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4486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596448.X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B13/20
Abstract: 一种金属膜盒的有效面积测量系统,包括:气源、自动配气台、压强传感器、固定座、顶杆和力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以及工控机,其中,气源、自动配气台、压强传感器以及固定座通过连接管路顺次连通,连通压强传感器与固定座的连接管路为第一管路;金属膜盒密封安装在固定座上,且其内腔通过固定座连通至第一管路;顶杆设置在金属膜盒的顶面上,一端与金属膜盒的顶面形成面接触,另一端连接至力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连接至压强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数据采集装置和自动配气台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金属膜盒的有效作用面积,并真实反映由工作压力连续变化导致的面积参数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02099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1129121.5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漩防塌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贮箱、消漩叶片、防塌圆盘、柱形过滤网和输送管;其中,消漩叶片、防塌圆盘和柱形过滤网均设置于贮箱内;输送管与贮箱的贮箱底部的输送口相连接;消漩叶片、防塌圆盘和柱形过滤网组成出流装置,出流装置位于输送管的上部;每个消漩叶片的一端与防塌圆盘相连接,每个消漩叶片的另一端与贮箱的内壁相连接;柱形过滤网的上部与防塌圆盘的底部相连接,柱形过滤网的侧部与消漩叶片相连接,柱形过滤网的下部与贮箱的内壁相连接。本发明最大程度延缓贮箱液体出流夹气时刻,从而减少贮箱液体不可用量,同时以较低的流阻代价对出流的液体进行过滤,确保无多余物进入发动机。
-
公开(公告)号:CN10957813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11410389.1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氢氧回收利用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的系统包括氢氧内燃机、换热器、增压泵、控制器、增压模块;氢氧贮箱内贮存液氢液氧、氢氧贮箱上的排气装置将其内部蒸发的氢气、氧气排出,其中氢气分出两路,一路进入氢氧内燃机、另一路经增压泵压缩后进入换热器,一路氧气经增压泵压缩后进入换热器,由换热器将引入的氧气加热至适于氢氧内燃机工作的温度经增压模块后输出至氢氧内燃机;氢氧内燃机在控制器的工作下点火启动,进行发电;氢氧内燃机的冷却液进入换热器,由进入换热器中的氢气、氧气将冷却液降温,同时升温后的氢气存入增压模块并进行增压;未使用的氧气存入增压模块并进行增压。
-
公开(公告)号:CN109695514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11486460.4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贮箱内燃烧快速增压系统,包括小贮箱和大贮箱,充气系统连接外部气源,充气系统、贮气系统、增压启动及过滤系统、增压调节系统、第一增压启闭系统、第一推进器隔离系统顺次连接至小贮箱,为小贮箱注入高压气体;小贮箱加注系统、单向阀隔离系统顺次连接至小贮箱,为小贮箱加注燃料A;小贮箱还设有小贮箱排气系统;小贮箱依次通过第二增压启闭系统、电动喷注阀、第二推进剂隔离系统连接至喷射装置;喷射装置封闭于大贮箱内,大贮箱内置燃料B,燃料A和燃料B燃烧产生高温燃气以增压。其利用自燃推进剂组元相互作用的原理,使得燃烧形成高温燃气对大贮箱进行快速增压。
-
公开(公告)号:CN103644868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10596448.X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B13/20
Abstract: 一种金属膜盒的有效面积测量系统,包括:气源、自动配气台、压强传感器、固定座、顶杆和力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以及工控机,其中,气源、自动配气台、压强传感器以及固定座通过连接管路顺次连通,连通压强传感器与固定座的连接管路为第一管路;金属膜盒密封安装在固定座上,且其内腔通过固定座连通至第一管路;顶杆设置在金属膜盒的顶面上,一端与金属膜盒的顶面形成面接触,另一端连接至力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连接至压强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数据采集装置和自动配气台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金属膜盒的有效作用面积,并真实反映由工作压力连续变化导致的面积参数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7445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76930.7
