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GNSS天线的模糊度固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11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13779.3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GNSS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GNSS天线的模糊度固定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前一个历元的载体位姿,利用INS递推出当前历元载体位姿,建立以姿态为变量、流动站天线间形成的双差载波观测为输入的模糊度函数,搜索最优姿态和次优姿态;基于最优和次优姿态确定流动站天线间形成的双差模糊度的两组解,计算对应的残差,通过最优解的残差显著小于次优解的残差,检验模糊度是否固定成功;将流动站间形成的双差模糊度的最优解作为约束代入基准站与流动站间形成的双差载波观测方程,减少模糊度数量,再利用LAMBDA方法确定最终的模糊度参数得到最终位姿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模糊度固定方法存在精度较低、效率慢的问题。

    基于联合仿真的盾构下穿高铁跨线桥动力响应建模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56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705531.1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联合仿真的盾构下穿高铁跨线桥动力响应建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下部盾构开挖子模型和上部动力耦合子模型;S2,联合仿真计算:在下部盾构开挖至不同开挖步时,分别计算出下部盾构开挖子模型在不同开挖步下各节点的位移、质量、刚度、阻尼及荷载的矩阵信息并导入到上部动力耦合子模型中,之后基于车轨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对列车系统和轨道系统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进行联合求解;S3,动力性能评价分析。利用本发明方法可对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既有高铁跨线桥梁等结构振动响应状态和行车动力性能准确快速的分析评估,可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风险研究和既有铁路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盾构始发端进洞姿态的调节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764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79482.8

    申请日:2022-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始发端进洞姿态的调节控制装置,包括下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底板,所述上底板设置于下底板上方;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连接于下底板与上底板之间,用以同步顶升上底板;盾体支撑组件,所述盾体支撑组件包括相互平行、可横向移动设置于上底板上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相互配合用以支撑盾体;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上底板顶面左右两端的左蜗轮蜗杆和右蜗轮蜗杆,左蜗轮蜗杆、右蜗轮蜗杆通过涡轮蜗杆传动而分别带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在上底板上横向移动。本发明可作为盾体的支撑和堆放基座,能适应不同型号的盾构机盾体放置和调整,同时可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盾构机始发的要求。

    盾构始发端进洞姿态的调节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841651U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21038323.6

    申请日:2022-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盾构始发端进洞姿态的调节控制装置,包括下底板,还包括:上底板;顶升组件;盾体支撑组件,所述盾体支撑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于上底板上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的两端设置有滑轮组,滑轮组可嵌入轮槽内横向滑动,用以使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可在支撑槽板上进行横向移动并相互配合用支撑盾体;蜗轮蜗杆组件,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上底板顶面左右两端的左蜗轮蜗杆和右蜗轮蜗杆,左蜗轮蜗杆、右蜗轮蜗杆通过涡轮蜗杆传动而分别带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在上底板上横向移动;以及,设置于上底板前后端且相互平行的两块支撑槽板,支撑槽板上设置有轮槽。本实用新型可作为盾体的支撑和堆放基座,能适应不同型号的盾构机盾体放置和调整,同时可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盾构机始发的要求。

    临岸路基支挡结构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78200U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20009180.3

    申请日:2018-0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临岸路基支挡结构,涉及道路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岸路基支挡结构包括:竖直微型桩、倾斜微型桩和挡墙;倾斜微型桩设置于路基的近岸侧,并且自地面往下向路基近岸边沿倾斜延伸;竖直微型桩设置于倾斜微型桩远离岸边的一侧,并且沿竖直方向自地面向下延伸;挡墙固定连接于竖直微型桩和倾斜微型桩顶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岸路基支挡结构通过结合竖直微型桩和倾斜微型桩,提高了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且施工过程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从而缓解了现有技术中临水侧道路加宽工程所存在的地基承载力弱,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