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8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99745.6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18/24 , G06F18/214 , G06F18/15 , G06F18/2135 , G06N20/00 , G06Q10/0637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地质预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极高应力深部洞群围岩变形演化预测方法,包括用于预测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程度构建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型;收集地下洞室围岩多源监测数据建立多源特征数据集,从中筛选出主成分因子;基于筛选出的主成分因子与围岩的稳定性程度建立地下洞室围岩形变预测的影响因子集;构建地下洞室围岩形变预测模型,并对进行训练;构建目标围岩的地下洞室围岩形变预测的影响因子集,训练完成的地下洞室围岩形变预测模型基于目标围岩的地下洞室围岩形变预测的影响因子集对目标围岩进行形变预测,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极高应力下深部洞群围岩形变演化结果,为现场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2492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78681.8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1 , G06F18/2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为了在TBM工况下便于采集评价指标以实现围岩快速分类,提供了一种TBM围岩分类方法,采用地震波波速、掘进参数及岩渣含量作为围岩分类评价指标,这三个特征不仅采集方便,且可以分别从岩、机、渣三个方面表征围岩质量,实现了TBM施工围岩快速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90244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01466.X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深部岩体强度孔内外随钻联合测试装备及其测试方法,深部岩体强度孔内外随钻联合测试装备包括钻机、孔外钻参数测试单元、钻杆、孔内岩石强度测试单元、孔表地震波检波器、激光测距仪、控制处理单元和外部钻取装置。本发明通过孔内、孔外、孔表的随钻测试,分别实现离散的岩石强度、连续的岩石强度以及岩体纵波速度和岩体结构面的识别,并通过岩体结构面和岩石强度信息计算岩体强度参数,可用于随钻测量钻头实际钻入的岩体强度参数,有助于提升深部地下工程勘察的精确程度,为工程灾害风险评估和支护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6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43446.1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洞向与地质结构相对位置测量走向的测量方法,涉及地质测量与分析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所在洞线,找到需测量地质构造所在的位置桩号,并架设测量仪;获取进洞路径,拟定洞口洞向的夹角为零,测得测点处洞向θ;控制测量仪的激光射向测点处洞向方向,获得初始角度;水平旋转激光射线,使测量仪两侧发射的激光点位于所测地质结构在洞壁两侧的出露处,旋转的角度为α;基于旋转角度和测点处洞,得到地质构造的走向。其不依靠大地磁场,通过已有探洞测线和少量出露点位即可确定地质结构的准确产状。
-
公开(公告)号:CN118187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70078.3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B4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质勘察的多深度取样装置及方法,涉及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钻探筒和内钻杆,所述内钻杆沿所述钻探筒轴向设置;所述钻探筒下端环向带有粉碎齿,所述内钻杆下端带有局部伸出所述钻探筒下端的钻头,所述钻头和所述钻探筒内侧之间留有间隙;外钻杆,所述外钻杆和钻探筒转动连接,且和内钻杆同轴设置,所述外钻杆轴向带有通孔,所述内钻杆局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外钻杆沿其轴向方向的外侧设置有绞龙扇叶,所述绞龙扇叶的外径和内钻杆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内钻杆和外钻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外钻杆转动的驱动结构。采用本方案,通过相互配合的内钻杆和外钻杆,用以快捷操作使用进行多深度钻探取样。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79045.0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不起钻超深随钻岩体变形试验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地质勘探工程勘探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适用于深孔规定位置围岩岩体变形性质测试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在先端设置有钻头的钻杆,还包括加压输送仓室、加压试验检测组件和供水结构,供水结构布置在空心钻杆的侧壁上,加压输送仓室串接在钻头上方的空心钻杆上,包覆在加压输送仓室外侧壁上的加压试验检测组件通过加压输送仓室在供水结构的配合下与空心钻杆的内腔连通;变形试验过程中,加压试验检测组件通过加压输送仓室在供水结构和空心钻杆的配合下向加压试验检测组件内输入规定压力的试验水对试验位置处的钻孔围岩岩体施加试验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52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95519.4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质边坡冲沟填筑方法,涉及坡面防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坡面上若干冲沟的分布线路与尺寸特征;S2:选取待封填冲沟,在待封填冲沟上部施作施工便道,并将待封填冲沟和施工便道的交叉点位作为下料点;S3:获取直径小于待封填冲沟宽度的若干块石,沿待封填冲沟延伸方向,在下料点处的待封填冲沟内将碎石自上而下滚落,嵌固于冲沟;S4:若干块石填充完毕后,形成充填体,随后填平冲沟表面的封填面;S6:重复步骤S2~S4,直到完成所有待封填冲沟的封填。该方法利用重力作用快速封填规模较大冲沟,封填体较为密实牢固,可有效防止雨水冲刷坡面;防止坡面宽度和深度较大沟槽侧壁垮塌产生牵引式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0518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23982.1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滑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其包括抗滑杆体、柔性杆体、环向箍筋、纵向钢筋和处理器;抗滑杆体自长度方向一端向内开设有插孔,抗滑杆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呈圆周排布的条形凸棱,条形凸棱自长度方向一端向内开设有注浆通道,条形凸棱上还开设有若干沿条形凸棱长度方向排布且与注浆通道连通的注浆口;柔性杆体插设在抗滑杆体中,柔性杆体上设置有金属位移感应节点;多个环向箍筋同轴套设在抗滑杆体上并间隔排布,每个环向箍筋贯穿条形凸棱;多个环向箍筋通过纵向钢筋相连;处理器与金属位移感应节点连接并用以根据金属位移感应节点的反馈值获得桩体的应变。本发明可以实现应力检测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6941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869834.6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以便在试验深度大于20m的深厚覆盖层在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时,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获取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本发明针对样本区域,通过现场动力触探试验获取准确可信的试验深度在20m以内土层的N120,并可根据钻孔旁压试验获取试验深度在20m以内的土体的变形模量,从而获得该工程区N120~E0关系式,该关系式在工程区土体相同地层岩性的情况下,可向下延展至试验深度超过20m深度,在如已知土体变形模量E0与实测锤击数N‘120的情况下,可通过数学关系,利用非线性拟合反推导出试验深度在20m以上的锤击数修正系数。本发明适用于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4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75111.9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撞击反力的岩体强度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岩体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撞击力传感器、撞击锥、安装板、撞击弹簧和拉绳;安装板设置在外壳内,安装板一端通过撞击弹簧与外壳的尾端连接,安装板另一端安装有撞击力传感器,撞击锥与撞击力传感器连接;拉绳一端与安装板连接,另一端穿出外壳的尾端;安装板在撞击弹簧回复力作用和拉绳拉力作用下实现在外壳内做往复运动;撞击锥能够在撞击弹簧回复力作用穿出外壳的首端撞击岩体,撞击过程中对撞击力传感器产生撞击反力,撞击力传感器用于采集该撞击反力。本发明是根据撞击到岩体表面产生的撞击反力来计算岩体强度,能实现原位检测,且具有检测准确度高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