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19469A
公开(公告)日:2004-08-11
申请号:CN200310123122.1
申请日:2003-1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6 , F02N11/0818 , F02N11/0848 , F02N11/087 , F02N15/043 , F02N15/08 , Y10T74/134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燃机起动装置,在与驱动内燃机(100)的直流电动机(20)的输出轴配合的第1皮带轮(22)与配合于内燃机的曲柄轴的第2皮带轮(11)之间架设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皮带(40),该动力传递皮带(40)将直流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内燃机的曲柄轴。在直流电动机的输出轴(21)与电动机皮带轮(22)之间具有提升型单向超越凸轮式离合器(23),该提升型单向超越凸轮式离合器(23)由离心力提升凸轮,解除内圈与外圈间的动力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797902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510097087.X
申请日:2005-1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48 , B62D5/0403 , B62D5/0406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472 , H01L2224/49111 , H02M7/003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电动动力转向系统用电动机,以将薄板带状的正极板(21)与薄板带状的负极板(20)之间介有带状隔膜(22)之后对其卷绕所形成的极板组,浸渍在电解液中所形成的卷绕式铅电池作为电动动力转向系统的电源,电连接定子线圈(114)导入多相交流电的电缆(162)与定子线圈(114)的连线环(116),使用板状导体。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且高可靠性的电动动力转向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96945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480043329.0
申请日:2004-07-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IPC: H02P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63 , B62D5/046 , H02P21/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高响应性且高精度控制DC无刷电动机的控制器的车载用电动机控制装置。对DC无刷电动机进行驱动的车载用电动机控制装置具有:对电动机的转矩指令进行运算的主控制部(120);和电流控制运算部(140),其由与主控制部(120)独立的模块或专用LSI构成,且将所述DC无刷电动机的电流在作为电动机转子的磁通方向的d轴和与此正交的q轴方向进行坐标变换,来分别反馈控制所述d轴方向的电流和q轴方向的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1254785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810081082.1
申请日:2008-0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10 , B60T8/4081 , B60T13/686 , B60T17/221
Abstract: 一种制动控制装置,具有:轮缸;液压供应源,为所述轮缸的内部加压;控制阀,用于进行所述轮缸的内部升压/减压控制;以及至少两个致动器单元,根据对角线轮缸系统或前后轮缸系统分组,其中一个致动器单元具有主控制部件,另一致动器单元具有副控制部件。这两个控制部件基于经由通信线路输入到这两个控制部件的车辆状态量控制多个液压供应源和控制阀。在包含主控制部件的致动器单元处于异常条件的情况下,副控制部件驱动属于副控制部件的致动器单元的液压供应源和控制阀,并控制轮缸的内压。
-
公开(公告)号:CN1969453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480043329.0
申请日:2004-07-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IPC: H02P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63 , B62D5/046 , H02P21/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高响应性且高精度控制DC无刷电动机的控制器的车载用电动机控制装置。对DC无刷电动机进行驱动的车载用电动机控制装置具有:对电动机的转矩指令进行运算的主控制部(120);和电流控制运算部(140),其由与主控制部(120)独立的模块或专用LSI构成,且将所述DC无刷电动机的电流在作为电动机转子的磁通方向的d轴和与此正交的q轴方向进行坐标变换,来分别反馈控制所述d轴方向的电流和q轴方向的电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