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499664A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200310114169.1
申请日:2003-11-06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M2/08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6/48 , H01M10/0418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2300/0082 , Y10T29/4911
Abstract: 一种双极电池,包括:双极电极,其中正极设置在集流体的一个表面上,负极设置在集流体的另一个表面上;夹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凝胶电解质;密封层,此密封层设置在集流体之间并围绕包括正极、负极和凝胶电解质的单电池的外围。
-
公开(公告)号:CN10792513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580082690.2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劣化程度估计装置和劣化程度估计方法。劣化程度估计装置具备:内部电阻检测部(21),其用于检测电池的内部电阻;劣化管理部(30),其对由于电池的充电放电而产生的劣化(电池的循环劣化)和与电池的充电放电无关地随时间经过产生的劣化(电池的保存劣化)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劣化进行管理;劣化程度估计部(40),其基于内部电阻的增加率来估计电池的劣化程度以作为估计劣化程度,其中,在劣化管理部管理循环劣化的情况下,循环劣化的影响越大,劣化程度估计部(40)使估计劣化程度越小,在劣化管理部管理保存劣化的情况下,保存劣化的影响越大,劣化程度估计部(40)使估计劣化程度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61556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80080512.6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9 , G01R31/36 , G01R31/3651 , H01M10/42 , H01M10/425 , H01M10/48 , H01M10/486 , H01M2010/4278 , H01M2220/20
Abstract: 电池劣化程度估计装置具备:保存劣化程度估计部,其基于关于电池的车载期间中的保存劣化程度的信息以及再利用时的针对电池的负载信息,来估计该电池的再利用时的保存劣化程度;循环劣化程度估计部,其基于再利用时的针对电池的负载信息,来估计电池的再利用时的循环劣化程度;以及容量计算部,其计算电池的再利用开始时间点的总劣化程度。电池劣化程度估计装置还具备总劣化程度检测部,该总劣化程度检测部基于再利用时的保存劣化程度、再利用时的循环劣化程度以及电池的再利用开始时间点的总劣化程度,来估计再利用开始后的电池的总劣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6277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80049475.3
申请日:2013-09-10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7 , B60L3/12 , B60L11/1816 , B60L11/1861 , B60L11/187 , B60L11/1872 , B60L2240/545 , B60L2240/80 , G01R31/3634 , G01R31/3675 , H01M10/44 , H01M10/443 , H01M10/486 , H02J7/045 , H02J7/047 , Y02T10/7005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90/14
Abstract: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利用来自充电器(10)的输出电力将电池(20)充电至规定的充电率,其特征在于,具备:充电器控制单元,其基于表示电池(20)的充电电力与电池(20)的状态及电池(20)的充电时间对应的关系的第一对应表来控制充电器(10)的输出电力;以及允许充电时间运算单元,其运算作为电池(20)的充电时间的允许充电时间,其中,充电器控制单元参照第一对应表来运算在允许充电时间内对电池(20)充电的充电电力,并通过基于允许充电时间运算出的充电电力来控制充电器(10)的输出电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884668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180022309.5
申请日:2011-05-1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2/02 , H01M2/26 , H01M2/34 ,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8 , H01M2/0207 , H01M2/266 , H01M2/34 , H01M2/345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双极型二次电池,其收装于壳体的电池主体由经由电解质层而层叠的多个双极型电极构成的单个层叠体或串联连接多个层叠体构成。一面与壳体的内周面接合,另一面与电池主体的一端接合的正极集电板和负极集电板分别从壳体向外侧延伸。通过具备根据壳体的伸长变形而切断经由电池主体的正极集电板与负极集电板的电连接的切断机构,从而在产生短路电流时,断开双极型二次电池的电流通路,保护双极型二次电池不受短路电流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257657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0980151244.7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电极,其包括由导电性树脂层形成的集电体和形成于导电性树脂层上的活性材料层。该活性材料层包括活性材料和粘结剂聚合物,并且导电性树脂层通过热熔融接合结合到活性材料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425600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0810171274.1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双极型二次电池、连接多个双极型二次电池而成的电池组以及安装有这些电池的车辆。可以防止层叠了的双极型电池层叠体相互之间、双极型电池层叠体与电极引板之间产生错位。在位于双极型电池层叠体(40)的层叠方向两端的集电体与电极引板(50、60)相抵接的粘接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粘接部(90),利用该粘接部固定电极引板和集电体。另外,在相邻的双极型电池层叠体(40)相抵接的粘接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粘接部(90),利用该粘接部固定位于层叠方向上下的双极型电池和双极型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288466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80022309.5
申请日:2011-05-1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2/02 , H01M2/26 , H01M2/34 ,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8 , H01M2/0207 , H01M2/266 , H01M2/34 , H01M2/345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双极型二次电池,其收装于壳体的电池主体由经由电解质层而层叠的多个双极型电极构成的单个层叠体或串联连接多个层叠体构成。一面与壳体的内周面接合,另一面与电池主体的一端接合的正极集电板和负极集电板分别从壳体向外侧延伸。通过具备根据壳体的伸长变形而切断经由电池主体的正极集电板与负极集电板的电连接的切断机构,从而在产生短路电流时,断开双极型二次电池的电流通路,保护双极型二次电池不受短路电流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884655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80022462.8
申请日:2011-05-17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34 , H01M10/04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 , H01M2/0207 , H01M2/266 , H01M2/348 , H01M10/0418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2200/106 , Y02E60/12 , Y02T10/7011
Abstract: 双极型二次电池具备多个层叠体,该层叠体经由电解质层将在板状的集电体的一面配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且在另一面配置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双极型电极层叠。在层叠体的一端形成正极,在另一端形成负极。在相邻的任意两个层叠体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夹持随着温度上升而使电阻增大、面积比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反应区域小的感温电阻。感温电阻在外部电路短路时等伴随在双极型二次电池中流过大电流而使电阻增大,由此,抑制大电流带来的双极型二次电池的温度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1523655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80036195.3
申请日:2007-11-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4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8631 , H01M10/0404 ,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2010/0495 , Y02T10/7011 , Y10T29/10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公开了能够抑制气泡的引入从而产生优异的电池性能的双极性电池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双极性电池,主要涉及电解质层的制备,该双极性电池包括:渗透性隔离体,使得电解质能够浸透到该隔离体中;以及双极性电极,在该双极性电极中,在集电体的一侧形成阴极并且在集电体的另一侧形成阳极。然后,彼此堆叠电解质层。当电解质层被设置到双极性电极时,经由隔离体将电解质层中的气泡从隔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排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