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92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873868.7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向蓄电池模块供给更低温的冷却气体,且冷却性能提高的蓄电池单元。蓄电池单元(20)具备: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30);冷却装置(40),其将冷却蓄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送出至蓄电池模块(30);以及接线台(52),其安装有将蓄电池模块(30)和外部设备电连接且供蓄电池模块(30)的充电电力和/或放电电力流动的配线部件。接线台(52)配置在冷却装置(40)的上方,且位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冷却装置(40)重叠的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1689589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08322.1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33 , H01M50/2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低数量的部件提高底板的刚性的蓄电池单元。搭载于车辆(V)的蓄电池单元(10)具备底板(50)和固定于底板(50)且层叠有多个蓄电池单体的蓄电池模块(11)。在底板(50)与蓄电池模块(11)之间形成有流路(53)。在底板(50)设置有:下侧悬架部件(81),其横穿流路(53)并形成流路(53)的一部分;以及上侧悬架部件(82),其在下侧悬架部件(81)的上方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1521433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119176.3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蓄电装置、配置在车身的底部的底板构件(18)、以及固定于底板构件(18)且与底板构件(18)之间形成蓄电装置的收容空间的罩构件(16)。电动车辆具备向收容空间导入车室内的空气的进气口、以及将在收容空间的内部与蓄电装置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车室内排出的排气口。排气口由底板构件(18)和罩构件(16)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5214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119176.3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蓄电装置、配置在车身的底部的底板构件(18)、以及固定于底板构件(18)且与底板构件(18)之间形成蓄电装置的收容空间的罩构件(16)。电动车辆具备向收容空间导入车室内的空气的进气口、以及将在收容空间的内部与蓄电装置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车室内排出的排气口。排气口由底板构件(18)和罩构件(16)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68958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23809.7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从进气口漏出的风扇的进气音的蓄电池单元。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单元(10)具备:具有进气口(61)的壳体(15);蓄电池模块(11),其配置于壳体(15)的内部且层叠有多个蓄电池单体;风扇(20),其配置于壳体(15)的内部且向蓄电池模块(11)输送冷却风;以及将进气口(61)与风扇(20)连接的进气管道(30)。进气管道(30)具有沿着蓄电池模块(11)的上表面延伸的进气流路(33a)和沿着蓄电池模块(11)的右表面延伸的进气流路(33b)。
-
公开(公告)号:CN218274934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1910343.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62 , H01M50/244 , H01M50/289 , H01M10/613 , H01M10/6563
Abstract: 提供不使用用于固定风扇的支架等就能将风扇相对于蓄电池模块定位并固定,组装性得到提高的蓄电池单元。蓄电池单元具备: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30);底板(60),其载置蓄电池模块(30);流路(60a),其形成于蓄电池模块(30)的下表面与底板(60)之间,且供冷却蓄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流动;以及冷却装置(40),其将冷却气体送出至流路(60a)。冷却装置(40)具备:风扇(41),其将冷却气体送出至流路(60a);以及导入管道(42),其与风扇(41)的吸入口(41c)连结。风扇(41)固定在底板(60)上。风扇(41)的吸入口(41c)朝向上方开口。导入管道(42)配置在风扇(41)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216311886U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22415342.8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3 , H01M10/04
Abstract: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构造,通过简单的构成使空气也流通于空气供应口侧的单体间流路来抑制蓄电池单体的温度波动,而能实现改善蓄电池的能量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蓄电池的冷却构造具备:单体层叠体,在邻接的蓄电池单体之间具有单体间流路;底盘,配置于单体层叠体中沿着层叠方向的任一面侧;流入侧流路,配置于单体层叠体与底盘之间,连通于单体间流路;及,空气供应口,配置于流入侧流路中层叠方向的一端部,并供应空气至流入侧流路。底盘具有分支部,将从空气供应口沿着层叠方向流动的流入侧流路内的空气分支成多个流,与位于单体层叠体中的空气供应口侧的最端部的蓄电池单体相比,配置于更远离空气供应口的位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