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9092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1023134.6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12/58
Abstract: 一种基于位置服务的用户行为分析和信息推送方法,涉及用户的位置及信息推送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特定室内场景下用户位置信息的建模分析来提取用户的行为模式,据此有针对性的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信息。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客户端数据存储部分和服务器数据存储部分;客户端为具备WLAN接入功能的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包括信息传输模块、客户端定位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服务器包括历史位置接收模块、聚类分析模块和信息推送模块;通过以上各模块,客户端可在其感兴趣的位置范围内收到服务器推送来的信息,所述信息与客户的位置兴趣有关。本发明所述系统响应时延较小,当客户端处于POI范围内时,可及时接收到推送信息,满足系统设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484456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835366.0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595 , G06F9/3818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线程并行的SQLite数据库快速加载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多线程并行的SQLite数据库快速加载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数据加载消耗大量时间的问题。一种基于多线程并行的SQLite数据库快速加载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在需要加载SQLite数据库的进程中,创建SQLite数据库快速载入主线程,并启动主线程进入工作状态;步骤二、建立N条子线程的加载完成标识数组;步骤三、创建N条子线程SQLite数据库快速载入子线程;步骤四、同步进行数据加载;步骤五、启动子线程从Load1到LoadN;步骤六、当每一个线程都为TRUE,主线程结束;本发明应用于网络通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6127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21795.2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铁循环的导电曝气膜阴极电芬顿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电芬顿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电芬顿复杂水体处理技术存在O2利用率低、亚铁循环再生性能不佳和选择性降解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纳米限域导电气体扩散膜由基膜和活性层组成,活性层由断裂的CNT和内部的BN组成。装置反应室内设有曝气膜组件,组件与阳极相邻的表面由上述气体扩散膜构成。该设计实现氧气通过气体扩散膜直接接触催化层并立刻被消耗,实现氧气100%利用的同时避免了氧气扩散至催化层时水产生的传质阻力。纳米限域导电曝气膜阴极的亚铁循环再生能力强、在实际纳滤浓水中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实现了ECs的选择性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694720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0969374.3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12 , C02F1/461 , C02F7/0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泡曝气的铁碳泥膜强化贫电子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膜传氧生物膜技术不能适应低碳氮比污水、反硝化过程碳源所产生的电子供体不足且外加碳源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反应器主体内竖向固设有多孔分隔板,通过多孔分隔板将反应器主体内部左右分隔为铁碳填充室及无泡曝气室,MABR膜组件固装在无泡曝气室内,且通过供气管路与气瓶连接,铁碳填充室内设置有铁碳微电解填料,进水水箱通过进水管路连接至反应器主体的进水口,出水水箱通过出水管路连接至反应器主体的出水口。污水经过铁碳污泥微电解过程与MABR膜组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的微生物代谢过程耦合,协同去除水中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390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75686.4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纳滤耦合净水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饮用水纳滤工艺纳滤膜存在生物污染和紫外线单独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原水经预处理和一次加药过滤后送入到紫外‑纳滤耦合装置中;紫外‑纳滤耦合装置内设置的紫外发射装置一发出紫外线对膜元件消毒;紫外‑纳滤耦合装置产生的浓水去除沉淀物并过滤后通入卷式纳滤膜装置中进行二次浓缩分离,分离出的浓水进入到污染物处理系统的光催化池中经药剂和紫外线联合作用去除污染物。本发明将紫外发射装置耦合到饮用水纳滤装置中,避免了纳滤膜发生生物污染,强化催化氧化还原效果,在光催化池中设置紫外发射装置,分别提高催化还原和催化氧化效果,达到纳滤浓水近零排放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486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75456.6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的问题。包括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实现对原水高浊度变化的适应性处理,在暴雨等恶劣天气通过启动中间水池并投加高锰酸钾强化二次混凝的方式实现高浊水处理,减少药剂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当为低浊度等正常水质条件时,可不通过中间水池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282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31453.8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超滤科研/教学集成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科研/实验教学设备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原水箱、进水箱、混合反应絮凝装置、絮凝加药设备、浸没式膜池、柱式超滤膜组件、反冲系统、清水箱等,其中,原水箱与进水箱连接;进水箱与混合反应絮凝装置连接,絮凝加药设备与混合反应絮凝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混合反应絮凝装置与浸没式膜池进行连接,浸没式膜池可实现低压重力驱动、泵抽吸过滤两种模式,混合反应絮凝装置还与柱式超滤膜组件进水口连接,浸没式和柱式超滤膜组件均设置物理、化学清洗设施。通过阀门和管路的切换,该系统可实现8种不同的超滤工作模式,解决了高校在超滤膜净水技术科研/实验教学方面的短板和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169867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48696.X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10 , C02F7/0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3/00 , C02F103/02 , C02F103/20 , C02F103/34
Abstract: 一种利用内置好氧层生物膜削减抗生素胁迫效应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技术中,好氧细菌直接与污水接触,导致好氧细菌受抗生素胁迫,使得拥有广泛底物催化能力的氨加氧酶积累受限,继而导致脱氮过程受限的问题。布水组件位于主箱体底部,若干充氧微滤组件由下至上依次错位布置,进水水箱通过进水管路连接至布水组件,气瓶通过曝气管路连接至若干充氧微滤组件,主箱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溢流槽,且溢流槽通过出水管路连通至出水水箱,所述充氧微滤组件包括第一矩形框架及两张对称粘贴在第一矩形框架上、下两侧的充氧微滤膜,第一矩形框架的一侧壁固接在主箱体的内壁。使得出水水质好、受抗生素浓度影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824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1538111.9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镁循环膜电解/陶瓷膜滤耦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常规碱性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流程长、药剂消耗量大、资源回收能效低的问题。进水箱内装有碱性含盐有机废水,进水箱通过进水泵及管路连接至阴极室顶部,阳极液储备箱通过注液泵及管路连接至阳极室顶部,阳极室底部通过管路连接至浓水箱,阳极室底部通过清洗泵及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陶瓷膜滤内室底部及第二陶瓷膜滤内室底部,第一陶瓷膜滤内室顶部及第二陶瓷膜滤内室顶部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阳极室顶部,阴极室底部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陶瓷膜滤内室底部及第二陶瓷膜滤内室底部。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降低反渗透处理工艺的脱盐负荷,提高回用水的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85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55693.X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引发聚合辅助界面聚合高性能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涉及纳滤膜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界面聚合有机相反应酰氯单体溶解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后,浸润基膜表面;步骤S2:在黑暗条件下,将功能性单体交联剂、助交联剂、光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分别溶解于水中后,再与界面聚合水相反应二胺单体混合均匀,得到光引发水相溶液;步骤S3:将光引发水相溶液充分平铺在载体膜表面,用紫外光和/或可见光辐照载体膜上的光引发水相溶液;步骤S4: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待耦合充分后,于水中静置后干燥,得到光引发聚合辅助界面聚合高性能纳滤膜。本发明将光引发聚合与界面聚合耦合,制备条件温和,反应操作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