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涡轮机的冷却系统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49120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53896.3

    申请日:2009-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涡轮机的冷却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用于涡轮机(100)的多个舱室的集成冷却系统(155,17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该冷却系统可为使用者提供如下好处:组合循环效率的提高和功率输出的增加。这可通过需要更少的空气循环装置而减少排气稀释损失并降低寄生负载而引起。本发明也可通过需要更少的空气循环装置和集成冷却系统而减少冷却系统的安装和起动费用来有益于使用者。本发明可通过集成冷却回路(155,175)循环冷却流体,该集成冷却回路(155,175)可与涡轮机(100)的多个舱室的各个舱室成流体连通。

    超临界蒸汽联合循环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3322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68758.0

    申请日:2008-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23/106 Y02E2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蒸汽联合循环和方法。超临界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燃气涡轮;超临界蒸汽涡轮系统,其包括超临界部分、高压部分、中压部分和至少一个低压部分;和用于从燃气涡轮接收排气气体的超临界蒸汽热回收蒸汽发生器(HRSG),用以加热来自蒸汽涡轮系统的流体。HRSG包括超临界蒸发器和再热器,超临界蒸发器布置为在超临界蒸发器和HRSG的进口端之间提供蒸汽给过热器,再热器从蒸汽涡轮系统接收冷再热蒸汽且将再热后的蒸汽返回到蒸汽涡轮系统。再热器包括布置在第二部分下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沿排气气体流动路径布置在超临界蒸发器的上游。来自蒸汽涡轮系统的冷再热蒸汽由第一再热器部分接收,且离开第一再热器部分的蒸汽供应给超临界蒸发器上游的第二再热器部分。

    蒸汽涡轮动力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1189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010176817.6

    申请日:2010-05-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23/10 F01K23/16 Y02E20/16 Y10T29/492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蒸汽涡轮动力系统及其组装方法。其中,提供一种用于冷却剂源(132)的蒸汽涡轮动力系统(200)。动力系统包括第一蒸汽涡轮机组(400)、第二蒸汽涡轮机组(500)和冷却管(130),第一蒸汽涡轮机组包括第一高压涡轮组件(116),与第一高压涡轮组件流动连通地连接的第一低压涡轮组件(120),以及与第一低压涡轮组件流动连通地连接的第一冷凝器(412),第二蒸汽涡轮机组(500)包括第二高压涡轮组件,与第二高压涡轮组件流动连通地连接的第二低压涡轮组件,以及与第二低压涡轮组件流动连通地连接的第二冷凝器(512),冷却管连接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冷却管被配置成自冷却剂源(132)通过第一冷凝器,自第一冷凝器通过第二冷凝器,和自第二冷凝器往回到冷却剂源引导冷却剂。

    超临界蒸汽联合循环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3322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0810168758.0

    申请日:2008-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23/106 Y02E2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蒸汽联合循环和方法。超临界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燃气涡轮;超临界蒸汽涡轮系统,其包括超临界部分、高压部分、中压部分和至少一个低压部分;和用于从燃气涡轮接收排气气体的超临界蒸汽热回收蒸汽发生器(HRSG),用以加热来自蒸汽涡轮系统的流体。HRSG包括超临界蒸发器和再热器,超临界蒸发器布置为在超临界蒸发器和HRSG的进口端之间提供蒸汽给过热器,再热器从蒸汽涡轮系统接收冷再热蒸汽且将再热后的蒸汽返回到蒸汽涡轮系统。再热器包括布置在第二部分下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沿排气气体流动路径布置在超临界蒸发器的上游。来自蒸汽涡轮系统的冷再热蒸汽由第一再热器部分接收,且离开第一再热器部分的蒸汽供应给超临界蒸发器上游的第二再热器部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