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主动悬架减震器在环的半实物仿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48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75749.4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悬架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主动悬架减震器在环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包括实时机系统、拉伸试验机、悬架控制器和上位机系统;实时机系统用于运行测试组合模型,以及产生悬架控制器所需要的车身姿态信息,以及生成针对减震器的控制指令;所述拉伸试验机用于按照实时机系统的控制指令压缩和拉伸减震器,并采集压缩和拉伸过程中的反作用力信息,并向实时机系统反馈;悬架控制器用于根据车身姿态信息,按预设策略调节减震器的阻尼;上位机系统用于修改汽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工况。本发明无需建立复杂的减震器模型,且能够将减震器实际运行过程的非线性因素纳入考量,能够达到较高的测试精准度,测试效果较好。

    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主客观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7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82642.0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主客观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进行线控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并获取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包括主观评分数据和客观测试数据,并按照测试工况进行数据分类,并自分类后的测试数据中提取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步骤2,分析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权重;步骤3,根据所得主客观指标权重,通过理想解法计算客观得分;步骤4,结合主观评分数据和客观得分,输出对各测试工况测试结果的评价。本发明能够弥补现有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中评价体系不完善和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较为全面地对转向系统功能安全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测试中的问题,提高测试效率。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误用试验的专用场地

    公开(公告)号:CN1161060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551961.2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底盘误用试验的专用场地,包括并排设置的深坑类特征道路、凸起类特征道路和高坎类特征道路,以及第一连接车道和第二连接车道,深坑类特征道路、凸起类特征道路、第一连接车道和第二连接车道的前端均与第一起止区域连通、后端均与第二起止区域连通,在第二连接车道上设置有弯道连接段,高坎类特征道路并联在弯道连接段上,且第一连接车道和第二连接车道分别位于三类特征道路的左右两侧,使得第一连接车道、第一起止区域、第二连接车道和第二起止区域拼接形成一个将三类特征道路围住的循环车道。本发明可高效集中地进行底盘误用工况的开发和验证,从而达到缩短汽车整车产品底盘误用验证周期和降低试验成本的目的。

    一种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驾乘性能测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7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88466.X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驾乘性能测评方法,包括:建立测试场景,在测试车辆启动自适应巡航系统行驶的过程中,让测试车辆在测试场景下朝着处于预设状态的目标车辆行驶,根据测试车辆与目标车辆的速度启动测试;启动测试后,采集记录测试车辆和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和主观评价信息,在测试车辆达到预设中止条件时结束单次测试;全部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车辆状态信息和预设公式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并依据主观权重计算客观评价得分;基于主观评价得分、客观评价得分和主观偏好系数,计算测试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性能评价分数。本发明测试场景完整、评分方法灵活、评价指标多维化,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测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91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473982.0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试验监视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控制系统硬件在环仿真测评系统,包括上位机、液压台架、电气柜、控制柜和底盘控制器,上位机用于建立车辆的数字化仿真与测试软件模型,上位机对车辆算法进行编译转化形成可执行信息;液压台架上设有多个待试验车辆的试验部件,电气柜用于向液压台架上的试验部件供电和提供驱动动力,控制柜从上位机获取可执行信息,控制柜根据可执行信息模拟开关和传感器信号发送至底盘控制器中,底盘控制器根据开关和传感器信号驱动液压台架上的试验部件进行运行,底盘控制器采集试验部件运行时的反馈信号发送至数字化仿真与测试软件模型中。本发明各试验部件的功能模块能够独立或组合使用,配置灵活。

    一种轿车掀背式背门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50531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3541876.0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车掀背式背门,包括背门内板以及背门外板,背门内板与背门外板下部中间与左右拐角处均开设有空腔;背门内板包括背门内板主体、角板以及内板横梁,背门内板主体左下角、右下角位置处均设置有角板,内板横梁沿着背门内板主体中部开设的空腔上边缘设置;角板、内板横梁比背门内板主体厚,背门内板主体、角板以及内板横梁均设置于背门外板内侧;背门内板主体下部左右拐角空腔中均设有加厚支架用于与背门外板连接。通过将背门内板进行分件,解决车门钣金件成型工艺问题,降低车辆制造成本;通过在背门内板空腔处加厚连接支架与横梁,使背门可以局部加厚,整体减薄,从而实现背门刚度大幅提升、达到轻量化。

    汽车减振器测试用组合工装

    公开(公告)号:CN206248340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20100824.5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减振器测试用组合工装,包括用于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第一工装包括U型夹、第一试验台吊耳螺栓和夹块,夹块置于U型夹的内腔,U型夹两端头向内收拢形成收口部,U型夹的中部开有与第一试验台吊耳螺栓匹配的螺纹孔,第一试验台吊耳螺栓穿过螺纹孔伸入U型夹内,并抵在夹块上,活塞杆螺柱端拧入夹块内;第二工装包括L型夹和第二试验台吊耳螺栓,第二试验台吊耳螺栓通过螺母固定在L型夹的水平板上,轮毂夹紧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L型夹的水平板上。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当需要测试不同尺寸规格的减振器时,只需要旋转U型夹,将吊耳螺栓前端抵紧减振器吊耳即可,L型夹上设置有可调节的条形孔,通用性高。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控制臂静拉强度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671396U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21486098.1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底盘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控制臂静拉强度试验装置,包括龙门立柱、油缸(带力传感器)、龙门架、弹簧、控制臂本体和液压动力系统组成;所述带力传感器油缸由关节轴承耳座、关节轴承球体、关节轴承、油缸本体、活塞杆、力传感器、螺纹紧固件、连接叉杆组成;所述控制臂部分由连接块、控制臂本体及支座组成。本实用新型能够模拟控制臂在实车状态下的极限受力情况及耐久性,评估不同材料级别或者单/双片式控制臂的刚度影响,且台架试验验证准确度高,进而指导底盘悬架各部件轻量化设计开发。

    一种皮卡轮胎平面延伸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6248338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20100872.4

    申请日:2017-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卡轮胎平面延伸机构,包括至少三组轮胎螺母锁紧组件和一个可调式圆盘,轮胎螺母锁紧组件包括套筒、弹性夹紧筒、锁紧螺母和外接螺栓,弹性夹紧筒置于套筒内,安装筒的左端封底并伸到套筒外,外接螺栓的端头置于安装筒内,外接螺栓的杆部伸到安装筒左端底部外,锁紧螺母套装在安装筒外并与安装筒螺纹连接;可调式圆盘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至少三个条形孔,轮胎螺母锁紧组件的外接螺栓插入各自对应的条形孔内,并通过螺帽锁紧在一起。该机构能够在不拆装轮胎的情况下,快速实现皮卡轮胎平面的延伸,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占用安装空间小、制造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快捷、性能可靠、通用性高等特点。

    连接薄板高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22774396U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21746219.1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薄板高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夹头和下夹头,且上夹头与下夹头的端面居中位置处均设置有沉台,上夹头与下夹头上均设有试样固定螺栓孔,上夹头与下夹头成套设置;上夹头与下夹头均通过连接棒夹持安装在各自的工装夹持件上,连接棒的夹持部为与工装夹持件匹配的锥度轴。根据拉剪组合的比例因子加工配套夹具,一套夹具对应一种工况下的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可规避过多间隙配合带来的影响,且解决了无法有效固定试验工装,从而在试验中产生误差的问题;配合高速拉伸试验机的楔形夹块,将夹头圆棒部分加工成锥度轴的形式,限制夹具在拉伸过程中轴心方向上的平动,以避免夹具在高速拉伸过程中的刚性位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