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铁循环的导电曝气膜阴极电芬顿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127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21795.2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一种基于铁循环的导电曝气膜阴极电芬顿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电芬顿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电芬顿复杂水体处理技术存在O2利用率低、亚铁循环再生性能不佳和选择性降解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纳米限域导电气体扩散膜由基膜和活性层组成,活性层由断裂的CNT和内部的BN组成。装置反应室内设有曝气膜组件,组件与阳极相邻的表面由上述气体扩散膜构成。该设计实现氧气通过气体扩散膜直接接触催化层并立刻被消耗,实现氧气100%利用的同时避免了氧气扩散至催化层时水产生的传质阻力。纳米限域导电曝气膜阴极的亚铁循环再生能力强、在实际纳滤浓水中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实现了ECs的选择性降解。

    一种紫外-纳滤耦合净水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0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75686.4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纳滤耦合净水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饮用水纳滤工艺纳滤膜存在生物污染和紫外线单独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原水经预处理和一次加药过滤后送入到紫外‑纳滤耦合装置中;紫外‑纳滤耦合装置内设置的紫外发射装置一发出紫外线对膜元件消毒;紫外‑纳滤耦合装置产生的浓水去除沉淀物并过滤后通入卷式纳滤膜装置中进行二次浓缩分离,分离出的浓水进入到污染物处理系统的光催化池中经药剂和紫外线联合作用去除污染物。本发明将紫外发射装置耦合到饮用水纳滤装置中,避免了纳滤膜发生生物污染,强化催化氧化还原效果,在光催化池中设置紫外发射装置,分别提高催化还原和催化氧化效果,达到纳滤浓水近零排放的目标。

    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6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75456.6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的问题。包括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实现对原水高浊度变化的适应性处理,在暴雨等恶劣天气通过启动中间水池并投加高锰酸钾强化二次混凝的方式实现高浊水处理,减少药剂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当为低浊度等正常水质条件时,可不通过中间水池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

    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633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75456.6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的问题。包括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实现对原水高浊度变化的适应性处理,在暴雨等恶劣天气通过启动中间水池并投加高锰酸钾强化二次混凝的方式实现高浊水处理,减少药剂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当为低浊度等正常水质条件时,可不通过中间水池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