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18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96986.X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锂的方法,涉及二次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废弃生物质作为还原剂,在还原焙烧过程中产生还原性气体和生物炭,对正极活性物质的分解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了锂的回收率;在高固液比条件下进行碳酸水浸能够实现碳酸锂的高效回收,不仅提高了锂的回收率与回收产品纯度,解决了传统湿法和火法回收过程中锂回收率低、回收的锂纯度不够、杂质过多等问题;并且减少了在蒸发结晶过程中能量的消耗,提高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再利用附加值与回收效益。本发明以废弃生物质作为还原剂并采用碳酸水浸方式,锂的回收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绿色环保。

    异种金属复合成形过程界面热阻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5994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718786.0

    申请日:2014-12-01

    Abstract: 异种金属复合成形过程界面热阻测量方法,它涉及金属材料塑性加工中的加热技术领域。该方法解决现有的界面热阻测量方法由于材料在大载荷下发生变形导致接触式热电偶容易发生松动甚至损害,不能应用于异种金属成形时的界面热阻测量的问题。方案:第一步:异种材料复合成形温度场的建立;第二步:温度场信息的测量与采集;第三步:异种金属材料塑性变形阶段;第四步:界面热阻的求解。本发明用于测量异种金属复合成形过程界面热阻。

    一种ZrB2-SiC-C陶瓷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钎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34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04105.X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一种ZrB2‑SiC‑C陶瓷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钎焊方法,涉及一种陶瓷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钎焊方法。为了解决钎料对ZrB2‑SiC‑C陶瓷复合材料母材的润湿困难、镍基高温合金中Ni元素向钎料中溶解致使ZrB2‑SiC‑C陶瓷复合材料侧界面生成大量脆性化合物、以及残余应力大问题。本发明采用Cu‑Ti钎料钎焊ZrB2‑SiC‑C陶瓷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Cu‑Ti钎料中Ti与ZrB2‑SiC‑C陶瓷复合材料发生反应实现钎料对陶瓷复合材料母材的润湿,通过在Cu‑Ti钎料中添加Nb箔阻挡Ni扩散、缓解接头应力。在添加Nb箔中间层的基础上继续添加ZSC网结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ZSC陶瓷复合材料到镍基高温合金热膨胀系数的梯度过渡,起到缓解接头应力以及阻碍裂纹扩展的作用,实现ZSC陶瓷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可靠连接。

    一种Y2O3-MgO陶瓷与钛合金间接钎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26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70427.0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一种Y2O3‑MgO陶瓷与钛合金间接钎焊方法,涉及一种Y2O3‑MgO陶瓷与钛合金的钎焊方法。为了解决Y2O3‑MgO陶瓷与金属材料钎焊存在界面结合不良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通过在Y2O3‑MgO陶瓷表面制备Ag‑CuO熔覆层,在陶瓷侧界面处生成了Y2Cu2O5与Mg0.8Cu0.2O反应层,保证了陶瓷侧界面良好的冶金结合。而后在真空钎焊过程,钛合金中的Ti元素会在银基钎料中发生扩散,扩散至原始熔覆边界处时与熔覆层中分解出来的O原子发生结合,最终在原始熔覆边界形成了TiO2层,从而实现钎焊接头可靠的连接。所得接头抗剪强度可达到46MPa。

    一种载药镁基阴阳型微纳机器人及内窥镜引导微纳机器人递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669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5909.1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镁基微纳机器人及外源影像辅助引导微纳机器人递送系统,用于癌的治疗,属于微纳机器人领域。其方法包括:制备微米级镁粉为主体镁基载药微纳机器人,利用裸镁缺口与环境中的H+反应产生的氢气泡作为自驱动的驱动源;在动物体腹腔部位建立戳卡,用于光纤内窥镜的探入以及用于镁基阴阳型微机器人在瘤内的注射;找到肿瘤的位置后利用微机器人的自驱动特性将载药微机器人注入瘤内,以达到较高的药物递送效果。本发明提出的镁基微纳机器人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可自驱动的特点,在癌症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好,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一种基于射流冷却的核聚变第一壁内部冷却通道

    公开(公告)号:CN10996185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418772.7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流冷却的核聚变第一壁内部冷却通道,属于核聚变装置技术领域。该核聚变第一壁内部冷却通道包括冷却通道管和进气通道管;进气通道管与冷却通道管的形状相同,且进气通道管尺寸小于冷却通道管的尺寸,进气通道管位于冷却通道管的内部;进气通道管内部空腔为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管的管道出口端的端口封闭,且在进气通道管朝向堆芯方向的侧壁上设置多个贯穿其管壁的出气通道;进气通道管的外壁与冷却通道管的内壁围成的空间为冷却通道,冷却通道靠近进气通道进气端的端口封闭。本发明基于射流加强对流换热的思想提出了实现第一壁高效冷却的设计思路,相比于现有第一壁内部冷却通道,该发明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和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