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4354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12926.6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煤岩损伤演化的红外辐射量化表征方法,此方法以参照煤岩红外辐射变温矩阵中的最大值,作为承载煤岩因微元破坏导致红外辐射变化的门槛值,筛选出承载煤岩损伤演化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累计数,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构建承载煤岩损伤演化的红外辐射量化表征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红外辐射数据,可以动态精准评价煤岩体损伤演化的实时过程、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以及提高现代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煤岩体监测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5856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208284.2
申请日:2016-04-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L1/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视化均布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基地应力测量装置及方法。步骤:1、选取测试地应力围岩;2、施工钻孔,使用相关钻机对煤岩体施工钻孔;3、设备安装,使用液压提升装置将水压致裂及监测装置抬升到围岩地应力测试段并固定;4、注液加压使用隔爆高压泵通过增压软管对套环软管进行注水加压,实现间接水压致裂测地应力,打开压力传感器和拍摄仪,监测应力变化及围岩变形;5、关泵,当套环软管持续对围岩加压直至围岩裂隙完全开裂关闭高压泵;6、卸压,当地应力测试段内的压力趋于平稳时,解除本次测试段内的压力;7、重复上述4、5、6三个步骤3‑5次,取得应力参量,判断岩石的破裂和裂缝的延伸状态,并处理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953377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178176.6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矿井采区通风方法,采区的工作面采用单翼生产布局方式;采用轨道上山或下山、平巷进风的进风方式,新鲜风流经进风平巷进入工作面;采用皮带运输平巷、运输机上山或下山回风的回风方式,通过工作面的乏风经皮带运输平巷进入采区运输机上山或下山进行回风;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方式,风流方向与煤流方向一致。适用于高温热害矿井的采区通风,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实现高温矿井采区良好的通风降温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892174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402011.3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智能天线和动态虚拟簇的均衡节能路由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本发明在辅助中继和智能天线的波束范围内构建虚拟簇,从簇内选择中继加权值最大的节点充当路由中继,并根据节点能耗情况和节点间距离,利用波束扩展法对虚拟簇进行动态更新,如果波束宽度超过阈值或者中继节点死亡,则依据加权距离矩阵重新发起路由请求,重新建立路由中继;方法:构建发送功率模型;构建能量消耗模型、虚拟簇的动态构建与更新。优点:利用智能天线和动态虚拟簇结合的方式有效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引入动态虚拟簇机制,根据网络节点的存活情况动态选取中继节点,在节省能量的同时,实现了能耗在节点之间的均匀分布,延长了节点的中继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953377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78176.6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矿井采区通风方法,采区的工作面采用单翼生产布局方式;采用轨道上山或下山、平巷进风的进风方式,新鲜风流经进风平巷进入工作面;采用皮带运输平巷、运输机上山或下山回风的回风方式,通过工作面的乏风经皮带运输平巷进入采区运输机上山或下山进行回风;采煤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方式,风流方向与煤流方向一致。适用于高温热害矿井的采区通风,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实现高温矿井采区良好的通风降温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419295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10240836.5
申请日:2011-08-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载煤岩恒压瓦斯吸附解吸试验系统和方法,包括重力恒气压装置、真空泵、高压瓦斯气瓶、恒压瓦斯罐、样品罐、重力恒液压装置和手摇泵。能够对煤试样在不同的外部加载压力和不同的瓦斯气压下进行以下瓦斯吸附和解吸试验:1)研究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由于煤岩破坏而引起的吸附特性变化,研究吸附常数、吸附量等随载荷变化规律;2)研究不同承载状况下的含瓦斯煤岩的瓦斯解吸过程;3)研究不同粒度的煤岩在恒定瓦斯压力环境中的吸附过程及吸附常数;4)研究不同粒度的含瓦斯煤岩在不同的大气压力环境中瓦斯解吸过程和规律;5)研究含瓦斯煤岩在瓦斯吸附和解析过程中的蠕变力学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319839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03131712.X
申请日:2003-07-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绳式防坠装置,最适用于矿山竖井的提升。它包括设在提升容器上的防坠抓捕机构,对称设置在固定梁上的两台缠绕缓冲绳的缓冲器,缠绕向下垂放的两根缓冲绳上设有连接器,连接器与防坠抓捕机构的制动绳相联;防坠抓捕机构中调节导杆上设有可调预紧力的压力弹簧。通过连接器连接缓冲器上的缓冲绳和提升容器的制动绳,提升容器上的抓捕机构采用压力可调的压簧进行驱动,连接器利用滚动摩擦的楔形自锁机构夹紧缓冲绳和制动绳,制动力稳定且易于调节、维护量小,能重复使用,事故后恢复方便。其结构简单、动作灵活、拆装方便、卡绳安全可靠、快速便捷、成本低,维护方便,重量轻,不易发生误动作并且易复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7674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58637.4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Q50/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应急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风险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方案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核心是从救援物资数量和到达时间满足事故救援需要的前提下,考虑事故发生概率因素,以利益做大化为目标,对各类存储模式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地,可基于评价结果选取事故风险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最佳方案。具体包括:获取事故主体和物资共享储备基地的基本参数和作为物资储备方案的初始储备方案;基于输入信息建立用于物资储备方案的评价模型,所述评价模型的目标包括最小化事故应急救援损失;基于所述目标对所述评价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参考储备方案;对初始储备方案和参考储备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6300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02095.1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N24/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核磁共振吸附实验对煤样进行多组不同压力、不同吸附时间下的煤层气吸附过程模拟,根据核磁共振#imgabs0#图谱弛豫时间对应的信号幅值,将核磁共振#imgabs1#图谱划分为吸附态波峰和游离态波峰,并分别计算不同压力下每克煤样的吸附态煤层气含量、游离态煤层气含量及累计煤层气含量。然后对煤样进行多组与核磁共振实验相同压力下的容量法吸附实验,计算煤样在多组不同压力下的累计煤层气含量。对两种实验方法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吸附态和游离态与时间的拟合关系实现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855703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1810159358.7
申请日:2018-02-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的多用途海上救生舱,包括一个类球状舱壳和一套救生系统,救生系统包括安装在类球状舱壳内的供能系统、供水系统、供氧系统、通讯系统、紧急医疗系统和饮食系统,在所述类球状舱壳的底部还装有多个触角,触角端部设有蛋白质浓度检测器,蛋白质浓度检测器包括紫外线光源、光电管和腔体,腔体下端开口,紫外线光源和光电管均附着于腔体内壁上,紫外线光源由供能系统供能,光电管通过导线和报警器相连。本发明既能探测海啸以便做出快速应对、之后能够供舱内人员生存较长时间并且可与外界联系以便获得快速救援,又能快速建造便于日常使用的装配式钢结构的多用途海上救生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