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6509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65483.7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63 , H01M10/0566 ,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包括骨架材料和与所述骨架材料复合的Li3N、LiNOx和金属锂;所述骨架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碳布、三维多孔铜膜、三维多孔铝膜和碳纳米管膜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将骨架材料、硝酸盐和熔融的金属锂混合,通过原位化学反应生成骨架材料、氮化锂、氮氧化物等,具有CNT/Li3N/LiNOx/锂双离子电子导电网络,获得界面稳定和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子电导率双导电网络的复合锂负极;同时可以抑制电池循环过程中界面孔洞的形成,实现固态电池长循环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金属锂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2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011538955.4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深圳市金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50/417 , H01M50/431 , H01M50/451 , H01M50/403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金属锂电池和金属钠电池的复合隔膜,包括:聚合物隔膜;复合于所述聚合物隔膜表面的功能涂层,所述功能涂层由硫化钒、单宁酸和经过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可用于金属锂电池和金属钠电池的复合隔膜可以有效提高金属锂/钠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工艺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99334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72951.0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根纤维电容器,包括柱状的纤维本体,所述纤维本体的轴截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二者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纤维本体外周套设有电解质层。单根纤维电容器在纤维本体的轴截面两侧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时二者间隔预设距离。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级相连时,即可起到电容的作用。因而单根纤维电容器无需相互缠绕,因而不会因摩擦、弯曲、扭转等原因造成电解质层以及电极间的界面剥落,降低了单根纤维电容器失效的风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单根纤维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并具有工艺简单、工艺参数少、制造速度快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6509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0465483.7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63 , H01M10/0566 ,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包括骨架材料和与所述骨架材料复合的Li3N、LiNOx和金属锂;所述骨架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碳布、三维多孔铜膜、三维多孔铝膜和碳纳米管膜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将骨架材料、硝酸盐和熔融的金属锂混合,通过原位化学反应生成骨架材料、氮化锂、氮氧化物等,具有CNT/Li3N/LiNOx/锂双离子电子导电网络,获得界面稳定和高离子电导率、高电子电导率双导电网络的复合锂负极;同时可以抑制电池循环过程中界面孔洞的形成,实现固态电池长循环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金属锂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38745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146176.7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46 , H01M4/62 , H01M4/1395 , H01M10/05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磷涂层修饰的镁金属负极,包括:金属镁;设置在所述金属镁表面的涂层。本发明利用黑磷涂层的亲镁性和优异的镁离子传导特性,在金属镁负极表面构建均匀的成核位点和快速的Mg2+传导层,从而实现均匀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进而大幅降低金属镁沉积过电势,有效提高金属镁负极的循环寿命。本发明中的黑磷涂层应用简单的工艺和实施条件,能够降低金属镁电池生产工艺成本,适合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和使用。本发明中的黑磷涂层能够兼容现有的镁离子电池电解质,如APC等电解质,对金属镁负极起到良好诱导沉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4039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23406.X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4/13 , H01M10/4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充镁电池负极表面人工SEI膜的制备方法,将金属镁在用于构建人工SEI膜的成膜液中浸泡5~30min,取出、洗涤、干燥,在镁电极表面形成人工SEI膜,所述用于构建人工SEI膜的成膜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0.01~10%的植酸,0.001~10%的无机盐成膜剂,0.01~5%的络合剂,0.001~2%的中和剂。其能够在金属镁表面形成紧密有序的人工SEI膜,能够有效的避免金属镁负极与电解液界面的钝化问题,环境友好,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99334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1372951.0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根纤维电容器,包括柱状的纤维本体,所述纤维本体的轴截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二者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纤维本体外周套设有电解质层。单根纤维电容器在纤维本体的轴截面两侧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同时二者间隔预设距离。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时,即可起到电容的作用。因而单根纤维电容器无需相互缠绕,因而不会因摩擦、弯曲、扭转等原因造成电解质层以及电极间的界面剥落,降低了单根纤维电容器失效的风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单根纤维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并具有工艺简单、工艺参数少、制造速度快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67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71615.7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碳基底负载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电极的石墨烯气凝胶一部分渗透到导电碳基底的孔隙中,剩余部分石墨烯气凝胶负载在导电碳基底的表面。制备方法是:1、将过渡金属盐或活性物质粉体加入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A滴加在导电碳基底上,冷冻干燥;3、将导电碳基底负载的前驱体气凝胶放入加热炉中,在保护气体下进行热处理。本发明技术效果是:避免石墨烯气凝胶的研磨,不用导电剂和粘结剂,石墨烯气凝胶导电网络的网孔没有堵塞,提高了复合电极的电性能,且结构紧密,不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120716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715412.9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空石墨烯纤维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电极材料是在中空石墨烯纤维表面生长电化学活性材料;其制备步骤如下:1)利用湿法纺丝和水热工艺制备得到生长有电化学活性材料的HGF;2)通过热还原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最终获得HGF复合电极材料。由于电化学活性材料在HGF表面的原位成核生长所赋予的复合材料的强界面作用,以及HGF的良好导电性质和中空结构,最终可使HGF复合电极材料具有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和传质动力学。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商业化应用,同时得到复合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荷存储能力以及出色的倍率能力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20741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81436.X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B32/198 , C01B32/1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凝胶或氧化石墨烯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氧化石墨烯溶液冷冻成冰;B)将所述冷冻成冰的氧化石墨烯置于电解质溶液中,融化后得到石墨烯水凝胶或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所述电解质为可溶性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醋酸盐、氯化物、溴化物、氢氧化物和无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将冷冻后的氧化石墨烯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融化,直接可得到石墨烯凝胶或氧化石墨烯凝胶,本发明中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在制备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凝胶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周期长,不利于规模化合成并降低成本等问题,具有方法简单、快速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