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多尺度并发模拟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6526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62901.5

    申请日:2021-04-02

    Inventor: 何霁 郭聪 李淑慧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多尺度并发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通过数据驱动算法构建复合材料各个组成相材料的本构;步骤S2:针对本构模型进行自适应聚类分析,通过自适应聚类分析实现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并发计算,自适应聚类分析包括线上阶段和线下阶段,通过线下阶段基于应变集中张量对RVE划分集群并求解集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张量分量,通过线上阶段自适应迭代调整参考材料刚度,结合各组成相材料本构模型,获得集群应力应变分布。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多尺度并发模拟系统。本发明对复合材料进行多尺度分析时不需要引入任何经验性的材料模型,省略了繁琐的参数标定过程,应用更为方便。

    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及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1995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10142570.7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及工艺方法,热成形和热切边复合工艺实验模具包括下模板(1)、导柱(2)、缓冲板(3)、弹簧(4)、压边块支撑板(5)、凸模(6)、凸模刀块(7)、压边块(8)、凹模刀块(10)、上模板(11)、凹模(12);热成形和热切边工艺方法包括板料制备步骤、板料奥氏体化步骤、板料转移步骤、板料热成形步骤、板料热切边步骤、保压淬火步骤。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热成形和热切边两道工序集成在一起,省去了大量上、下料、定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能够探索不同工艺条件对热成形、热切边结果的影响。

    CFRP/铝合金热成形淬火时效共固化一体化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136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38112.1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FRP/铝合金热成形淬火时效共固化一体化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铝合金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固溶处理并迅速转移至水冷模具中成形及淬火;之后对铝合金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并与碳纤维预浸料叠层;最后通过热冲压模具完成CFRP/铝合金的共固化过程及铝合金的时效过程,或者通过热冲压模具完成CFRP/铝合金的共固化过程,再将复合结构转移至加热炉中完成时效过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合结构的强度和成形精度,缩短工艺流程,提高成形效率。

    CFRP/高强钢烘烤硬化热冲压共固化一体化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614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37137.X

    申请日:2020-01-14

    Inventor: 何霁 郭聪 李淑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FRP/高强钢烘烤硬化热冲压共固化一体化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具有烘烤硬化特性的高强钢板材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之后将其与快速固化的碳纤维预浸料叠层,置于热冲压模具中进行第一次升温、成形及保温过程,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升温及保温过程,同时完成CFRP/高强钢复合结构的共固化和高强钢的烘烤硬化。该方法可以实现CFRP预浸料/高强钢的一体化成形,显著提高复合结构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有效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带内外加强筋筒形件径向渐进挤压成形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0788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10371949.0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一种带内外加强筋筒形件径向渐进挤压成形工艺方法,通过由内而外依次组装芯轴与内托板组合构成的斜锲机构、内模具块组合和外模具块组合,并将筒形光坯设置于内模具块组合和外模具块组合之间,通过三个外压轮径向进给固定设置于外模具块组合外的上套筒和下支撑板,由下支撑板旋转带动内托板组合、内模具块组合、筒形光坯、外模具块组合和上套筒旋转;芯轴渐进轴向进给使内托板组合渐进径向运动,进而带动内模具块组合渐进径向挤压板料实现成形。本发明实现了带内外加强筋筒形件的成形,可以成形出不同形状的内外加强筋,并且也可以成形出只带内加强筋的筒形件和只带外加强筋的筒形件。

    一种基于压印的高温散斑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508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17637.9

    申请日:2019-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印的高温散斑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高温散斑制备方法中操作不便、效率较低、被测试材料性能受影响以及散斑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压印块制备、试样预处理、试样压印、耐高温糊状物制备、压印坑填充和试样后处理6个步骤。本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原材料及工具易得并可重复使用、成本低、散斑质量容易控制以及对试样的高温力学性能影响较小的特点,在1000℃以内使用效果良好,能满足一般金属材料(如钢、铝合金等)高温力学性能测试需求。

    带内外加强筋筒形件径向渐进挤压成形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0788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371949.0

    申请日:2018-04-24

    Abstract: 一种带内外加强筋筒形件径向渐进挤压成形工艺方法,通过由内而外依次组装芯轴与内托板组合构成的斜锲机构、内模具块组合和外模具块组合,并将筒形光坯设置于内模具块组合和外模具块组合之间,通过三个外压轮径向进给固定设置于外模具块组合外的上套筒和下支撑板,由下支撑板旋转带动内托板组合、内模具块组合、筒形光坯、外模具块组合和上套筒旋转;芯轴渐进轴向进给使内托板组合渐进径向运动,进而带动内模具块组合渐进径向挤压板料实现成形。本发明实现了带内外加强筋筒形件的成形,可以成形出不同形状的内外加强筋,并且也可以成形出只带内加强筋的筒形件和只带外加强筋的筒形件。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表面制斑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9381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208428.3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表面制斑测试方法,目的在于寻找更为有效的稳定的应变测量的实现方案,其包括:获取板料测试区域尺寸;根据板料测试区域尺寸以及DIC测试设备的相机参数确认面片参数,并根据面片参数确认散斑参数;基于散斑参数采用可调节喷枪将预置的调制墨水均匀的喷在已经喷射了一层白色底漆的板料测试区域上;通过DIC测试设备或者力学性能测试实验设备对带有散斑的板料测试试样进行标准的力学性能测试,得到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过程应变场。本发明通过可调节喷枪将预置的调制墨水均匀的喷在已经喷射了一层白色底漆的板料测试区域上进而得到可控的不同尺寸的散斑,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

    预测Q&P钢在不同温度变形后残余奥氏体变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6977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30041.5

    申请日:2014-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Q&P钢在不同温度变形后残余奥氏体变化的方法;首先测量板料初始奥氏体体积分数,然后将板料在不同温度下拉伸到预设应变,卸载并测量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等温状态下、板料在不同环境温度残余奥氏体含量随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推导出应变诱发马氏相变速率方程;对该方程积分得到任意温度路径下,板料变形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与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通过测量变形后的等效塑性应变,结合变形过程温度可精确预测Q&P钢在不同温度变形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变化。该方法简单、准确、成本低廉且易于实施;依据该方法可对冲压后的板料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进行准确预测,为冲压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

    一种点阵式碳纤维结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6665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211706005.7

    申请日:2022-12-29

    Inventor: 何霁 江晟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阵式碳纤维结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点阵式碳纤维结构电池的组成材料包括:覆有点阵分布的正极材料的正极碳纤维、绝缘纤维隔膜、负极碳纤维、电解质以及结构树脂;所述制备方法为在退浆后的碳纤维上铺覆一层具有周期孔洞的隔离膜,将所述正极浆料在隔离膜上进行涂覆,在真空下进行高温干燥,形成覆有点阵分布的正极材料的正极碳纤维,退浆后的碳纤维做负极碳纤维;按照所述正极碳纤维、绝缘纤维隔膜、所述负极碳纤维的顺序铺叠各层;在无水无氧环境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电解质液体与结构树脂液体,形成结构电解质,并灌注完成固化。本发明可以提高正极碳纤维抗剥离能力,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保证了力学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