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32786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126465.0
申请日:2009-03-11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76 , F28F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U字状的热交换管(2)沿管厚度方向并列配置多个,U字状的热交换器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平行地配置的一对扁平的直管部(21)和连通连接一对直管部(21)的端部之间的弯转部(22)。在本热交换器中,热交换管(2)是通过带状的扁平管部件(20)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两端斜向弯折地折弯而形成的,扁平管部件(20)的中间部作为弯转部(22)构成,并且,扁平管部件(20)的两侧部作为一对直管部(21)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及小型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00578768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680024815.7
申请日:2006-07-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3/0061 , H01L23/367 , H01L23/3677 , H01L23/3735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5K1/0306 , H05K3/341 , H05K2201/0373 , H05K2201/1028 , H05K2203/0405 , Y02P70/613 , H01L2924/00
Abstract: 散热装置(1),具有一个面被作为发热体搭载面的绝缘基板(3)和固定在绝缘基板(3)的另一个面上的散热器(5)。绝缘基板(3)在与发热体搭载面相反的面上设有金属层(7)。使由高导热性材料构成、且具备板状主体(10)及在板状主体(10)的至少一个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突起(11)的应力缓和部件(4),介于在绝缘基板(3)的金属层(7)和散热器(5)之间。应力缓和部件(4)的突起(11)的前端面被硬钎焊在金属层(7)上。板状主体(10)上的没有形成突起(11)的面被硬钎焊在散热器(5)上。采用该散热装置(1),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而且散热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218671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680024815.7
申请日:2006-07-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3/0061 , H01L23/367 , H01L23/3677 , H01L23/3735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5K1/0306 , H05K3/341 , H05K2201/0373 , H05K2201/1028 , H05K2203/0405 , Y02P70/613 , H01L2924/00
Abstract: 散热装置(1),具有一个面被作为发热体搭载面的绝缘基板(3)和固定在绝缘基板(3)的另一个面上的散热器(5)。绝缘基板(3)在与发热体搭载面相反的面上设有金属层(7)。使由高导热性材料构成、且具备板状主体(10)及在板状主体(10)的至少一个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突起(11)的应力缓和部件(4),介于在绝缘基板(3)的金属层(7)和散热器(5)之间。应力缓和部件(4)的突起(11)的前端面被硬钎焊在金属层(7)上。板状主体(10)上的没有形成突起(11)的面被硬钎焊在散热器(5)上。采用该散热装置(1),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而且散热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275012C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02804550.5
申请日:2002-02-04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22 , F25B39/00 , F25B39/022 , F25B40/02 , F25B41/067 , F25B2339/044 , F28D1/0325 , F28D1/0341 , F28D1/035 , F28D1/0435 , F28D2021/0071 , F28F2210/04
Abstract: 该双联型热交换器适于一个其中冷凝制冷剂被减压并然后被蒸发的蒸气压缩型制冷循环。该双联型热交换器一体地配备有一个其中的冷凝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A进行热交换而被过冷却的过冷却器S,和一个其中的减压制冷剂与周围的空气A进行热交换而被蒸发的蒸发器E。在经过过冷却器S的制冷剂和经过蒸发器E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过冷却器S中的制冷剂并加热蒸发器E中的制冷剂。因此,根据该热交换器,可以获得高的制冷效果并同时避免制冷剂的压力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516799A
公开(公告)日:2004-07-28
申请号:CN02812196.1
申请日:2002-06-17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5 , F28F9/0214 , F28F9/0278 , F28F21/089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装备有一包括设置在前部和后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热交换管组P1和P2的芯部(1)和设置在芯部(1)的上端和下端的上侧和下侧集管元件(10)和(50)。上侧集管元件的内侧前后分开形成一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和一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构成上游侧管组P1的各管(6)的一端与该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连接,而另一端与下侧集管元件(50)连接。构成下游侧管组P2的各管(7)的一端与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连接,而另一端与下侧集管元件(50)连接。流进入口侧制冷剂容器(11)的制冷剂流经上游侧管组P1、下集管元件(50)和下游侧管组P2而被引入出口侧制冷剂容器(12)。另一方面,流经热交换管组P1和P2的制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A的热交换而蒸发。因此,可以提高热交换性能并减小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514751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2811532.5
申请日:2002-06-0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金属板,它包括通过一连接部分88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扁平壁形成部分89、90,从各个扁平壁形成部分89、90一体地向上突出的多个加强壁形成部分83、84,和形成在该板的各相对侧边缘上并从该处一体地向上突出的侧壁形成部分81、82。在扁平壁形成部分89上的加强壁形成部分83的上端部形成有一突出部85,而在另一扁平壁形成部分90上并待与加强壁形成部分83接靠的加强壁形成部分84的上端部中形成有一用于配合突出部85的凹陷部86。该金属板满足以下关系:A>a,A/a≤1.5,B/b≤1.5,C/c≤1.5,D/d≤1.5,其中,A是突出部85的截面积,B是突出部85的高度,C是突出部85的最大宽度,D是突出部85的上端部的宽度,a是凹陷部86的截面积,b是凹陷部86的深度,c是凹陷部86的最大宽度,d是凹陷部86的一个开口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500198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02807223.5
申请日:2002-02-1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35 , F28D1/0333 , F28D1/0375 , F28F1/022 , Y02P80/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或工业用途的热交换器,例如涉及用作蒸发器、冷凝器、油冷却器、中间冷却器、加热器芯等的热交换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板对,其中,所述板对的各个板具有通过锻造或切割而形成的外周脊、中心脊和槽道分开U形脊。各所述板对在它们的槽道凹槽彼此相对的情况下装配在一起并连接,从而形成扁平管和在所述管内的U形流体槽道中的多个U形分开流体通道。各对相邻扁平管通过眼镜形集管部件连接,所述集管部件插入管的上端之间,且各集管部件包括前后流体通过管部分以及在所述管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以便提供与扁平管的上端连通的前后集管。所述扁平管的前后宽度减小,壁厚减小(层更薄),并增加了传热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和大大提高换热性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