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0766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57040.5
申请日:2015-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7/04 , F16K1/32 , F16K17/044 , F16K17/06 , F16K25/02 , G05D16/02 , G05D16/10 , G05D16/107 , H01M8/04089 , G05D16/106 , F16K1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阀及气体供给装置,能够减少从二次侧流路传来的反射波引起的噪音。对从一次侧流路向二次侧流路供给的气体进行减压的减压阀具备:筒状部,呈筒状,并具有与一次侧流路连通的导入口和与二次侧流路连通的导出口;活塞,嵌入筒状部的内侧,构成为能够在筒状部的内侧沿着筒状部的轴向滑动,并在筒状部的内侧划定与导入口及导出口连通的空间;及弹簧,对活塞朝向空间施力,在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导出口处于从活塞的中心向一方偏离的位置,弹簧对活塞施力的作用力从活塞的所述中心偏向导出口一侧地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5599596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45525.2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15/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5/0406 , B60L11/1896 , B60L11/1898 , Y02T9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堵塞燃料气体的填充口的盖,提供一种提高盖的耐久性的技术。盖具备:主体部,安装于燃料气体的填充口的端部;弹性位移部,设于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主体部被安装到上述端部上时该弹性位移部将上述主体部卡定于上述端部,并且,在向上述端部安装上述主体部时及从上述端部拆下上述主体部时,该弹性位移部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位移;及罩部,是与上述主体部不同的部件,覆盖上述弹性位移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包围上述主体部的外周,上述罩部在上述位移时向与上述位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上述弹性位移部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59112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10745150.X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 H01M8/04298 , H01M8/0438 , H01M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23 , H01M8/04201 , H01M8/04225 , H01M8/04373 , H01M8/04388 , H01M8/04425 , H01M2250/20 , Y02T90/32 , H01M8/04 , H01M8/00 , H01M8/04298 , H01M8/04701 , H01M8/04708 , H01M8/04746 , H01M8/047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罐,贮藏在燃料电池中使用的气体;第一压力传感器,测定填充用配管中的气体填充时的压力即填充时压力,填充用配管用于向罐填充气体;第二压力传感器,测定供给用配管中的燃料电池起动时的压力即供给用配管压力,供给用配管用于从罐向燃料电池供给气体;温度传感器,测定罐的内部温度;及控制部,在燃料电池的起动时,基于表示填充时压力的第一压力值、测定出第一压力值时的内部温度及测定出供给用配管压力时的内部温度,求算供给用配管压力的推定压力值,并将推定压力值和表示测定出的供给用配管压力的第二压力值中的较低的值作为供给用配管压力而检测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50887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646549.2
申请日:2015-10-08
Abstract: 一种阀装置,包括设置有气体流动通道的本体(4)和设置在气体流动通道中的止回阀(16),止回阀(16)包括提动阀芯(84)和阀座。提动阀芯(84)除阻塞部(91)外呈中空轴形式,阻塞部(91)位于提动阀芯(84)的末端处并且呈渐缩形状,并且提动阀芯(84)具有至少一个侧孔(95),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提供提动阀芯(84)的一部分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通,所述部分呈中空轴形式。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相对于提动阀芯(84)的中心轴线斜向地延伸,使得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沿着以下气体流动方向延伸: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相对于止回阀(16)打开时提动阀芯(84)的移动方向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1133281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80006975.9
申请日:2006-02-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13/04 , F17C2201/0104 , F17C2205/0323 , F17C2205/0338 , F17C2205/0391 , Y10T137/8326 , Y10T137/86348 , Y10T137/86372 , Y10T137/8724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容器用阀组件,即使在放出通路的阀产生故障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放出气体容器内的气体。设在气体容器上的气体容器用阀组件,作为连通气体容器的内部和外部的通路,具有用于填充气体的填充通路和用于放出气体的放出通路。并且,阀组件,包括设在填充通路上并可截断该通路的填充侧阀、设在放出通路上并可截断该通路的放出侧阀、连接放出侧阀的下游侧和填充侧阀的下游侧之间的连通路径、以及设在连通路径上的截止阀。在放出侧阀因故障等而不能打开的情况下,打开截止阀,使气体依次流经填充通路、连通路径和放出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0942477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11010421.7
申请日:2018-08-31
IPC: F16K17/30
Abstract: 减压阀包括本体(7)、环形阀座(22)、阀元件(21)和构造成按压阀元件(21)的按压机构(9)。按压机构(9)包括:塞(51),该塞(51)设置在阀座(22)的下游并且具有塞孔(61);以及销(52),该销(52)包括滑动部分(71)和上游端部(74),滑动部分(71)具有轴状形状并且插入塞孔(61)中,使得在滑动部分(71)与塞孔(61)的内周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上游端部(74)设置在滑动部分(71)的上游以与阀元件(21)接触。滑动部分(71)相对于塞孔(61)的配合长度以及滑动部分(71)与塞孔(61)之间的间隙满足0.0005L
-
公开(公告)号:CN108071828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711090269.3
申请日:2017-11-08
IPC: F16K17/04 , F16K47/02 , F16K3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压阀装置,该减压阀装置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15);阀机构(20),阀机构(20)容纳在第一本体(10)中并且包括阀座(24)和阀元件(22);以及活塞(40),活塞(40)容纳在第二本体(15)中,限定减压室,并且构造成根据减压室中的压力而移动以使阀元件(22)移动。第一本体(10)连接至呈有底筒形形状的连接部(16c)的内部部分。连接部(16c)在第二本体(15)中设置成向外突出。阀座(24)沿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15)附接至彼此所沿的方向保持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15)之间,使得阀座(24)固定在流道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01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19452.8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罐。该高压罐包括:包括圆顶部的容器本体;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外表面上并且包括纤维增强树脂的增强层;以及设置在增强层的外表面上的保护构件,其中,保护构件包括设置在增强层的外表面处的覆盖圆顶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层外面的第二层。对于从外侧施加的相同载荷第一层比第二层更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5508874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510646549.2
申请日:2015-10-08
Abstract: 一种阀装置,包括设置有气体流动通道的本体(4)和设置在气体流动通道中的止回阀(16),止回阀(16)包括提动阀芯(84)和阀座。提动阀芯(84)除阻塞部(91)外呈中空轴形式,阻塞部(91)位于提动阀芯(84)的末端处并且呈渐缩形状,并且提动阀芯(84)具有至少一个侧孔(95),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提供提动阀芯(84)的一部分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通,所述部分呈中空轴形式。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相对于提动阀芯(84)的中心轴线斜向地延伸,使得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沿着以下气体流动方向延伸: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相对于止回阀(16)打开时提动阀芯(84)的移动方向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1000593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11571698.7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罐。该高压罐包括:包括圆顶部的容器本体;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外表面上并且包括纤维增强树脂的增强层;以及设置在增强层的外表面上的保护构件,其中,保护构件包括设置在增强层的外表面处的覆盖圆顶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层外面的第二层。对于从外侧施加的相同载荷第一层比第二层更易变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