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21106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10052999.4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2B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渔港及河道护岸结构,包括挡土面板,所述挡土面板为仰斜式,其包括前端的临水面和后端抵接土体的挡土面,所述挡土面上固定接有锚杆,所述锚杆锚固在挡土面板后的岩土层中。本发明采用挡土面板护岸挡土,挡土面板的临水面采用仰斜形式,既节省占地,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挡土面板所承受土体侧压力,同时采用以锚杆锚固面板挡土为主,达到护岸抗倾覆、抗滑动稳定的基本安全要求,通过本发明可以达到安全可靠、适应性广、造价经济、土体扰动小、便于施工等多方面的效果。本发明可应用于渔港及河道的护岸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92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27534.6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广州湾区新岸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旱溪系统,旱溪系统应用于城市道路的路侧,城市道路包括机动车道和第一慢行道,旱溪系统设置于第一慢行道的远离机动车道的一侧,旱溪系统包括旱溪下凹带,旱溪下凹带相对第一慢行道的路面下凹,旱溪下凹带的表面铺填碎石层以形成旱溪基床,碎石层包括建筑废料,碎石层用于蓄滞吐纳雨水,碎石层的顶面设有绿化植被;旱溪基床包括沟底以及在沟底两侧形成的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靠近第一慢行道的第一坡面还设有第二慢行道,第二慢行道、第二坡面和沟底用于在无降雨时供行人活动,旱溪下凹带还用于在降雨时蓄滞雨水,沟底设有集水井,集水井至少用于接收和排放旱溪下凹带蓄滞的雨水。本申请的旱溪系统能够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01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1120501.4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蓄系统及调蓄方法,调蓄系统包括:挡水堤,挡水堤设置于上游调蓄水体与下游承泄水体之间;泄水结构,泄水结构包括泄水竖井和泄水管,泄水竖井设置于上游调蓄水体内,泄水管设置于挡水堤内,泄水管的一端具有进水口,泄水管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泄水管的进水口连通于泄水竖井的下部,泄水管的出水口通向下游承泄水体,泄水竖井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通于泄水竖井内部的泄水孔;其中,位于下部的泄水孔的孔径小于位于中上部的泄水孔的孔径。上述的调蓄系统使得上游调蓄水体处于不同水位时具有不同的泄水能力,有利于提高上游调蓄水体削减洪峰以及对下游承泄水体持续补水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15235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180364.2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电建十四局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2B1/00 , E02B3/00 , E02B3/06 , E02B3/12 , C02F3/32 , C02F1/28 , A01G22/00 , A01G20/00 ,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和方法,包括:岸坡,由堤岸顶开挖至河滩基底;隔墙,设置于岸坡底部的堤岸护脚位置,隔墙底部设有泄水孔,隔墙的外侧设有沉水植物平台,沉水植物平台种植沉水植物和/或浮叶植物;湿地基床填料,填充于隔墙和岸坡之间;第一种植土层,设置于湿地基床填料顶部,第一种植土层在隔墙的内侧形成挺水植物平台,挺水植物平台种植挺水植物;第二种植土层,由湿地基床填料沿岸坡回填至岸坡的坡顶,第二种植土层种植植物。将人工湿地嵌入河岸结构,恢复并增强河岸带功能,又不用单独征占地的做法,可促进人工生态河岸原位湿地带的建设,提升河岸生态功能及改善河道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5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70523.0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空间移动式联排防涝应急装置,包括:槽柱,可拆卸的竖向安装于地下空间的入口处,多个所述槽柱沿地下空间入口处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槽柱设有竖向的插槽,相邻所述槽柱的插槽正对设置;挡水部件,安装于相邻所述槽柱之间,所述挡水部件的端部与槽柱的插槽配合,形成挡水结构。通过可拆卸的槽柱可将叠梁板横向串连起来,使得防涝挡水的宽度不受限制,方可满足城市大型地下空间入口对阻止涝水涌入的要求,在内涝防灾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槽柱、叠梁板便于收纳,不影响地面日常通行,不影响设施景观。装置简洁,易于组装成型,应急响应时,可立即投入使用和见效。
-
公开(公告)号:CN103821222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053149.6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洪峰削减的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水溢流调蓄池设施,包括调蓄池、截流池、出流池、雨水进入管道及雨水排出管道,截流池侧面设置一雨水控制闸门和洪峰溢流堰分别与调蓄池相连通,调蓄池与出流池之间通过设置一排空水泵,在截流池内设置水质检测仪器,当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进入截流池后,当水体水质较差时,开启雨水控制闸门,使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进入调蓄池内;而对于水质好的水体,水体直接经雨水排出管道流出,当出现暴雨洪水时,洪峰大部分雨水直接经雨水排出管道排出截流池,另外部分则通过洪峰溢流堰高程自动溢流进入调蓄池,即对洪峰进行撇流削减,从而减轻下游雨水主干管涵乃至河道的洪水排峰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80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14204.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2B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维护排水沟渠生物廊道,包括水平横跨设置在排水沟渠上的搭板和处于搭板两侧边缘的反梁,所述搭板两端分别具有向下嵌入排水沟渠侧壁的暗梁,两所述反梁分别向下延伸一段距离与搭板构成半围闭区域,所述搭板间隔阵列形成多个水汽通孔,在所述搭板上铺设土工布并填放土壤以形成种植土层,此排水沟渠生物廊道通过在搭板上形成多个水汽通孔,使排水沟渠蒸腾的水汽可以进入,以增加搭板上方种植土层的土壤湿度;同时,两侧反梁下伸与搭板构成的半围闭区域,防止蒸腾的水汽扩散,以在搭板下形成水气富集区,使得生物廊道不需要人工灌溉打理的情况,仍能维持草皮生机,吸引动物通过,从而达到生物廊道生态的自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845717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0328463.9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江河桥梁桥面污/废水的环保收集净化系统,包括收集分系统,其包括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U型排水槽及落水管,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设在桥梁桥面上,且设置方向与桥梁纵向方向斜交,U型排水槽设在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的出水口下方,落水管上端连通U型排水槽的端部;及净化分系统,其包括调节沉淀池、曝气沉砂池、药剂储存池、危险药品临时存放池、沉淀污泥临时储存池及生态储水池,调节沉淀池与落水管下端连接,调节沉淀池与曝气沉砂池之间设有进水控制闸,调节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连接,曝气沉砂池通过管道与生态储水池连接。可实现对桥面雨水、废水、液态危险品的净化和应急处理,保障度高,效率高,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11969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710257420.1
申请日:2017-04-19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17/18 , E02D29/045 , E01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排洪渠箱及综合管廊土拱减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土拱减载结构包括埋入地层的管廊,管廊顶部中间区域回填截面呈梯形的淤泥质土层,管廊顶部其他区域回填砾质粘性土层,通过在管廊顶部中间区域回填压缩性高的土体,可以在管廊顶部形成土拱卸荷效应,使得跨中荷载主应力方向向两侧偏转,竖向应力减小,有效地减小了跨中荷载及弯矩,从而减小结构混凝土层厚度及钢筋用量。通过形成土拱卸荷效应,有利于发挥结构加强角和侧壁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并压紧侧壁裂缝,同样可以减轻侧壁结构厚度和钢筋用量,延长侧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2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71817.5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桩栈道型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钢管桩沉桩;S20.在所述钢管桩的桩顶设置支架;S30.在所述支架上架设支撑体系;S40.在所述钢管桩中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桩;S50.在所述支撑体系上搭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碧道梁板;S60.拆除所述支架、支撑体系和模板。其能够克服目前传统预制或者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栈道在施工及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沉桩施工,扰动更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