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6259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9139.7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nventor: 广濑克昌
Abstract: 金属-碳粒子复合材料(30)以层叠状具备一层以上的鳞片状石墨粒子分散层(1)、一层以上的碳纤维分散层(2)和一层以上的金属层(3),鳞片状石墨粒子分散层(1)是在金属基体(9)中分散作为碳粒子的鳞片状石墨粒子(1a)而得到的,碳纤维分散层(2)是在金属基体(9)中分散作为碳粒子的碳纤维(2a)而得到的,金属层(3)是由金属基体(9)形成的。一层以上的鳞片状石墨粒子分散层(1)、一层以上的碳纤维分散层(2)和一层以上的金属层(3)被接合一体化。鳞片状石墨粒子分散层(1)和碳纤维分散层(2)中的一层与金属层(3)在遍及复合材料(30)的大致整个厚度方向上以交替层叠的状态排列。
-
公开(公告)号:CN10363629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80071753.6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209 , H01L51/5262 , H01L51/56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元件(10),具有:在基板(11)上形成的阳极层(12);在阳极层(12)上形成的第1电介质层(13);在第1电介质层(13)上形成的阴极层(14);至少贯通阳极层(12)和第1电介质层(13)的多个贯通部(16);与贯通部(16)内的基板(11)的上表面和阳极层(12)的侧面相接触地形成的第2电介质层(19);和,与贯通部(16)内的阳极层12的侧面、第2电介质层(19)的上表面和阴极层(14)接触而形成的发光部(17)。由此,提供一种光的取出效率高、发光效率高的有机发光元件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62117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30795.X
申请日:2012-06-2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6 , H01L27/3244 , H01L51/5209 , H01L51/5221 , H01L51/5275 , H01L51/56 , H01L2251/5361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元件(10),包含:在基板(11)上形成的阳极层(12);贯通阳极层(12)而形成的第1贯通部(16);覆盖阳极层(12)的上表面和第1贯通部(16)的内表面而形成的电介质层(13);在电介质层(13)的上表面不贯通电介质层(13)而形成的多个凹部(18);贯通阳极层(12)和电介质层(13)而形成的第2贯通部(17);至少覆盖电介质层(13)的上表面、凹部(18)的内表面和第2贯通部(17)的内表面而形成的、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化合物层(14);和在有机化合物层(14)上形成的阴极层(15)。
-
公开(公告)号:CN101512641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80032274.7
申请日:2007-08-2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5/855
Abstract: 一种制造磁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非磁性基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沉积磁性层;以及在所述磁性层中部分地注入原子,从而使已经接受注入的原子的部分去磁或者使其非晶化,以形成磁性分离的磁记录图形。所述注入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沉积步骤之后对所述至少一个表面施加抗蚀剂,部分地减小所述抗蚀剂的厚度,并且用原子辐照所述抗蚀剂的表面,从而通过所述抗蚀剂的厚度减小的部分使得所述原子部分注入到所述磁性层。
-
公开(公告)号:CN209401796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22179977.0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将构成电池组的所有单电池效率良好地冷却或加热的电池组装置。电池组装置(1)具有将在传热器(4)的传热介质流通路(6)内流动的传热介质所具有的冷能或热能向电池组(2)的各单电池(3)传递的热传导部件(7)。热传导部件(7)中,通过第1单电池侧接触部(15)、第1连结部(18)和第2连结部(19)形成具有弹簧弹性的变形部(10),第1单电池侧接触部(15)与单电池(3)的第1受热面(13)接触,第1连结部(18)将第1单电池侧接触部(15)和与传热器(4)的传热面(5)接触的传热器侧接触部(17)连结,第2连结部(19)将与单电池(3)的第2受热面(14)接触的第2单电池侧接触部(16)和传热器侧接触部(17)连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