申请日:2013-11-1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一种运载火箭用低温蓄压器液氮温区振动试验装置,包括供气增压系统、气枕压力控制系统、振动环境系统;所述的振动环境系统包括振动台和振动工装;低温蓄压器通过振动工装安装在振动台上;试验开始时,向低温蓄压器壳体内倒入液氮,供气增压系统向低温蓄压器膜盒内充入氦气,使膜盒内压力与膜盒实际工作压力保持一致;气枕压力控制系统内设置气瓶,气瓶与低温蓄压器壳体内腔连通,供气增压系统向上述气瓶内充入氮气,并向低温蓄压器壳体内充入气液混合低温氮气,使得气瓶内压力与低温蓄压器壳体内压力一致;振动试验时,气枕压力控制系统控制低温蓄压器壳体内压力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91552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006900.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适应于无人值守的气瓶充放气子系统,系统包含动力测控子系统、地面供配气子系统和箭上气瓶充放气子系统。动力测控子系统发出控制指令,经PLC测控组合、继电器执行组合实现远距离对地面供配气子系统电控减压器、电磁阀及箭上电磁阀闭环控制,控制电磁阀启闭及电控减压器出口压力,实现气瓶充气速率可控、可调,及气瓶自动充放气功能,实现气瓶充放气无人值守,提高火箭发射人员安全性。箭上气瓶充放气子系统公用管路上设置过滤器和两个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同时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压力更高的气瓶分支路上设置一个分步直动式电磁阀,实现一套供气系统同时为两气瓶充放气,消除了系统关不上的单点故障,密封可靠性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252389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59960.9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异形贮箱出流装置,属于液体火箭增压输送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消漩板和分隔板安装在共底贮箱的出流口上,通过在消漩板上设置孔减小消漩板的结构载荷同时降低了其结构重量,同时通过孔的合理布局提高消漩板的承载能力,消漩板采用120°V形结构,使流体过渡尽可能平滑,同时使液体有向中心填补的趋势,盖板安装在共底贮箱出流口(贮箱轴向)上部,使液体有向下流(加速)的趋势,破坏形成漩涡的切向力,通过上述设置抑制漩涡及塌陷的发生,从而减少贮箱内液体的不可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91517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0988324.0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蓄压器自动充气系统,包括:配气台、过滤器、插拔组合连接器、限流元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蓄压器、第二蓄压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中,第一分支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蓄压器相连接,第二分支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蓄压器相连接;第一蓄压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第二蓄压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相连接;限流元件和第三电磁阀均设置于第三管路上;第一电磁阀设置于第一分支管路上;第二电磁阀设置于第二分支管路上。本发明利用电磁阀自动充气方式,采用限流元件控制充气速率实现低温推进剂加注阶段的蓄压器自动充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7123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10925972.4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马方超 , 张立强 , 吴姮 , 刘文川 , 赵涛 , 吴俊峰 , 贺启林 , 孙善秀 , 丁蕾 , 张智 , 容易 , 王道连 , 丁建春 , 周浩洋 , 张聪 , 李林 , 吴云峰
Abstract: 一种液氧温区冷氦增压系统,该系统增压气瓶3浸泡在液氧贮箱1内,与液氧充分换热,增压介质温度与推进剂温度相同,增加了介质贮存效率。增压气瓶3在液氧贮箱1内布局靠近贮箱上部,飞行数秒后增压气瓶3即从液氧中露出,飞行结束时增压气瓶3中气体剩余量较小,提高介质利用率。增压气体从气瓶流出后,充分利用管路的换热,气动加热,气体与贮箱内燃料的换热,提高了增压气体的焓值。增压电磁阀并联冗余设计,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及系统容错能力。增压系统避免了与发动机的耦合,省去了发动机换热器,节省研制成本;同时增压系统可自行验证,提高了增压设计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