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差高强度耐高温格栅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7347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298692.1

    申请日:2016-05-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反差高强度耐高温格栅制作方法,包括估算格栅频率,根据格栅频率选择选择有掩膜和无掩膜两种工艺中的一种,利用激光打标机在试件表面制作一定槽深的所需频率的正交格栅,选择耐高温微纳米颗粒,通过喷涂方式使耐高温微纳米颗粒吸附在试件格栅表面的凹槽处,擦除格栅凸起处吸附的耐高温微纳米颗粒,最后进行高温烧结,从而制得高反差高强度耐高温格栅。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制作的高温格栅对比度强,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适用于复杂恶劣的高温环境下的变形测量。

    基于微小负阶跃力的微力传感器动态标定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33993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794365.0

    申请日:2015-11-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微小负阶跃力的微力传感器动态标定系统,包括微小负阶跃力信号发生与调节装置、传感器固定与调节装置、信号放大与采集装置。所述微小负阶跃力信号发生与调节装置包括电磁发射装置、静载装置和弹止装置;所述微小负阶跃力信号发生与调节装置通过所述静载装置与所述传感器固定与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与调节装置通过同轴电缆和所述信号放大与采集装置连接;所述电磁发射装置包括充放电回路和发射轨道,所述充放电回路包括充电电压可调电容组、整流桥路、触点开关、充电开关和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内嵌于所述发射轨道内或紧密缠绕在所述发射轨道外。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基于微小负阶跃力的微力传感器动态标定方法。

    小型自对心单向加载双轴拉压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2829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210442034.7

    申请日:2012-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自对心单向加载双轴拉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加载传动装置和组合式框架;其中,所述组合式框架,由主框架1和悬浮框架2组成;所述加载传动装置,包括:横向加载轴12、13,纵向加载轴10、15,斜置刚性杆9、11、14、16上分别开有长方形滑槽组29、31、30、32,横向滑杆3、7,滑动接头4、8,步进电机5、6,固定和滑动两用铰支座23、24,固定铰支座25、26,可拆卸刚性杆21、22。本发明只需单向加载即可实现双轴拉伸、双轴压缩、一个方向拉伸同时另一方向压缩的多功能加载实验;同时该装置解决了实验过程中出现试件加载偏心的问题,具有自动平衡调节的自对心功能以及解决了试件的夹持调整难度大的问题。

    实时监测柔性绳索载荷和温度的梭形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528733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516280.7

    申请日:2013-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测柔性绳索载荷和温度的梭形传感器,包括:梭形结构外框、等强度悬臂梁、支撑柱、光纤光栅(FBG)和分离套管;梭形结构外框由两个拱形结构组成,梭形尖端一侧连接一设置有支撑柱的等强度悬臂梁;梭形两个尖端和支撑柱顶端均设置有通孔,被测柔性绳索依次通过各通孔进行固定;等强度悬臂梁上下表面均轴向设置凹槽用于对称粘贴FBG;栅区一部分与分离套管套接,套接部分为测温单元,未套接部分为测载荷单元,FBG与分离套管套接后通过粘胶完全粘贴固定在等强度悬臂梁凹槽内,然后用环氧胶对两者进行灌封涂覆。本发明解决了如何对柔性绳索载荷和温度同时测量问题,小巧轻便,FBG得到有效保护,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靠性及稳定性。

    基于FBG的柔性绳索载荷和温度同时测量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52873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16293.4

    申请日:2013-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BG的柔性绳索载荷和温度同时测量传感器,包括基底、翼缘、等强度悬臂梁、支撑柱、光纤光栅(FBG)和分离套管;基底呈工字型,两侧设置有翼缘;基底内框一端连接一设置有支撑柱的等强度悬臂梁,其上下表面均轴向布置有凹槽;基底内框对称设置通孔,支撑柱顶端设置有通孔,被测柔性绳索依次通过各通孔进行固定;FBG部分栅区与分离套管套接,套接部分为测温单元,未套接部分为测载荷单元,FBG与分离套管套接后通过粘胶完全粘贴固定在等强度悬臂梁的凹槽内,然后通过环氧胶对两者进行灌封涂覆。本发明解决了基于FBG的柔性绳索载荷和温度同时测量问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巧妙,FBG得到有效保护,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靠性及稳定性。

