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6149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736387.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性荧光分子以及由该手性荧光分子形成的手性超分子微纳晶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手性荧光分子制备手性超分子微纳晶体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溶剂化调控,手性荧光分子自组装生长形成首尾相连的超分子氢键链结构。所述晶体的表面具有周期性的手性超分子界面结构,可实现手性异构分子如毒品的手性识别,检测限达154fg/ml,有望用于高灵敏度手性区分的毒品检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性晶体界面选择性解聚的液相毒品荧光检测体系以及在基于手性晶体界面选择性解聚效应的液相毒品检测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4582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1528519.9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11/05 , C07C209/00 , C07C49/14 , C07C49/24 , C07C45/00 , C07C49/167 , C07C69/72 , C07C69/732 , C07C67/30 , C09K11/06 , C08G7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子化室温磷光材料、复合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烷基、羟基取代的烷基、胺基取代的烷基、烷氧基、酯基、酰基、三氟烷基、硅烷基或腈基。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有机胺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其中,羰基化合物的α位至少包含一个带有氢原子的碳原子。该制备方法主要基于铵阳离子和烯醇阴离子层状夹心结构,层间具有独特的二维离子化网络结构,在常温常压无保护气体条件下,实现晶体的自发组装生长,并具有很好的柔性印刷性能,该离子化室温磷光材料有望用于低成本室温磷光图案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2801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96868.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OF‑聚苯乙烯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MOF‑聚苯乙烯微球复合材料包括聚苯乙烯微球和MOF晶体;所述MOF晶体为选自Cu3(HITP)2、Ni3(HITP)2和Co3(HITP)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MOF晶体负载于所述聚苯乙烯微球上。本发明的MOF‑聚苯乙烯微球复合材料用于气敏材料检测H2S时,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电导率和传感性能,室温下可直接对H2S气体进行电化学检测,有效解决了传统金属氧化物工作温度高的问题,而且对H2S气体的灵敏度和响应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83553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1148699.5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氟化钙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物包括氢氧化钙和至少一种含有稀土离子的化合物,所述溶剂用于溶解所述第一混合物;向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氟化铵形成反应溶液;将所述反应溶液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将所述反应溶液保温第一预设时长得到反应产物。通过将含稀土离子的化合物和氢氧化钙直接溶于溶剂,再加入氟化铵,利用共沉淀原理,制备的氟化钙。该方法实现了氟化钙纳米颗粒方法中过程易于观察调控,原料便于购买无中间反应和产物,生成的纳米颗粒超细且均匀,且具有发光强、效率高等优良的光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6149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36387.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性荧光分子以及由该手性荧光分子形成的手性超分子微纳晶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过手性荧光分子制备手性超分子微纳晶体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溶剂化调控,手性荧光分子自组装生长形成首尾相连的超分子氢键链结构。所述晶体的表面具有周期性的手性超分子界面结构,可实现手性异构分子如毒品的手性识别,检测限达154fg/ml,有望用于高灵敏度手性区分的毒品检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性晶体界面选择性解聚的液相毒品荧光检测体系以及在基于手性晶体界面选择性解聚效应的液相毒品检测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58072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1533568.4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苝四甲酸二酐的检测有机胺挥发性气体的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以3,4,9,10‑苝四甲酸二酐为主体结构的传感化合物;S2,将所述传感化合物非共价修饰到单壁碳纳米管上形成传感材料;S3,将传感材料负载到电极的表面形成传感器件;S4,将传感器件放入含有机胺挥发性气体的氛围中进行检测。本发明的传感化合物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吸附在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上,由于传感化合物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与有机胺挥发性气体结合,从而可以将传感化合物的相关电荷转移信号传递给单壁碳纳米管,从而利用单壁碳纳米管在发生电荷转移时能够发生电阻变化的性能而进行有机胺挥发性气体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98173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176720.2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09/74 , C07C21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6‑三溴‑N‑甲基‑N‑(2,4,6‑三溴苯基)苯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形成混合溶剂;向所述混合溶剂中加入N‑甲基吩噻嗪和N‑溴代琥珀酰亚胺,其中,N‑甲基吩噻嗪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的摩尔比为1:20~26;N‑甲基吩噻嗪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在预设反应温度下发生反应至预设反应时间,得到反应液;萃取所述反应液,得到粗产物;洗涤所述粗产物,直至所述粗产物的重量不再减少,即可得到2,4,6‑三溴‑N‑甲基‑N‑(2,4,6‑三溴苯基)苯胺的纯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无须额外的惰性气体保护和金属催化剂,反应操作简单,环保便利,产率较高,所得产物能够用于构建新型结构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81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1312497.X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7/12 , C01B32/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材料及制备方法、传感器及在CO检测中的应用,涉及气敏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金属酞菁化合与碳纳米管的π-π相互作用,使其与碳纳米管形成强烈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从而制备得到基于碳纳米管的传感器材料,使得金属酞菁化合物对一氧化碳的吸附能反应到电学信号的变化中,采用该传感器材料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一氧化碳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实现对低浓度一氧化碳的快速检测,从而解决了因自燃引起的煤矿燃烧的预警问题,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煤矿预警方式,在煤矿安全预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14647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527415.7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荧光传感材料气相检测速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基底的表面以在该表面上引入氧活性基团;S2,在已处理表面上涂覆有机荧光传感材料以在该基底上形成荧光传感薄膜。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得到的薄膜传感器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基底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使得其上的由有机荧光传感材料形成的荧光传感薄膜的传感速率明显改善,即大幅度提升,从而将传感完成时间缩短数十秒至几十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10981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76720.2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09/74 , C07C21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6-三溴-N-甲基-N-(2,4,6-三溴苯基)苯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形成混合溶剂;向所述混合溶剂中加入N-甲基吩噻嗪和N-溴代琥珀酰亚胺,其中,N-甲基吩噻嗪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的摩尔比为1:20~26;N-甲基吩噻嗪与N-溴代琥珀酰亚胺在预设反应温度下发生反应至预设反应时间,得到反应液;萃取所述反应液,得到粗产物;洗涤所述粗产物,直至所述粗产物的重量不再减少,即可得到2,4,6-三溴-N-甲基-N-(2,4,6-三溴苯基)苯胺的纯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无须额外的惰性气体保护和金属催化剂,反应操作简单,环保便利,产率较高,所得产物能够用于构建新型结构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