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卤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界面修饰方法和卤化物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481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39571.X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态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卤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界面修饰方法和卤化物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本发明提供的卤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界面修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卤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的负极侧全固态电解质与负极之间设置界面修饰层,所述界面修饰层的成分为磷化锂。本发明通过在卤化物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负极侧电解质与负极之间引入磷化锂(Li3P)作为界面修饰层,解决了卤化物电解质与锂负极之间界面恶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选辊压工艺制备的锂磷复合材料作为卤化物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负极,提升了负极体相内的离子传输速率,并改善了负极的结构稳定性。

    一种钠磷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钠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3348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00227.3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磷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钠电池,制备原料包括质量比为100:1~5的金属钠和磷,所述磷包括红磷(P)和/或黑磷(BP)。本发明提供的钠磷复合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离子电导率;钠磷复合负极材料与NZSP良好的界面匹配,可以很好地调节Na+离子剥落/沉积行为,在加速界面电荷转移的同时,限制了金属钠的膨胀和钠枝晶的生长;组装的NVP/NZSP/Na3P@Na‑3全固态电池,该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一种钒基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动力学提升的方法和二次镁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1992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43395.6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钒基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动力学提升的方法和二次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原料包括添加剂、溶剂和钒化合物;所述添加剂选自非金属化合物;所述溶剂选自水和/或有机溶剂。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促进了镁离子在正极晶格间的快速扩散,实现了镁离子的快速动力学行为,所得到的镁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可逆循环性能。采用这种正极材料组装的二次镁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稳定的库伦效率和出色的循环性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的设计使电池体系具有快速的镁离子插层动力学行为。此外,材料的合成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商业化潜力。

    一种复合锂和一种固态锂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3549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26162.2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锂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所述负极为复合锂,所述复合锂由熔融锂和无水硝酸盐制备得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复合锂。本申请提供的复合锂利用硝酸盐和熔融锂的原位化学反应,调控复合锂的粘度、表面能、表面张力等,从而大幅改善该类型固态电解质和复合锂的亲和性、界面稳定性并提高复合锂的离子电导率,同时可以降低固态电解质/金属锂电极的界面阻抗,实现固态电池高面容量高倍率下稳定循环。

    一种导电碳基底负载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711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1371615.7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碳基底负载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电极的石墨烯气凝胶一部分渗透到导电碳基底的孔隙中,剩余部分石墨烯气凝胶负载在导电碳基底的表面。制备方法是:1、将过渡金属盐或活性物质粉体加入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A滴加在导电碳基底上,冷冻干燥;3、将导电碳基底负载的前驱体气凝胶放入加热炉中,在保护气体下进行热处理。本发明技术效果是:避免石墨烯气凝胶的研磨,不用导电剂和粘结剂,石墨烯气凝胶导电网络的网孔没有堵塞,提高了复合电极的电性能,且结构紧密,不脱落。

    一种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9742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1074686.0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徐朝和 逯贯杰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先将硝酸铝溶液施加到锂镧锆氧系固体电解质表面处理,再施加氟源溶液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原位化学反应在锂镧锆氧系固体电解质表面形成AlF3包覆层,得到包覆了AlF3层的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并且同时可以去除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表面的碳酸锂。通过上述原位化学合成AlF3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固态电解质/金属锂电极的界面电阻,且显著提升空气稳定性,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后,仍保持较低的界面电阻。而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9742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74686.0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徐朝和 逯贯杰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先将硝酸铝溶液施加到锂镧锆氧系固体电解质表面处理,再施加氟源溶液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原位化学反应在锂镧锆氧系固体电解质表面形成AlF3包覆层,得到包覆了AlF3层的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并且同时可以去除锂镧锆氧基固体电解质表面的碳酸锂。通过上述原位化学合成AlF3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固态电解质/金属锂电极的界面电阻,且显著提升空气稳定性,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后,仍保持较低的界面电阻。而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石墨烯凝胶或氧化石墨烯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20741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710881436.X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凝胶或氧化石墨烯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氧化石墨烯溶液冷冻成冰;B)将所述冷冻成冰的氧化石墨烯置于电解质溶液中,融化后得到石墨烯水凝胶或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所述电解质为可溶性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醋酸盐、氯化物、溴化物、氢氧化物和无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将冷冻后的氧化石墨烯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融化,直接可得到石墨烯凝胶或氧化石墨烯凝胶,本发明中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在制备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凝胶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周期长,不利于规模化合成并降低成本等问题,具有方法简单、快速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一种石墨烯/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88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86327.7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中,先将氧化石墨烯的溶液、纳米硅粉的分散液和聚合物的溶液混合,混合的过程中,聚合物会与氧化石墨烯存在较强的π‑π吸附作用,从而会诱使氧化石墨烯片层发生收缩、聚沉,与此同时,氧化石墨烯片会捕获纳米硅粉,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负极材料前驱体。而得到的负极材料前驱体包括内核和包覆在所述内核外表面的外壳;所述外壳为聚合物;所述内核为附着有纳米硅粉的氧化石墨烯片。将所述负极材料前驱体碳化后,得到石墨烯/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商业化应用,同时,得到的石墨烯/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较高,循环性能较优。

    一种锌离子预插层水合氧化钒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8646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34733.2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离子预插层水合氧化钒正极材料,化学组成为:ZnxV2O5·nH2O,0<x≤1;0<n≤1。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V2O5溶于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持续搅拌至V2O5完全溶解;将锌盐加入到上述溶液,完全溶解后进行水热反应。该制备方法简单便捷,应用前景广阔。合成材料的微观形貌为超薄纳米片/带状且具有大的层间距,用于锌离子电池正极时不仅可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缩短Zn2+嵌入/脱出的距离,而且可为Zn2+提供快速嵌入/脱出通道,从而加快Zn2+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并提升倍率性能;同时,预嵌入的Zn2+和结构水可以作为氧化钒层间的“支柱”,防止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结构发生破坏性变化,进而改善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