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车频次的车辆行驶状态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1255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10698094.7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超车频次的车辆行驶状态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毫米波雷达,得到两侧车道对行驶车辆发生超车行为的车辆目标;步骤2:通过GPS测速仪得到行驶车辆车速,得到两侧车道行驶车辆超过的车辆目标;步骤3:根据步骤1和步骤2中获取的两侧车道对行驶车辆发生超车行为的车辆目标和行驶车辆超过的车辆目标,得到超车频次,步骤4:建立基于超车频次的模糊评判集合,设定不同工况下行驶车辆状态评估值的阈值,应用规则库规则进行带有可信度的推理,对车辆安全性能进行综合评估;该方法实时性强、无干涉、可靠性强,能够实时有效的评估车辆行驶状态,实用性较强。

    一种基于主动双目视觉的黑暗环境下车辆高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162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452294.1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主动双目视觉的黑暗环境下车辆高度的测量方法属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用无人机搭载双目相机和线激光器实现了对黑暗环境下对车辆高度的自动检测,有效解决了传统双目立体视觉在黑暗环境下测量误差大甚至无法测量的问题。本发明用无人机搭载双目相机和线激光器进行车辆高度测量,可以降低场地占用,可以随时随地对车辆高度进行测量,填补全国超限治理的便携式外廓尺寸检测技术空白,实用性极强。

    一种基于主动双目视觉的黑暗环境下车辆高度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16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52294.1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主动双目视觉的黑暗环境下车辆高度的测量方法属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用无人机搭载双目相机和线激光器实现了对黑暗环境下对车辆高度的自动检测,有效解决了传统双目立体视觉在黑暗环境下测量误差大甚至无法测量的问题。本发明用无人机搭载双目相机和线激光器进行车辆高度测量,可以降低场地占用,可以随时随地对车辆高度进行测量,填补全国超限治理的便携式外廓尺寸检测技术空白,实用性极强。

    基于双目深度感知和车辆位置的货车外廓尺寸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9143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52374.7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基于双目深度感知和车辆位置的货车外廓尺寸测量方法,属于车辆检测技术领域,采用无人机搭载双目相机的方式,获取清晰的车辆图像,基于张正友标定法对双目相机进行标定,得到相机内外参数,利用先验知识、车速检测和图像处理方法计算车辆长度和宽度信息;利用双目相机深度感知和RTK模块计算车辆高度信息;利用通信模块将得到的车辆外廓尺寸信息传输给无人机飞行控制器,方便路政执法人员查看;基于双目深度感知和车辆位置信息将车辆的三维信息转化为一维求解,有效降低了算法复杂度,提高了检测实时性与可操作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车辆外廓尺寸检测场地固定、检测设备不便于携带、无法实现流动检测的问题。

    汽车陡坡通过性预判与警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449834U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21628338.7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汽车陡坡通过性预判与警示系统,属于汽车安全领域,系统包括测距传感器、舵机、单片机、传动机构、LCD显示模块和蜂鸣器,测距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舵机、LCD显示模块及蜂鸣器都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相连;测距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测距传感器Ⅰ和测距传感器Ⅱ,测距传感器Ⅰ安装在汽车车体顶部,测距传感器Ⅱ安装在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Ⅰ上;舵机安装在汽车前端且处于与汽车底盘最低点同一水平面的位置上,舵机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该系统通过对坡道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单片机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了汽车陡坡通过性的预判和坡道最优通过路径的确定,并将其反馈给驾驶人员,从而避免汽车在陡坡的剐蹭。(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