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300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02095.1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核磁共振吸附实验对煤样进行多组不同压力、不同吸附时间下的煤层气吸附过程模拟,根据核磁共振#imgabs0#图谱弛豫时间对应的信号幅值,将核磁共振#imgabs1#图谱划分为吸附态波峰和游离态波峰,并分别计算不同压力下每克煤样的吸附态煤层气含量、游离态煤层气含量及累计煤层气含量。然后对煤样进行多组与核磁共振实验相同压力下的容量法吸附实验,计算煤样在多组不同压力下的累计煤层气含量。对两种实验方法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吸附态和游离态与时间的拟合关系实现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评估。

    基于WOA-BP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850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0703486.9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WOA‑BP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多场耦合模型,得到采空区的氧浓度场及固体温度场的分布云图;基于氧浓度场及固体温度场的分布云图,构建模拟数据集,以对预先构建的采煤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基于训练完成的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模型,根据测定的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距离采煤工作面不同预设距离处的多组边界实测温度,以及对应的采煤工作面的工作参数、测点距离对应的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对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的氧气浓度进行预测。籍此,通过实时预测的进回风两侧边界的氧气浓度,以便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

    基于AdaBoost-LSTM的采空区隐蔽火源时序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1112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638457.9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AdaBoost‑LSTM的采空区隐蔽火源时序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多个时间步长下的采空区固体温度场的模拟分布,生成采空区隐蔽火源的特征参量与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模拟温度变化的时序分布云图,以构建采空区隐蔽火源的时序数据集,进而,对预先构建的基于AdaBoost‑LSTM的采空区隐蔽火源的超前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并基于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距离采煤工作面不同距离处的多组边界实测温度、工作面状态实测参数、煤样自燃特性实测参数,对采空区的最高温度及所在位置进行时序预测。

    一种采煤条件下采空区智能注惰降温防火系统及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04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23613.7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条件下采空区智能注惰降温防火系统及实施方法。系统包括测温模块、采空区注惰降温防火模拟软件和注惰降温模块,测温模块用于监测惰性气体注入前采空区不同深度的温度数据;模拟软件与测温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根据监测的惰性气体注入前的温度数据和预先获取的采空区基本参数来模拟得到采空区高温区域位置和最高温度,并将该模拟结果与所监测的温度数据作比对,在比对结果相吻合时,通过调整惰性气体的参数来确定惰性气体的实施参数;注惰降温模块与模拟软件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惰性气体的实施参数将惰性气体降温后注入采空区。本发明能有效地降低注入时的惰性气体温度,提高气体利用率,减少成本。

    一种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30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2095.1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动态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核磁共振吸附实验对煤样进行多组不同压力、不同吸附时间下的煤层气吸附过程模拟,根据核磁共振图谱弛豫时间对应的信号幅值,将核磁共振图谱划分为吸附态波峰和游离态波峰,并分别计算不同压力下每克煤样的吸附态煤层气含量、游离态煤层气含量及累计煤层气含量。然后对煤样进行多组与核磁共振实验相同压力下的容量法吸附实验,计算煤样在多组不同压力下的累计煤层气含量。对两种实验方法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吸附态和游离态与时间的拟合关系实现煤层气吸附态和游离态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评估。

    基于WOA-BP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85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03486.9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WOA‑BP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基于采空区的自然发火多场耦合模型,得到采空区的氧浓度场及固体温度场的分布云图;基于氧浓度场及固体温度场的分布云图,构建模拟数据集,以对预先构建的采煤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基于训练完成的自燃“三带”分布预测模型,根据测定的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距离采煤工作面不同预设距离处的多组边界实测温度,以及对应的采煤工作面的工作参数、测点距离对应的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对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的氧气浓度进行预测。籍此,通过实时预测的进回风两侧边界的氧气浓度,以便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

    采煤条件下基于PSO-BP算法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4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97724.X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领域,提供了一种采煤条件下基于PSO‑BP算法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中,基于采煤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多场耦合模型,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工作面状态参数和煤样的耗氧速度、放热强度,建立采空区最高温度与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温度的非线性映射,并以工作面的状态参数、煤样的耗氧速度、放热强度,以及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温度为输入,采空区的最高温度为输出,获取采空区自然发火模拟数据训练集;对建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根据测定的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距离采煤工作面不同距离处的多组边界温度以及对应的工作面状态参数、煤样的耗氧速度、放热强度,预测采空区的最高温度。

    采煤条件下基于PSO-BP算法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4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897724.X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领域,提供了一种采煤条件下基于PSO‑BP算法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中,基于采煤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多场耦合模型,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工作面状态参数和煤样的耗氧速度、放热强度,建立采空区最高温度与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温度的非线性映射,并以工作面的状态参数、煤样的耗氧速度、放热强度,以及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边界温度为输入,采空区的最高温度为输出,获取采空区自然发火模拟数据训练集;对建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根据测定的采空区进回风两侧距离采煤工作面不同距离处的多组边界温度以及对应的工作面状态参数、煤样的耗氧速度、放热强度,预测采空区的最高温度。

    一种采煤条件下采空区智能注惰降温防火系统及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045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1623613.7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条件下采空区智能注惰降温防火系统及实施方法。系统包括测温模块、采空区注惰降温防火模拟软件和注惰降温模块,测温模块用于监测惰性气体注入前采空区不同深度的温度数据;模拟软件与测温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根据监测的惰性气体注入前的温度数据和预先获取的采空区基本参数来模拟得到采空区高温区域位置和最高温度,并将该模拟结果与所监测的温度数据作比对,在比对结果相吻合时,通过调整惰性气体的参数来确定惰性气体的实施参数;注惰降温模块与模拟软件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惰性气体的实施参数将惰性气体降温后注入采空区。本发明能有效地降低注入时的惰性气体温度,提高气体利用率,减少成本。

    一种水气分离的瓦斯光学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24769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20385758.1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水气分离的瓦斯光学检测装置,包括软联管、瓦斯浓度光学检测器、干燥装置和抽气动力装置,干燥装置,设置于瓦斯浓度光学检测器的进气口处,用于对进入瓦斯浓度光学检测器的瓦斯气体进行过滤干燥;抽气动力装置的进气口通过软联管与抽采管路连通,出气口通过软联管与干燥装置连通,用于将抽气管路中的瓦斯抽至瓦斯浓度光学检测器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瓦斯浓度光学检测器的进口处设置干燥装置,可将瓦斯中的水去除,以防止水或水汽进入检测装置内部,从而可准确测量瓦斯浓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