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5717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0328463.9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江河桥梁桥面污/废水的环保收集净化系统,包括收集分系统,其包括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U型排水槽及落水管,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设在桥梁桥面上,且设置方向与桥梁纵向方向斜交,U型排水槽设在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的出水口下方,落水管上端连通U型排水槽的端部;及净化分系统,其包括调节沉淀池、曝气沉砂池、药剂储存池、危险药品临时存放池、沉淀污泥临时储存池及生态储水池,调节沉淀池与落水管下端连接,调节沉淀池与曝气沉砂池之间设有进水控制闸,调节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连接,曝气沉砂池通过管道与生态储水池连接。可实现对桥面雨水、废水、液态危险品的净化和应急处理,保障度高,效率高,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02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76267.8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井的排水器,排水井的一侧连通有合流管道,另一侧连通有沿所述排水井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污水通道和雨水通道,所述雨水通道位于所述污水通道的上方,所述排水井内设有可升降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阻隔件,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阻隔件关闭所述雨水通道,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排水装置下降,关闭所述污水通道,开启所述雨水通道。通过设置可升降的排水装置,设置阻隔件在初始状态时关闭雨水通道,只有污水通道进行排水,当下雨量大时,通过排水装置下降关闭污水通道,开启雨水通道排出大量的雨水,从而实现了排污水和排雨水分离以及初雨收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45717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328463.9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86 , C02F1/5281 , C02F3/327 , C02F3/34 , C02F9/00 , C02F2001/007 ,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江河桥梁桥面污/废水的环保收集净化系统,包括收集分系统,其包括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U型排水槽及落水管,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设在桥梁桥面上,且设置方向与桥梁纵向方向斜交,U型排水槽设在斜交半开放式导流槽的出水口下方,落水管上端连通U型排水槽的端部;及净化分系统,其包括调节沉淀池、曝气沉砂池、药剂储存池、危险药品临时存放池、沉淀污泥临时储存池及生态储水池,调节沉淀池与落水管下端连接,调节沉淀池与曝气沉砂池之间设有进水控制闸,调节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连接,曝气沉砂池通过管道与生态储水池连接。可实现对桥面雨水、废水、液态危险品的净化和应急处理,保障度高,效率高,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82121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053860.1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包括雨水引流渠和设于雨水引流渠旁的调蓄塘,雨水引流渠具有一段下沉式的截流槽,截流槽侧向开有一引流口与调蓄塘相导通,在调蓄塘内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形成格栅区、湿地过滤植物区、渗流过滤区,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的水流量相对较小,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通过雨水引流渠引流时,先跌落流进截流槽内,再通过截流槽的侧向引流口流入调蓄塘进行净化处理;随着时间推移,调蓄塘内的水位上升,顶托截流槽使其水位也相应上升,使得后期雨水流经截流槽时,直接漫过截流槽经下段的雨水引流渠流入下游水体,实现了污染较大的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与较洁净的后期雨水分流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1709108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1374469.0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19/1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污染减排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排水系统数据;根据排水系统数据和预设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得到输出结果;根据输出结果和预设第一阈值,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至少一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预设第二阈值和预设排水系统水力模型,确定最终解决方案;其中,预设第一阈值包括污水收集率阈值、分流率阈值、污染物负荷阈值、径流量阈值、溢流率阈值的至少一个,预设第二阈值为合流制排入水体污染物负荷不大于分流制排入水体污染物负荷。通过本发明能提供有效的最终解决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合流制排入水体污染物负荷的减排问题。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84677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212966.6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小流域河道快储缓释海绵堤岸结构,包括由堤岸底板和堤岸面板构成的堤岸墙体,在堤岸墙体内部依次振密充填形成粗砂层和碎石层,堤岸底板贯穿间隔布置多个连通管道并设置小孔隙反滤包,堤岸面板中部贯穿间隔布置多个纳洪管道并设置大孔隙反滤包,堤岸底板下方具有碎石粗砂垫层,在碎石粗砂垫层外侧和堤岸底板外侧砌筑干砌石护脚。通过回填具有高孔隙比的填料,使堤岸墙体内具有储水功能,通过连通管道与河道水体进行置换以达到水体储蓄释放;同时,纳洪管道还可将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大量快速引入堤岸墙体内并进行储存,从而达到削减洪峰的目的,储存在堤岸墙体内的水体再经连通管道缓慢渗流至河道中,向河道补水。
-
公开(公告)号:CN104846774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12966.6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小流域河道快储缓释海绵堤岸结构,包括由堤岸底板和堤岸面板构成的堤岸墙体,在堤岸墙体内部依次振密充填形成粗砂层和碎石层,堤岸底板贯穿间隔布置多个连通管道并设置小孔隙反滤包,堤岸面板中部贯穿间隔布置多个纳洪管道并设置大孔隙反滤包,堤岸底板下方具有碎石粗砂垫层,在碎石粗砂垫层外侧和堤岸底板外侧砌筑干砌石护脚。通过回填具有高孔隙比的填料,使堤岸墙体内具有储水功能,通过连通管道与河道水体进行置换以达到水体储蓄释放;同时,纳洪管道还可将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大量快速引入堤岸墙体内并进行储存,从而达到削减洪峰的目的,储存在堤岸墙体内的水体再经连通管道缓慢渗流至河道中,向河道补水。
-
公开(公告)号:CN103821222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053149.6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洪峰削减的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水溢流调蓄池设施,包括调蓄池、截流池、出流池、雨水进入管道及雨水排出管道,截流池侧面设置一雨水控制闸门和洪峰溢流堰分别与调蓄池相连通,调蓄池与出流池之间通过设置一排空水泵,在截流池内设置水质检测仪器,当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进入截流池后,当水体水质较差时,开启雨水控制闸门,使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进入调蓄池内;而对于水质好的水体,水体直接经雨水排出管道流出,当出现暴雨洪水时,洪峰大部分雨水直接经雨水排出管道排出截流池,另外部分则通过洪峰溢流堰高程自动溢流进入调蓄池,即对洪峰进行撇流削减,从而减轻下游雨水主干管涵乃至河道的洪水排峰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805806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14204.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2B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维护排水沟渠生物廊道,包括水平横跨设置在排水沟渠上的搭板和处于搭板两侧边缘的反梁,所述搭板两端分别具有向下嵌入排水沟渠侧壁的暗梁,两所述反梁分别向下延伸一段距离与搭板构成半围闭区域,所述搭板间隔阵列形成多个水汽通孔,在所述搭板上铺设土工布并填放土壤以形成种植土层,此排水沟渠生物廊道通过在搭板上形成多个水汽通孔,使排水沟渠蒸腾的水汽可以进入,以增加搭板上方种植土层的土壤湿度;同时,两侧反梁下伸与搭板构成的半围闭区域,防止蒸腾的水汽扩散,以在搭板下形成水气富集区,使得生物廊道不需要人工灌溉打理的情况,仍能维持草皮生机,吸引动物通过,从而达到生物廊道生态的自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1709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911374469.0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19/1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污染减排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排水系统数据;根据排水系统数据和预设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得到输出结果;根据输出结果和预设第一阈值,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至少一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预设第二阈值和预设排水系统水力模型,确定最终解决方案;其中,预设第一阈值包括污水收集率阈值、分流率阈值、污染物负荷阈值、径流量阈值、溢流率阈值的至少一个,预设第二阈值为合流制排入水体污染物负荷不大于分流制排入水体污染物负荷。通过本发明能提供有效的最终解决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合流制排入水体污染物负荷的减排问题。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