    用于曲面变形测量的彩色CCD显微云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7151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95011.X

    申请日:2013-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曲面变形测量的彩色CCD显微云纹法,属于实验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特点是利用标准全息光栅制作高弹性薄膜栅,将薄膜栅粘贴在待测曲面试件表面后形成曲面试件栅,利用彩色CCD相机靶面前方的拜耳滤光片作为参考栅,当曲面试件栅的像的栅距与彩色CCD相机内拜耳滤光片的6列单元相匹配时,就会形成彩色云纹条纹,计算后得到曲面试件的变形场。本发明首次将CCD云纹法应用于曲面变形的测量,提高了CCD云纹条纹质量,拓宽了云纹法的使用范围;与应变片法相比,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连续测量,测量区域可以更小,效率更高。

    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透明液面微形貌测量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53850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55784.5

    申请日:2013-08-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透明液面微形貌测量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为:把一张特制的散斑图置于所述液面底部,捕获所述液面静止时的散斑图像和所述液面变形后各时刻的散斑图像;对所述散斑图像中的畸变运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进行处理以获取散斑图上各个时刻的面内U、V方向的位移矢量场数据;根据所述面内U、V方向的位移矢量场数据分别进行迭代处理以获取所述液面各个时刻的两组全场变形数据,然后对该两组全场变形数据进行数值平均处理以获取各个时刻所述液面形貌的最终结果数据,生成所述液面形貌变化图。本申请解决了液面形貌测量方法难以对液面动态形貌进行测量,测量量程小,效率低,实时性差,且测量方法复杂难以操作的问题。

    一种高温变形测量过程中消除热畸变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71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12099.6

    申请日:2024-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变形测量过程中消除热畸变的系统和方法,属于光学测量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环境信号采集模块、双波段图像信息采集模块和计算模块;方法包括标定阶段和测量阶段;在标定阶段,环境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测量相机镜头附近环境空气的状态,双波段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特定双波段光的初始散斑图像,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出特定双波段光的折射率;在测量阶段,双波段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高温条件下特定双波段光的散斑图像,推导热畸变消除公式并计算获取消除热畸变之后的位移场。本发明可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热畸变,具有更好的高温位移场测量精度,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大的可测温度范围。

    一种多波段相机高精度超宽动态成像的优化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9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086754.8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波段相机高精度超宽动态成像的优化方法和系统,涉及多波段检测领域,包括标定阶段和测量阶段;在标定阶段形成标定合成图像后,消除光路传输模块的第一层次系统误差,得到修正后的光路传输模块;消除光路传输模块的第二层次系统误差,得到需要被消除的残余色差畸变参数;在测量阶段,待测物辐射光经过修正后的光路传输模块,形成最终合成光路;多波段相机接收最终合成光路,反代入残余色差畸变参数,形成最终合成图像。本申请在标定阶段对光路传输模块中的各光学元件进行调整并消除系统误差,优化光路传输路径,如此,在对待测物进行测量时,可以提高多波段信息的接收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成像质量。

    基于图像自动分区的非均质材料多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07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98649.8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自动分区的非均质材料多参数反演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制作散斑试件,将散斑试件固定在试验机上,采集原始散斑图像,通过试验机向散斑试件施加第一载荷,采集M幅第一散斑图像;计算位移场,排除刚体平动和刚体转动,得到M幅校正后的第二散斑图像;在原始散斑图像上选取待测范围;根据位移场计算应变梯度,自动将待测范围划分为第一区域至第N区域,分别计算第一区域至第N区域的弹塑性本构参数。通过计算应变梯度自动将待测范围划分为多个区域,能够在一次加载实验中自动完成待测范围的区域划分,无需在加载试验前通过硬度测试等方法进行人工分区,简化非均质材料弹塑性本构参数测量的过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