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动力源的支承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90187A

    公开(公告)日:2004-04-21

    申请号:CN03156505.0

    申请日:2003-0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08 B60K5/1216

    Abstract: 一种车辆动力源的支承结构,包括:多个有弹性的安装架部件,动力源通过这些安装架部件安装在车体上;第一安装架部件,用于主要承受动力源的重量,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架部件安装在一子构架上,该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架部件在低于所述动力源的重心高度的第一高度处由所述车体支承;以及第二安装架部件,用于次要承受动力源的重量,该第二安装架部件在所述车体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弹簧效果,它在高于所述动力源的重心的第二高度处安装在车体上。在该支承结构中,由第一和第二安装架部件确定的构件的弹性中心的高度设置成高于所述动力源的重心。

    立式发动机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75038A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申请号:CN00813172.4

    申请日:2000-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75/007 F01M11/02 F02B61/045

    Abstract: 油盘连接面(115)超过朝向形成于发动机组(11)的后面的汽缸盖连接面(114)的下方的延长线(L),延伸到汽缸盖(12)的下方,该油盘连接面(114)形成于朝向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15)的发动机组(11)的底面上,由此,不对汽缸盖连接面(114)造成干扰,使油盘连接面(115)的面积增加,可增加与该油盘连接面(115)连接的油盘(411)的容量。另外,由于汽缸盖连接面(114)和油盘连接面(115)相互不保持连续,故没有对这些连接面(114,115)的密封造成妨碍的危险。

    防振支承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0735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552725.7

    申请日:2013-11-08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使防振支承装置小型化的技术。防振支承装置(40)包括:在右侧架(12)上安装的第一安装部件(41);在第一安装部件(41)上安装的弹性部件(42);在弹性部件(42)上安装的第二安装部件(43);一端(44a)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件(43)且另一端(44b)安装于动力源(23)的安装托架(44)。在安装托架(44)上形成有:紧固于第二安装部件(43),供来自动力源(23)的荷载输入的荷载输入部(71);用于紧固于动力源(23)的紧固部(72);将荷载输入部(71)以及紧固部(72)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部(73)。在第一安装部件(41)上形成有包围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架部(52)。在支架部的内部安装有限制安装托架的变位量的止动部件(45)。

    水冷立式发动机和装备有该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公开(公告)号:CN101560903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139308.3

    申请日:2003-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立式发动机,它包括:垂直布置的曲轴、凸轮轴、发动机本体和盖体;通过将盖体连接在发动机本体的上表面上而形成的环形传动部件壳体室;布置于环形传动部件壳体室中环形传动部件,其用于将曲轴的驱动力传递给凸轮轴;形成于发动机本体中的水冷套;以及自动调温器,用于控制在水冷套中的冷却水的流量,该自动调温器布置在自动调温器安装座中,该自动调温器安装座在所述环形传动部件上方的位置形成在盖体上;冷却水通道,用于在水冷套和自动调温器之间提供连通,该冷却水通道与该盖体一体形成。

    副车架安装结构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76858C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03156611.1

    申请日:2003-09-05

    Abstract: 副车架(1)通过带有弹性体(橡胶件6、7、11)的安装件(副车架安装件B1-B6)安装在车辆本体(车体侧架2)上的这些点位处: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前部的横向两侧的两个点位,位于所述副车架的接近吊杆与副车架的连接位置的中部的横向两侧的两个点位,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后部横向的两侧的两个点位上。每个位于副车架中部的横向两侧的点位的安装件在碰撞时的断裂应力小于位于副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中至少一个部分的横向两侧的点位的安装件的断裂应力。该副车架安装结构用于减轻因车辆碰撞而产生的对乘员的伤害以保护乘员。

    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810534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610004217.5

    申请日:2006-01-27

    Inventor: 吉田裕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41 B60K5/04 B60K5/1216 B60Y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动力单元的支撑结构,其中扭力杆(70),由如下构件构成:单元侧连接部(72),其连接于动力单元(31)侧;杆部(73),其从该单元侧连接部(72)向车身车架(20)侧延伸;车身车架侧连接部(74),其设于该杆部(73)的前端。车身车架侧连接部(74),由如下构件构成:环部(85),其一体设于杆部(73);弹性构件(87),其配设于该环部(85);支撑销(88),其贯通该弹性构件(87)并支撑于车身车架(20)侧。并且至少使杆部(73)侧的弹性构件(87)的外周面(87a),相对于支撑销(88)相对地倾斜。从而能够解决结构复杂且部件数目增加的问题点,能够实现结构简单且部件数目的削减。

    水冷立式发动机和装备有该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公开(公告)号:CN1497144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200310100284.3

    申请日:2003-10-1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水冷立式发动机,它包括:曲轴,该曲轴基本垂直布置;以及用于将曲轴的驱动力传递给凸轮轴的正时链条,该正时链条布置在气缸体和气缸盖的上部,正时链条的上部被链罩覆盖。用于控制在气缸体冷却水套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水的流量的自动调温器布置在该链罩中。因此能够在不受链条的阻碍的情况下很容易地从发动机的顶部接近该自动调温器,而且能够很容易地操作用于将冷却水从该自动调温器排出的冷却水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