路、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油路连接的第一铰接转向油缸、第二铰接转向油缸、前轮转向油缸、锁止油缸;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轮式工程机械。通过本发明方案,可通过铰接-前轮转向系统的耦合使得轮式工程机械转向半径进一步减少,机动性进一步提高。

    提高工程机械行驶速度的主动机械臂系统及轮式工程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16335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610416.4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工程机械行驶速度的主动机械臂系统,其中的整机控制器从激光雷达获得感知信息,向双向泵驱动电机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双向液压泵正反转,从而控制动臂油缸主动升降抵消路面激励以提高轮式工程机械行驶平顺性及行驶速度。本发明公布的基于预瞄信息的主动机械臂系统可在轮式工程机械不配备悬架的情况下提高整机的运行速度;与现有的采用悬架系统的高速应急救援车辆相比,采用此系统的工程机械作业载荷大幅增加。基于预瞄信息的提高轮式工程机械行驶速度的主动机械臂系统解决了现有工程机械无法兼顾大负载、高速稳定的痛点,在保持大作业负载的情况下,极大提高了轮式工程机械的行驶速度,整机综合效率有效提高。

    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789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16422.3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脉冲发生器向并在继电器的触点上的第一检测回路、并在继电器负载上的第二检测回路产生脉冲电压,并通过获取采样点的电压值,确定继电器触点的等效电阻值,并根据所述等效电阻值确定当前继电器的状态,可在系统接入高压之前对继电器状态进行诊断,有效减少了高压系统潜在安全隐患。

    一种新型电动负载敏感系统及工程机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76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72682.3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负载敏感系统及工程机械装置,该系统由主电机泵源、先导电机泵源、负载敏感系统等组成,系统采用变转速电机驱动液压泵,进而为负载敏感系统供油。同时引入比例减压阀,根据不同施工作业需求,调节压力补偿阀补偿压力,改变不同作业需求下的阀口开度‑流量对应关系,提高精细动作过程的操控性和快速动作的速度。此外,电机采用变转速控制,结合比例减压阀设定目标值,通过压力补偿控制维持液压泵出口压力仅比最大负载压力高出比例减压阀设定目标值,以提高系统的节能性。

    一种负载转速双敏感抗流量饱和系统及其工程机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587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72706.5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转速双敏感抗流量饱和系统及其工程机械装置,包括操纵组件、主泵源、先导控制泵源、负载敏感机构、液压油箱;主泵源、先导控制泵源与液压油箱连接;主泵源与负载敏感机构连接;先导控制泵源与负载敏感机构、主泵源连接;负载敏感机构用于连接多个执行器件;先导控制泵源用于主泵源接收操纵组件传递油门信号时,能调整负载敏感机构输入和输出端的压差;负载敏感机构配置为操纵组件传递手柄信号高于预设值时,调整系统进入饱和区,根据手柄信号输入比例向各个执行器件供油。此外,传统负载敏感系统的压差值恒定不变,而给定压差值则无法较好适应不同作业需求,且系统液压泵流量供应不足时,液压油无法按输入比例流入各执行器。

    新型负载转速双敏感系统、工程机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226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372145.9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新型负载转速双敏感系统、工程机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检测负载最大压力实现液压泵流量匹配以控制主泵出口压力与最大负载压力的差值为某一控制值,同时该控制值由转速敏感阀组基于动力源转速进行控制,在动力源低速运行情况下,降低液压泵出口压力与最大负载压力的目标控制压差,进而降低转速敏感阀组的节流口压差,降低系统供油流量、先导信号和目标流量对应比例关系,提高先导信号对目标流量的控制精度。在动力源高速运行情况下,增加主泵出口压力与最大负载压力的目标控制压差,进而增加转速敏感阀组的节流口压差,提高系统供油量流、先导信号和目标流量对应比例关系、节流阀口单位开度的通流能力,进而提高系统的动作速度。

    一种液压泵的功率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848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92430.2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泵的功率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变功率液压机构运行,并通过所述导油回路向所述执行机构供油,所述控制器通过检测单元采集所述执行机构的压力反馈数据、流量反馈数据,判断执行机构处于恒功率运行模式下的系统在需要进行功率释放时,生成控制信号至所述变功率液压机构,以使得变功率液压机构进行功率释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执行器遇到负载过大的工况时,执行器回路从压力截断阀溢流,无法执行动作的问题。

    一种电动工程机械电静液作动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673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68874.X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电动工程机械电静液作动器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以及电池;所述整车控制器通过接收外部输入指令转化为控制信号传输至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接收整车控制器控制信号进而通过电池输入以控制驱动电机转速以及转矩,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测量转速与转矩的传感器;同时整车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实时接收与处理所述测量转速与转矩的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提高所述电动工程机械电静液作动器系统控制精度;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法兰与液压泵相连接,所述液压泵为补油泵与四象限泵同轴一体化设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花键驱动液压泵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