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04838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10107901.2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缓冲器支撑部件的强度,而且可以谋求缓冲器支撑部件的轻量化的鞍乘式车辆。设有摆臂、后轮、缓冲单元、和缓冲器支撑部件,摆臂(25)的一端可摆动地支撑在车架(11)上,后轮(WR)可转动地支撑在摆臂上,缓冲单元(51)与车架和摆臂连接,对摆臂的摆动施加衰减力,缓冲器支撑部件(80)以架在车宽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车架上,支撑缓冲单元的上端;鞍乘式车辆把缓冲单元支撑在缓冲器支撑部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缓冲器支撑部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截面被形成为下侧开放的コ字形,缓冲器支撑部件的上面和下面以使其车宽方向中央部处于车宽方向端部的上方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233923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102552.X
申请日:2011-04-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的外观性且降低焊接成本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及其制造方法。该机动二轮车的车架(11)具备:头管(12)、从该头管(12)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主框架(41)、从所述头管(12)向后方延伸的下行框架(44),其中,下行框架(44)为将在一端具有左凸缘部(63)且在另一端具有右凸缘部(64)的金属板折曲成筒形且将左右凸缘部(63、64)彼此焊接的中空框架,左右凸缘部(63、64)配置成朝向车辆后方。
-
公开(公告)号:CN108248740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33568.2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35/00 , B60K15/0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效地配置气液分离器自身和配管的跨骑式车辆的气液分离器配置构造。燃料箱(51)具有:配置于燃料箱(51)上部的加油口(83)和多室构造的气液分离器(56)、以及用于吸附燃料箱(51)内的气化燃料的碳罐,气液分离器(56)和碳罐利用构成供油配管的上部配管(85)连接在一起。燃料箱(51)配置在座椅的下方,气液分离器(56)配置在比加油口(83)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上部配管(85)与气液分离器(56)中的、位于从燃料箱(51)内流出的气化燃料的流路的最下游的下游室(92)相连,并且在比气液分离器(56)的上端靠下方的空间朝向碳罐(64)布设。
-
公开(公告)号:CN10349226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180070170.1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川英亮
Abstract: 机动二轮车用框架包括:中空的主框架(22),其沿着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在中间部分具有呈V字状折弯的折弯部(26);横向管(27),其架设在折弯部的左右壁(35、36)上,来限制左右壁(35、36)的向车宽方向的变位;头管(21),其设置在主框架(22)的车辆长度方向前端;以及枢轴框架(24),其从主框架(22)向下方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3180201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180051413.7
申请日:2011-10-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为机动二轮车,具有前叉立管(12),该前叉立管(12)以能转向的方式支承前叉(21),该前叉(21)旋转自如地支撑前轮(13);主车架(31),主车架(31)从该前叉立管(12)向车辆后方延伸;发动机(15),该发动机(15)被配置在该主车架(31)的下方,其具有曲轴箱(32)及从该曲轴箱(32)向斜上方延伸的汽缸(33);和迂回部(56),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该迂回部(56)设于所述主车架(31)的前部,其从所述前叉立管(12)后表面下端朝车辆后斜上方延伸,该迂回部(56)绕过所述汽缸(33)的上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085922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210417009.3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压力加工成形件构成的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既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又具有较高的刚性。在车身框架上,主框架(22)由直线延伸部(27)与从直线延伸部(27)的后端弯曲并且向下延伸弯曲部(28)构成。后框架(23)为其头端与弯曲部(28)的车宽方向左右侧表面连接并且向后延伸的部件。在弯曲部(28)与后框架(23)的前部内表面之间设有俯视大致呈矩形的加强件(77、78)。加强件(77、78)的前缘与弯曲部(28)的后表面以及枢支框架部(24)分别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481967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080037372.1
申请日:2010-07-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7/02 , B62K11/04 , B62K25/283 , B62K25/2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横梁上施加使其变形的载荷且实现轻量化的跨骑型车辆。该跨骑型车辆具备:将发动机(12)悬置的车架(11);将后轮(WR)悬置为摆动自如的摆臂(14);左右一对地构成,构成车架(11)的一部分且对摆臂(14)进行轴支承的枢轴部(29);将枢轴部(29)连结的下部横梁(28);对摆臂14施加弹力的后缓冲件(32);将后缓冲件(32)的下端(32A)、摆臂(14)与枢轴部(29)连结的连杆机构(31);在下部横梁(28)的后侧形成,连结连杆机构(31)的连杆连结支架(70);在下部横梁(28)的前侧形成,固定发动机(12)的下部钩挂件(48),其中,连杆连结支架(70)和下部钩挂件(48)在车宽方向上形成在同一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446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0910007516.8
申请日:2009-02-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M3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其可以切实地卡止连接管和空气滤清器的连接部而不会导致部件数量及组装工时增加,并且可以长期维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内燃机的进气管结构(101)具有:向内燃机供给净化后的空气的空气滤清器(54)、将该空气滤清器(54)与内燃机之间连接的连接管(103)、设于该连接管(103)侧壁(103a)的卡止突起(109),在空气滤清器(54)的面临连接管(103)的壁面,沿连接管(103)一体地设置壁部(108),在该壁部(108)设置将卡止突起(109)卡止的卡止部(164)。
-
公开(公告)号:CN102448806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3192.8
申请日:2010-02-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1/10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 B62M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式鞍乘型车辆,其轻量且便宜并使用小型且通用性高的马达,其可以将相对于车体中心线的车宽度方向左右的重量平衡最优化。从车体侧面看在与后轮(WR)的投影区域重叠的位置,将电动马达(250)配设于悬臂式摇臂(214)内。在后轮的车体前方位置,以跨过车体中心线(C)的方式将马达驱动器(216)配设在摇臂内。将马达驱动器配置成使其重心位置(G2)向与电动马达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马达驱动器在靠近摇动轴(215)的位置配设在该摇动轴的车体后方侧,并且,该马达驱动器插入并安装于朝摇臂的顶面侧开口的凹部(308)。在马达驱动器(216)的盖部件(264)的底面,至少支承有断续地进行马达通电的FET(316)。
-
公开(公告)号:CN108248740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711433568.2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35/00 , B60K15/0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效地配置气液分离器自身和配管的跨骑式车辆的气液分离器配置构造。燃料箱(51)具有:配置于燃料箱(51)上部的加油口(83)和多室构造的气液分离器(56)、以及用于吸附燃料箱(51)内的气化燃料的碳罐,气液分离器(56)和碳罐利用构成供油配管的上部配管(85)连接在一起。燃料箱(51)配置在座椅的下方,气液分离器(56)配置在比加油口(83)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上部配管(85)与气液分离器(56)中的、位于从燃料箱(51)内流出的气化燃料的流路的最下游的下游室(92)相连,并且在比气液分离器(56)的上端靠下方的空间朝向碳罐(64)布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