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40698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1075937.5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3 , E21D1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土富水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的施工结构及其方法。软土富水地层隧道施工对地层影响比较大,极易对地表既有构筑物造成不利影响。本发明在既有路基影响段下方的隧道拱部或边墙环向设置水平旋喷桩,水平旋喷桩纵向倾斜设置,相邻水平旋喷桩环向之间互相咬合;水平旋喷桩环向内侧设置超前管棚,超前管棚之间设置有超前小导管。本发明采用水平旋喷桩、超前管棚和超前小导管的组合控制措施,充分利用旋喷桩的止水作用,施工干扰小,施工进度快,可大大减小对地层的影响,进而减小对既有铁路、公路路基等构筑物的不利影响,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也可结合对既有铁路、公路路基等构筑物的地表处理措施一起实施,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72198.X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高地应力隧洞群变形控制方法,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原位测试等方法,提前判识洞内地应力水平及围岩状态,获取前方洞段施工中变形可能性,并且通过中导洞的超前施工并采用柔性支护,为高地应力环境下围岩中储存能量的释放提供时间及空间,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后洞施工时围岩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级工程质量;采用中导洞超前施工,为后行洞提供了较好的施工条件,减轻了高地应力环境下施工可能诱发的大变形问题,为线间距布置、施工工期控制等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采取了超前施工、柔性支护、能量释放等措施,后洞施工时衬砌变形得以控制,不致出现因初支开裂、钢架扭曲等引起的拆换工程量,经济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033225.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交叉口结构及施工方法。当隧道采用离壁式衬砌与贴壁式衬砌交叉施工时,其接口处的结构施工和防排水处理是工程建设的难点。本发明的结构中,贴壁式衬砌接入离壁式衬砌的接口处设置有交叉口堵头墙、堵头墙下方框架梁和堵头墙框架柱,堵头墙框架柱位于接口处两侧,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位于两侧堵头墙框架柱的顶部,交叉口堵头墙位于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上方;交叉口堵头墙边缘与贴壁式衬砌的二次衬砌连接,堵头墙下方框架梁侧面与离壁式衬砌的离壁式屋面连接。本发明稳定性好,工程量小,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隔绝围岩、地层渗漏,防止洞内脱离物下落,安全、防潮、保温、恒湿,扩展了两种或多种结构型式的组合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794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609499.1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预制仰拱模块的隧道施工方法。该隧道施工方法使得连接钢架更加紧固的支撑于初期支护与预制仰拱模块之间,最终再对连接钢架与预埋套筒之间的紧固螺栓进行再次紧固并将两者进行焊接、连接钢板与支撑钢板之间的紧固螺栓进行再次紧固并将两者进行焊接,如此确保预制仰拱模块与初期支护进行稳定的连接,避免连接钢架安装不紧固导致初期支护因围岩压力而向内侧变形,本申请将传统隧道施工中的仰拱填充替换为预制仰拱模块,如此可以确保隧道周圈的支护快速构成闭环,避免隧道已开挖段落变形沉降,提高隧道结构稳定性和施工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2257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66941.4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地表沉降计算方法。现有隧道地表沉降量的计算精度不高,且计算复杂,影响隧道开挖的施工进度。本发明将隧道断面变形分解为断面均匀收敛、竖向位移、水平位移以及非规则椭圆化4个部分,由此建立的参数化隧道断面统一收敛模型,可准确表述隧道断面产生的变形,并将其引入三维镜像法,建立了能考虑断面非规则变形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本发明所采用方法中各计算参数的含义更加明确,应用更加简便,可为复杂地层条件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预测提供参考;计算结果可靠性高,与工程实测结果偏差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914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08763.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晓勇 , 刘建红 , 雷升祥 , 王飞 , 靳宝成 , 任少强 , 杜孔泽 , 刘小刚 , 陈敬军 , 魏军政 , 严文翔 , 韩赟 , 罗勇 , 崔润兵 , 王煦霖 , 向亮 , 吉艳雷
IPC: E02D19/06 , E21F16/02 , F16K17/04 , F16K17/164 , F16K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限压排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外壳、圆球、限压控制弹簧和尾部中空内螺帽;所述外壳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状,前端内径小于尾端内径,内径断面变化处为圆滑状过渡部分;圆球位于圆滑状过渡部分处,直径在前端内径和尾端内径之间;限压控制弹簧位于圆球后方,尾端内设置尾部中空内螺帽。本发明解决了地下工程中的限压排水问题,使地下工程中围岩中水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排放,安装简单,施工方便,可工厂化生产,在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埋入,与地下工程排水管路连接即可,既可用于现浇地下结构中,又可用于预制结构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85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55769.0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地热利用的隧道防寒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环向盲管或条状防排水板、纵向盲管、横向导水管和中心水沟;环向盲管或条状防排水板沿隧道拱墙圆周设置;纵向盲管沿隧道轴向在边墙底端设置;中心水沟轴向设置在隧道中心底部;横向导水管连接于纵向盲管与中心水沟之间,环向盲管或条状防排水板、横向导水管及纵向盲管的交叉节点向下与地源深孔形成联结。本发明解决了寒区隧道排水系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容易冻结阻塞失效等问题,利用地源深孔将地层热能传递到隧道内的环向和纵向排水盲管,通过“热桥效应”形成热交换延伸,防止盲管发生冻结,进而防止整个排水系统冻结失效,无需单独提供热源,环保节能,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966758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624033.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预制装配仰拱的钻爆法隧道结构,拱部为隧道初期支护,隧道初期支护内为现浇拱墙二次衬砌,现浇拱墙二次衬砌下端通过现浇仰拱衬砌与底部的装配式仰拱预制块衔接成环;装配式仰拱预制块两侧端部设置有装配式仰拱块两侧扩大端,端面设置有凸榫,与现浇仰拱衬砌端面的凹榫对接。本发明满足隧道装配式仰拱的基本结构型式要求,仰拱结构采用工厂化、标准化预制,质量保证可靠,预制构件的质量及强度等相比现浇结构要好很多。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66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64292.1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预制装配衬砌拼装结构及其方法,所述拼装结构的预制装配衬砌由纵向分为多环、再环向辐射分为多片的预制装配衬砌弧板拼接组成;预制装配衬砌弧板上设置有纵向贯通的预留孔洞,预留孔洞内插入高强螺杆,纵向相邻的两片预制装配衬砌弧板上的高强螺杆通过对接处设置的高强连接器相连接,使得纵向相邻的两片预制装配衬砌弧板得以拼接。本发明采用预制装配衬砌,可工厂化生产,装配衬砌通过预留孔内设置高强螺杆连接,能保证连接固定的便捷,辅助以精密测量控制,快速完成预制装配衬砌的拼装,保证预制拼装衬砌的拼装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19100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24074.1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G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可伸缩调节的临时支撑加固组合钢结构。为了保证地下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对既有建(构)筑物进行提前加固。本发明包括底梁、伸缩立柱、千斤顶和钢斜撑,伸缩立柱包括内部空心支撑立柱和外部支撑套筒立柱;内部空心支撑立柱底端固定于底梁,自上而下外套有外部支撑套筒立柱;外部支撑套筒立柱顶端固定有托架钢板,侧壁与底梁之间对称设置有钢斜撑,底端与底梁之间设置有千斤顶。本发明解决了既有地下、地上结构在特殊工况下快速临时加固的难题,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螺栓连接拼装方案,解决现场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能实现加固材料的快速多次拆装,实现模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