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77564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10200721.6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11 , H01L21/8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垂直栅结构的SOI CMOS器件,包括SOI衬底,以及生长在SOI衬底上的NMOS区和PMOS区,所述NMOS区和PMOS区共用一个垂直栅区,所述垂直栅区与NMOS区和PMOS区位于同一平面上,垂直栅区位于NMOS区和PMOS区之间;垂直栅区与NMOS区之间隔离有栅氧化层;垂直栅区与PMOS区之间隔离有栅氧化层。本发明占用面积小,版图层数少,工艺简单,敞开的体区能够完全避免传统SOI CMOS器件的浮体效应,并方便对寄生电阻、电容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1764102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200722.0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84 , H01L21/768 , H01L2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垂直栅结构的SOI CMOS器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为:由下至上依次生长硅衬底层,埋层氧化层,单晶硅顶层;采用STI工艺在单晶硅顶层位置处形成的有源区进行氧化物隔离;有源区包括NMOS区和PMOS区;在NMOS区和PMOS区中间刻蚀一个窗口,利用热氧化的方法在窗口内侧壁形成NMOS和PMOS栅氧化层;在窗口处淀积多晶硅,填满,掺杂,然后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形成垂直栅区;在NMOS和PMOS沟道采用多次离子注入的方式掺杂再快速退火,源漏区则采用离子注入方式重掺杂。本发明工艺简单,制作出的器件占用面积小版图层数少,能够完全避免浮体效应,方便对寄生电阻电容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585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199725.7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78 , H01L29/04 , H01L2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6 , H01L21/823807 , H01L21/84 , H01L27/0688 , H01L27/1203 , H01L29/42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晶向积累型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第一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第二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横截面均为腰形(跑道形),且所述第一沟道采用p型(110)Si材料,所述第二沟道采用n型(100)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在积累工作模式下,电流流过整个跑道形的沟道,具备高载流子迁移率,低低频器件噪声,并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增大了器件的阈值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584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199723.8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78 , H01L29/16 , H01L29/06 , H01L2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5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21 , H01L27/1211 , H01L29/42392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材料积累型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第一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第二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横截面均为腰形(跑道形),且具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所述的第一沟道为Ge材料,所述的第二沟道为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在积累工作模式下,电流流过整个跑道形的沟道,具备高载流子迁移率,增大了沟道横截面积,提高了器件的驱动电流而同时又保持器件的电完整性,并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1986435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010212134.1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1/336 , H01L21/82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78 , H01L27/1207 , H01L29/0653 , H01L29/1054 , H01L29/78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浮体及自加热效应的MOS器件结构的制造方法。该MOS器件结构,包括Si衬底和位于Si衬底之上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沟道以及分别位于沟道两端的源区和漏区,在沟道之上设有栅区,在源区与Si衬底之间,以及漏区与Si衬底之间分别设有绝缘埋层,在沟道与Si衬底之间设有SiGe隔层。该MOS器件结构的沟道可以通过SiGe隔层向Si衬底导电导热,防止了器件的浮体效应及自加热效应;在源区及漏区与Si衬底之间保留绝缘埋层,可减小源漏区的寄生电容。该器件结构采用Si\SiGe\Si外延层通过刻蚀、掺杂、选择性刻蚀、填充绝缘介质等工艺制备,其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499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910199721.9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78 , H01L29/10 , H01L29/423 , H01L2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84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21 , H01L27/12 , H01L29/42392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材料积累型圆柱体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p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n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沟道及n沟道均为圆柱体,且具有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所述的p沟道为Ge材料,所述的n沟道为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p沟道及n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在积累工作模式下,电流流过整个圆柱形的沟道,具备高载流子迁移率,低低频器件噪声,并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增大了器件的阈值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176410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10200722.0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1/84 , H01L21/768 , H01L2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垂直栅结构的SOI CMOS器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为:由下至上依次生长硅衬底层,埋层氧化层,单晶硅顶层;采用STI工艺在单晶硅顶层位置处形成的有源区进行氧化物隔离;有源区包括NMOS区和PMOS区;在NMOS区和PMOS区中间刻蚀一个窗口,利用热氧化的方法在窗口内侧壁形成NMOS和PMOS栅氧化层;在窗口处淀积多晶硅,填满,掺杂,然后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形成垂直栅区;在NMOS和PMOS沟道采用多次离子注入的方式掺杂再快速退火,源漏区则采用离子注入方式重掺杂。本发明工艺简单,制作出的器件占用面积小版图层数少,能够完全避免浮体效应,方便对寄生电阻电容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1764136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200719.9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7/12 , H01L23/528 , H01L29/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垂直栅SOI CMOS器件沟道电流的叉指型结构,其由多个垂直栅SOI CMOS器件并列排布而成,其中相邻的垂直栅SOI CMOS器件的PMOS区与PMOS区相邻,NMOS区与NMOS区相邻;所有垂直栅SOICMOS器件的源区位于同一侧,漏区位于另一侧;所有垂直栅SOI CMOS器件的栅极从侧面引出形成叉指栅极。相邻的PMOS区共用一个体电极,相邻的NMOS区共用一个体电极,所有体电极并行相连形成叉指体电极。所有源区引出的源极并行连接形成叉指源极;所有漏区引出的漏极并行连接形成叉指漏极。本发明将多个CMOS器件的栅极通过叉指型拓扑结构并联起来,相当于提高了垂直栅SOI CMOS器件的等效栅宽,可以起到调节其沟道电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501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910199724.2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7/092 , H01L29/78 , H01L29/04 , H01L29/10 , H01L29/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11 , H01L21/823807 , H01L21/823821 , H01L21/845 , H01L27/1203 , H01L29/42392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晶向反型模式全包围栅CMOS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具有第一沟道的PMOS区域、具有第二沟道的NMOS区域及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横截面均为腰形(跑道形),且所述第一沟道采用n型(110)Si材料,所述第二沟道采用p型(100)Si材料;栅区域将所述第一沟道及第二沟道的表面完全包围;在PMOS与NMOS区域之间、PMOS区域或NMOS区域与Si衬底之间均有埋层氧化层将它们隔离。本器件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在反型工作模式下,采用不同晶向材料的沟道、跑道形全包围栅结构、高介电常数栅介质和金属栅,具备高载流子迁移率,可避免多晶硅栅耗尽及短沟道效应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726274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99726.1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MOSFET输入输出特性确定MOSFET?BSIM模型参数宽度偏移量的方法。首先利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测量至少3个拥有相同沟道长度、不同沟道宽度的MOSFET器件的Ids-Vds输出特性;然后求出漏极电流Ids对漏极电压Vds的二阶导数Ids″;通过延长Ids″与MOSFET沟道设计宽度Wdrawn的曲线便可容易得到准确的MOSFET器件的宽度偏移量Win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