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密封对接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4691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745897.6

    申请日:2020-07-29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自适应密封对接装置,属于环境控制系统设计领域。该自适应密封对接装置包括保温导风管和橡胶密封装置,其中:所述保温导风管包括筒状结构的风管本体,所述风管本体包括第一风管蒙皮和第二风管蒙皮,所述第一风管蒙皮和第二风管蒙皮之间填充有隔热层,所述风管本体第一端部与所述发射设备的风道和空调通风口中的一种固定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密封装置为中空结构,所述风管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橡胶密封装置的第一端口对接,所述橡胶密封装置的第二端口与发射设备和所述空调通风口中的另一种对接。本申请可在发射设备起竖和回平过程中实现与空调设备的自适应分离和对接,免人工操作,同时可适应车载振动、高低温等复杂环境。

    一种可主动控制的制冷剂通用充注阀转接头

    公开(公告)号:CN10950599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910027514.9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剂充注阀转接头,属于制冷、空调和热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通用充注阀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会容易导致制冷剂和润滑油泄露,还可能对操作者产生伤害的问题。本发明制冷剂充注阀转接头,包括转接头主体;转接头主体包括上端、下端和第三端;上端处设有顶针,顶针贯穿转接头主体并沿转接头主体轴线方向移动;第三端处设有第一通用充注阀,第一通用充注阀与冷媒设备连接;下端设有通用接口;用于连接外部冷却设备上的第二通用充注阀;顶针沿转接头主体轴线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关闭和打开第二通用充注阀。本发明用于避免制冷剂泄露和操作者受到伤害。

    一种便携蓄冷式个体热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9630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475531.X

    申请日:2017-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1D13/0053 A41D2400/12

    Abstract: 一种便携蓄冷式个体热防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液冷服和蓄冷壶,所述蓄冷壶包括蓄冷器、循环水泵和蓄电池;所述蓄冷器分为内外两层,蓄冷器内层装有蓄冷介质,蓄冷器外层和液冷服内装有冷却液;液冷服及蓄冷壶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蓄冷器外层与液冷服通过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形成环路;循环水泵设置在蓄冷壶的进水口处;所述蓄电池与循环水泵连接。本发明将液冷服与蓄冷壶有机结合,通过两级换热,将蓄冷介质所存储的冷量均匀传输到人体表面,增加人体舒适度;将蓄冷介质集中储存在蓄冷壶内层中,通过循环冷却液将冷量逐步传输到人体,避免冷量浪费;蓄冷壶体积小、重量轻,扁平的结构设计适合人体背负,且不影响其他装备的背负。

    一种用于低温环境机载设备保温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75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808152.8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机载设备保温装置,包括:保温组件;电缆式加热器,电缆式加热器套设在保温组件上;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缆式加热器相连;保护套筒,保护套筒套设在保温组件上;连接插头,连接插头通过导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电缆式加热器相连;绝缘层,绝缘层设置在电缆式加热器与保温组件的接触面上;隔热材料,隔热材料设置在保护套筒内;采集控制模块,采集控制模块与连接插头相连;采集控制模块实时采集保温组件温度传感器测量值和电缆式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测量值并且控制电缆式加热器的启停。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通过自动反馈实现温度调节,从而实现机载设备温度保持,无需过多人为干预的优点。

    一种用于高铁意外停电应急使用的通风管路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6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50812.3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铁意外停电应急使用的通风管路及制造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能够在高铁意外停电的情况下,维持车厢内的温度。包括:通风管道、复合相变石蜡板和导热翅片;所述复合相变石蜡板贴附在通风管道的风道内壁面;所述导热翅片一端固定在所述通风管道的管道外壁上,并与所述通风管道内的风道连通,另一端与需要维持温度的空间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高铁意外停电的情况下,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基于单外侧换热器多支路交替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7936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27522.3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外侧换热器多支路交替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属于制冷、空调和热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或明显影响制热效果、或能耗较大、或系统结构复杂影响系统紧凑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外侧换热器和内侧换热器。其中,外侧换热器的前端连接第一支路电子膨胀阀和第二支路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各支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实现支路制热和除霜功能的切换。除霜时,单一支路除霜,另一支路制热,实现了在不增加系统体积和重量、不额外消耗电能的前提下进行除霜,同时减弱除霜过程对制热效果的影响。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0833644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67661.4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电池包,包括内壳体(10)、外壳体(20)和单体电池(30);所述单体电池(30)安装于内壳体(10)内,所述内壳体(10)固定于外壳体(20)内,所述相变材料位于内壳体(10)与外壳体(20)之间的填充空间内,所述内壳体(10)的楔片(103)安装于外壳体(20)的楔片安装槽(203)内。该电池包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蓄/放热特性,并结合电池包壳体的特殊结构,吸收并储存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防止电池温升过大,提高单体电池内的温度均匀度,有效降低单体电池的峰值工作温度,避免热失控的发生,延长电池组的循环次数和寿命,从而提高电池组的工作可靠度和安全运行性能。

    一种节能废气催化氧化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91310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618706.X

    申请日:2013-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废气催化氧化处理装置,包括:上端盖(4)、进气管(10)、出气温度传感器(20)、换热器(7)、反应芯体(8)、出气管均流筒(9)、高温密封圈(11)、进气温度传感器(22)、弹簧(1)、筛网(13)、外壳体(14)、翅片加热板(2)、支撑环(15)和下端盖(16)。空气和废气分别通过两个进气管(10)进入装置,经换热器(7)预热后进入反应芯体(8)内部,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净化后的气体经换热器(7)降温后排出,达到废气净化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能耗小,效率高,可实现废气的吸附和净化作用。

    一种低压恒温散热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7911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110473181.X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恒温散热装置,属于设备降温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重量和体积大、结构复杂且不易携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恒温散热装置,包括低压恒温散热机构、管路和待降温机构;低压恒温散热机构通过管路与待降温机构连接;低压恒温散热机构用于保持水温;低压恒温散热机构将吸收待降温机构的热量直接以水蒸气方式排放到外界环境中。本发明采用无需二次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且成本低。

    一种基于可拓展型相变冷却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7970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0547881.9

    申请日:2021-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拓展型相变冷却装置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属于散热设备冷却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功率的不断加大导致冷却系统体积增长,但同时各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和低成本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冷却系统,采用两级冷却系统,在散热设备不工作时通过二级冷却系统制冷,冷量储存在储能器的相变材料中,能够采用小功率的冷却系统进行制冷,当散热设备间歇剧烈放热时,蓄冷器中的相变材料快速释冷,并通过一级冷却系统对设备进行冷却。并且储能器采用可拓展型相变冷却装置,能够根据冷却需要调节蓄冷量,减小了冷却系统的体积,且能够适用于对不同散热功率和占空比的设备的冷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