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073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212431.7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弹性模态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包括天平、位移元件、应变测量单元和加速度测量单元组成,位移元件采用弹性梁设计方法,用来记录模型振动时的位置信息,位移元件为空心圆柱形,一端为圆环状的天平连接圈,用以与天平的等直段固连,另一端为切线挖槽的卸载固定端,中间段为弹性梁,由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梁片组成,应变测量单元粘贴在弹性梁上,加速度测量单元安装在试验件上,对试验件进行风洞试验,获得天平施加给试验件的受力、位移和加速度信息;建立试验件的动力学模型,获得非定常气动力的计算公式,并计算试验件的气动力。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精确的测量试验件受到的非定常气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28750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212456.7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飞行器稳定性分析方法,依据飞行器的外形建立空间网格,并对飞行器的选定状态进行定常流场计算,得到气动力系数和系数矩阵;获得飞行器的模态频率和振型;计算流场物面的振型;根据飞行器的结构特征设计模态训练信号;得到飞行器的弹性振动表达公式;得到各模态的广义气动力模型;得到离散空间内的气动力状态方程;提取出不同减缩频率的广义气动力模型;得到气动/结构/控制耦合的闭环系统运行方程;将闭环系统运行方程转换为传递函数,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从而对飞行器稳定性进行分析。本发明的方法将飞行器的弹性变形进入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中,提高了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73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225428.9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频振动非定常气动力产生装置,该高频振动非定常气动力产生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动力组件、偏心单元和模型安装组件,支撑组件包括风洞连接件,用于将高频振动非定常气动力产生装置与风洞连接,动力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动力组件用于提供动力,偏心单元与动力组件连接,偏心单元用于将动力组件的转动运动转化为简谐运动,模型安装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模型安装组件与偏心单元连接,模型安装组件用于安装试验模型,模型安装组件在偏心单元的驱动下带动试验模型进行简谐运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非定常气动力试验中无法产生形式明确且可以控制振动的频率和幅值的简谐振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73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212431.7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弹性模态非定常气动力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包括天平、位移元件、应变测量单元和加速度测量单元组成,位移元件采用弹性梁设计方法,用来记录模型振动时的位置信息,位移元件为空心圆柱形,一端为圆环状的天平连接圈,用以与天平的等直段固连,另一端为切线挖槽的卸载固定端,中间段为弹性梁,由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弹性梁片组成,应变测量单元粘贴在弹性梁上,加速度测量单元安装在试验件上,对试验件进行风洞试验,获得天平施加给试验件的受力、位移和加速度信息;建立试验件的动力学模型,获得非定常气动力的计算公式,并计算试验件的气动力。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精确的测量试验件受到的非定常气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912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037092.5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变后缘弯度翼面设计方法,属于变体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翼面弯度变化而使用整块柔性蒙皮,承载能力差不适于高速或者高动压飞行状态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后缘翼面的中弧线和弦线的弦长,在两个翼肋上设置N对旋转关节将翼面划分为N+1个部分,各翼面部分对应的翼肋中间安装有桁条;各对旋转关节带动该对旋转关节至后缘内的翼面部分旋转;确定中弧线的预测偏转轨迹,根据预测偏转轨迹确定各对旋转关节的偏转角度;根据各对旋转关节的偏转角度,确定各翼面部分对应的SMA丝参数,将各SMA丝一端固定在前缘主梁上,另一端穿过桁条后与前缘主梁另一端的加热模块相连;将各翼肋部分、桁条与金属蒙皮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959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13789.2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翼面剪切变后掠形式设计方法、变形翼、翼及飞行器。其中,设计方法包括:在剪切变后掠过程中,设计翼面顺来流方向稍弦长和根弦长始终保持不变;设计任意第n次变后掠后,翼面上任意点的坐标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根据翼根前缘点坐标、第n次变后掠对应的变形翼面前缘旋转角度χn、第n次变后掠前翼面上任意点的坐标确定该翼面上任意点剪切变后掠χn角度后对应的新的坐标,其中,所述任意点包括翼稍前缘点。翼面采用此种剪切变后掠形式设计后,使得翼肋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流向不变,维持良好的气动外形,使得结构在变形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912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37092.5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变后缘弯度翼面设计方法,属于变体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翼面弯度变化而使用整块柔性蒙皮,承载能力差不适于高速或者高动压飞行状态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后缘翼面的中弧线和弦线的弦长,在两个翼肋上设置N对旋转关节将翼面划分为N+1个部分,各翼面部分对应的翼肋中间安装有桁条;各对旋转关节带动该对旋转关节至后缘内的翼面部分旋转;确定中弧线的预测偏转轨迹,根据预测偏转轨迹确定各对旋转关节的偏转角度;根据各对旋转关节的偏转角度,确定各翼面部分对应的SMA丝参数,将各SMA丝一端固定在前缘主梁上,另一端穿过桁条后与前缘主梁另一端的加热模块相连;将各翼肋部分、桁条与金属蒙皮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2751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210037086.X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变后缘弯度翼面,属于飞行器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面积使用整块的柔性蒙皮,造成承载能力差,不适于高速或者高动压的飞行状态的问题。该翼面包括:翼肋、N对旋转关节、桁条、SMA丝、加热模块和金属蒙皮;两个后缘翼肋上对称设置所述N对旋转关节,所述N对旋转关节将后缘翼面划分为N+1个部分,每个翼面部分上均设置金属蒙皮;各翼面部分对应的各对旋转关节之间安装所述桁条;所述桁条上均设置有SMA丝,所述SMA丝一端固定在前缘主梁上,另一端与加热模块固定相连,SMA丝中间部分与桁条连接,通过SMA丝带动桁条运动,桁条带动两侧的旋转关节转动,进而带动各翼面部分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75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0212444.4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裂式舵系统地面刚度试验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飞行航迹确定开裂式舵系统的试验工况,建立全机流场三维网格,开展CFD分析获得飞行器全机气动力分布,基于气动力分布确定开裂舵系统的舵面的载荷数据,舵面包括上舵面和下舵面;基于飞行器的机翼设计支持工装,以模拟机翼对开裂式舵系统的支持边界;舵机根据试验工况发送舵偏指令控制上舵面和下舵面偏转;利用加载装置根据舵面的载荷数据分别对上舵面和下舵面逐级加压进行正式试验;利用位移传感器分别对上舵面和下舵面进行位移测量;基于位移测量结果绘制刚度曲线。由此,可以排除机翼变形带来的干扰,能够大幅降低操纵面刚度试验测量误差,获得高精度的刚性试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737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216036.6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程面元法的弹性气动数据精确获取方法,方法包括:1、建立飞行器的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2、针对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开展气动弹性性能评估,当判定基于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的弹性气动数据均需要修正时,则进入步骤3;3、进行第一次弹性修正:利用风洞试验测量得到风洞模型的气动力系数;采用工程面元法计算风洞模型变形前后的气动力系数变化量;将风洞变形数据与气动力系数变化量相减,得到第一气动数据;4、进行第二次弹性修正:采用工程面元法计算真实模型变形前后的气动力系数变化量,并与第一气动数据叠加即得。本发明建立了两步走的弹性气动数据精确修正方法,得到的飞行弹性气动数据的精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