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截面结构体的成形方法及闭截面结构体的成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4985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80028241.0

    申请日:2013-05-2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从平板材料简易且尺寸精度良好地成形闭截面结构。在冲压成形的第一工序中,将加工材料(1)成形为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由最终的闭截面形状要求的曲率形状,并且向在最终的闭截面形状中成为弯曲线的位置赋予弯曲引导线G。在接着的第二工序中,对于利用第一工序成形出的加工材料,从板厚方向利用冲头(15)和衬垫(16)夹入底部(2、3),向一对冲模(17)之间压入冲头,由此向左右的侧壁部接近的方向进行弯曲成形。在接着的第三工序中,在利用第二工序成形出的加工材料的底部上配置有与最终的闭截面形状为同一外周形状的塞子(20),将底部及左右的侧壁部向塞子的外周压紧,由此以弯曲引导线为边界而对底部及左右的侧壁部进行弯曲成形。

    闭截面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20182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280072367.3

    申请日:2012-0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37/155 B21C37/0815 B21C37/15 B21D5/015 B21D53/8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基于成形工序或模具数的削减的制造成本减少,并能够高尺寸精度地制造底面部具有曲面的弯曲形状的闭截面结构的冲压部件。本发明是使平板状的加工件(B)成形为底面部(B1)沿着长度方向弯曲的闭截面结构而制造闭截面结构部件的方法。具备:第一成形工序,对于上述加工件(B)的至少底面部(B1)位置,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分别由凹形状或凸形状构成的第一面外变形部(10),并且形成弯折部(B4);以及第二成形工序,在上述加工件(B)的底面部(B1)位置由垫(4)和冲头(3)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将上述冲头(3)向冲模(5)之间压入,由此通过垫(4)和冲头(3)将上述第一面外变形部(10)压扁,并且弯折成形弯折部。

    弯曲闭合截面结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81616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40501.2

    申请日:2010-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仅利用挤压成形的在长度方向具有弯曲形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弯曲闭合截面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由2片金属平板进行制造,其具备以下工序:沿金属平板的长度方向,在相当于多边形的弯曲形状的部分成形直线状或曲线状的折线,并在金属平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至少一侧成形凸缘部的挤压成形工序;和将上述挤压成形的2片金属平板的凸缘部彼此及没有凸缘部的端部彼此相互重叠,将重叠部分在上述金属平板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而制成闭合截面结构的工序;和将得到的闭合截面结构的两端部用夹具固定,向闭合截面结构的中心轴方向进行压缩,制成以挤压成形工序中成形的折线为起点在长度方向进行弯曲的多边形闭合截面结构的工序。

    表面处理镀锌类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65956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3815365.3

    申请日:2003-06-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表面处理镀锌类钢板的发明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其中钢板的表面具有锌类镀层,该镀层上有表面处理被膜,该表面处理被膜含有金属盐与该镀敷金属的反应产物、相对于该金属盐按质量比为1-50质量%的树脂,该表面处理被膜具有厚度为0.02-3μm的上述反应产物为主体的层,在该反应产物为主体的层中含有表面处理被膜中树脂的20体积%或以上。通过本发明可得到兼具与普通铬酸盐处理镀锌类钢板相媲美的优异平板部分耐蚀性、加工后耐蚀性、导电性和加工性的无铬表面处理镀锌类钢板。本发明的方法不使用铬或铬化合物,在表面处理液被覆的工序和使用所得该表面处理钢板时,无需进行特别的废水处理。

    汽车门板部件的加固构造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637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880069022.X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门板部件的加固构造具备沿着高度方向弯曲且形成有特征线(3a)的金属板制的门外板(3)和配设于门外板(3)的内表面侧的防撞梁(5),通过向门外板(3)的内表面贴附树脂制的加固构件(7)来使门外板(3)的抗拉刚度提高,其中,加固构件(7)具有沿着门外板(3)的所述弯曲而从防撞梁(5)呈筋状地延伸至特征线(3a)的多个纵骨部(9),该多个纵骨部(9)在门外板(3)的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各纵骨部(9)的外表面接合于门外板(3)的内表面。

    具有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的车身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963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80067681.1

    申请日:2021-06-16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有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的车身的制造方法具备:制造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的部件制造工序(S1)和安装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来组装车身的车身组装工序(S3),部件制造工序(S1)具备:制造涂装前部件(2)的涂装前部件制造工序(S1‑1),该涂装前部件具有使用帽形截面构件形成的筒状构件(3)和由强度比筒状构件(3)低的材质构成的涂膜形成构件(5),该涂膜形成构件在筒状构件(3)中的包括角部(7c)在内的部分的外表面隔开0.2mm以上且3mm以下的间隙(11)而配设;以及在间隙(11)中通过电沉积涂装形成涂膜(13)的涂膜形成工序(S1‑2)。

    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689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980083276.1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设置在车身的前部或后部,在从该车身的前方或后方输入碰撞载荷时吸收碰撞能量,特征在于,具有:筒状构件3,其轴向压坏以吸收碰撞能量,并具有顶板部和与该顶板部连续的纵壁部;和树脂9,其涂布或贴附于筒状构件3的至少顶板部及纵壁部的内表面,该涂布或贴附的树脂9加热后的厚度为8mm以下,其形成闭合截面空间的周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且以10MPa以上的粘接强度粘接于所述内表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