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74929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25667.7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96 , H01L51/52 , H01L51/5209 , H01L51/5275 , H05B33/10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透明基板11上散布发光部17的发光元件,通过特征在于具有基板11的发光部17侧的基板面在发光部17下凹陷而成的凹穿孔部16b的场致发光元件10,可以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可以控制出射光的方向,从而显示所需配光特性的发光元件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63629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80071753.6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209 , H01L51/5262 , H01L51/56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元件(10),具有:在基板(11)上形成的阳极层(12);在阳极层(12)上形成的第1电介质层(13);在第1电介质层(13)上形成的阴极层(14);至少贯通阳极层(12)和第1电介质层(13)的多个贯通部(16);与贯通部(16)内的基板(11)的上表面和阳极层(12)的侧面相接触地形成的第2电介质层(19);和,与贯通部(16)内的阳极层12的侧面、第2电介质层(19)的上表面和阴极层(14)接触而形成的发光部(17)。由此,提供一种光的取出效率高、发光效率高的有机发光元件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62117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30795.X
申请日:2012-06-2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6 , H01L27/3244 , H01L51/5209 , H01L51/5221 , H01L51/5275 , H01L51/56 , H01L2251/5361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元件(10),包含:在基板(11)上形成的阳极层(12);贯通阳极层(12)而形成的第1贯通部(16);覆盖阳极层(12)的上表面和第1贯通部(16)的内表面而形成的电介质层(13);在电介质层(13)的上表面不贯通电介质层(13)而形成的多个凹部(18);贯通阳极层(12)和电介质层(13)而形成的第2贯通部(17);至少覆盖电介质层(13)的上表面、凹部(18)的内表面和第2贯通部(17)的内表面而形成的、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化合物层(14);和在有机化合物层(14)上形成的阴极层(15)。
-
公开(公告)号:CN10309855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2276.0
申请日:2011-08-1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15 , H01L51/5234 , H01L51/5275 , H01L2251/55 , H05B33/22 , H05B3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的均匀性高、容易制造的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该电致发光元件(10)的特征在于,具备:依次层叠了第1导电层(12)、电介质层(13)、第2导电层(14)、发光层(15)以及第3导电层(16)的层叠部;和至少贯通电介质层(13)而将第1导电层(12)和第2导电层(14)电连接的接触孔(17),从发光面侧观察时,(i)具有至少1个连续的发光区域,(ii)接触孔的个数是每1个发光区域中102个以上,并且是接触孔所占的面积相对于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成为0.1以下的个数。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15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68883.X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6 , H01L27/3281 , H01L51/5016 , H01L2251/5361 , H01L2251/5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EL元件、EL元件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EL元件(10)具备:阳极层(12);与阳极层(12)相对配置的阴极层(14);在阳极层(12)和阴极层(14)夹着的空间中形成的支柱(13);在形成支柱(13)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形成的发光层(17),支柱(13)被形成为使得满足以下(1)~(2)的概率为95%以上。(1)在以阳极层(12)的表面上的任意位置为中心的直径10μm的圆形区域内包含支柱(13)的至少一部分。(2)在以阳极层(12)的表面上的任意位置为中心的直径20μm的圆形区域内包含发光层(17)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本发明,不容易发生发光不均和/或短路等,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