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4082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701716.X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8/26 , B60K1/0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蓄电装置的冷却部件的成本的排气流路结构。排气流路结构是用于配置于电动车辆(1)的驾驶室(C)内的蓄电装置(2)的冷却排风的排气流路结构,所述排气流路结构具备:后横梁(23),其划分出驾驶室(C)和行李室(L),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排气空间,其至少由后横梁(23)划分而成;以及排气通道(50),其引导来自蓄电装置(2)的排风。排气通道(50)与排气空间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347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548575.6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1/06 , B60K1/04 , H01M2/10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既能够降低在进气管道中流动的空气的压损,又能够容易地组装进气管道。车辆(1)具有:电池模块(11);上游侧进气管道(118);左右一对的底部框架(8);电池收纳部(5),其设置于底部框架(8)之间且设置于后备箱下空间(10)中;以及前部框架部件(21)和后部框架部件(22),它们以电池模块(11)被配置于电池收纳部(5)的方式将电池模块(11)悬吊保持在底部框架(8)之间。前部框架部件(21)和后部框架部件(22)的一端侧的固定部(14a)紧固于一个底部框架(8),而前部框架部件(21)和后部框架部件(22)的另一端侧的固定部(14a)紧固于另一个底部框架(8),上游侧进气管道(118)沿着一个底部框架(8)配置于后备箱下空间(10)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25254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236449.7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220/20 , H01M2/10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蓄电单体膨胀而层叠方向上的尺寸发生变化,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吸收该尺寸的变化,且能够良好地确保蓄电模块与安装板的固定状态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0)具备蓄电模块(16)和与所述蓄电模块(16)连接的安装板(18)。在安装板(18)上设有位移吸收部(46a、46b),该位移吸收部(46a、46b)沿着与蓄电单体(22)的层叠方向交叉的单体侧面方向延伸,且通过所述层叠方向的载荷而发生变形,来吸收该层叠方向的位移。位移吸收部(46a、46b)设置在比螺纹孔(36a、36b)靠层叠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216903156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20138457.9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4 , H01M50/502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问题在于,降低蓄电装置内的温度差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层叠体10在层叠方向X上排列具有多个蓄电池单体30。第二层叠体20在与第一层叠体10相比,与层叠方向X正交的侧方方向Y侧,在层叠方向X上排列具有多个蓄电池单体30。多根各母线C1~C5,C6~C11将互相属于不同的层叠体10,20、且在层叠方向X的相同位置上不互相重叠并在接近或远离热源的方向上互相错开的蓄电池单体30彼此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16311886U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22415342.8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3 , H01M10/04
Abstract: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构造,通过简单的构成使空气也流通于空气供应口侧的单体间流路来抑制蓄电池单体的温度波动,而能实现改善蓄电池的能量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蓄电池的冷却构造具备:单体层叠体,在邻接的蓄电池单体之间具有单体间流路;底盘,配置于单体层叠体中沿着层叠方向的任一面侧;流入侧流路,配置于单体层叠体与底盘之间,连通于单体间流路;及,空气供应口,配置于流入侧流路中层叠方向的一端部,并供应空气至流入侧流路。底盘具有分支部,将从空气供应口沿着层叠方向流动的流入侧流路内的空气分支成多个流,与位于单体层叠体中的空气供应口侧的最端部的蓄电池单体相比,配置于更远离空气供应口的位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