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冷的锂电池冷却模组

    公开(公告)号:CN215184222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985772.0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液冷的锂电池冷却模组,包括两条涡状管冷却通道和锂电池组,所述锂电池组包括多个独立的锂电池,所述涡状管冷却通道分为第一、第二涡状管冷却通道,所述第一、第二涡状管冷却通道由冷却模组中心呈螺旋型向外环绕形成盘管结构的冷却模组,所述锂电池组固定在该冷却模组上实现对锂电池底部的冷却散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冷却通道设计为方形可以增大冷却液与涡状管上表面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高;两条涡状管通道内冷却液的流向相反,能够使电池间的温度更均匀,提高电池组的工作效率;各锂电池间空隙用密封胶填满,在增强电池组减震能力的同时,还能隔离损坏电池单体,防止其内容物侵蚀其他电池,提升了整个模组安全性。

    一种具有涡产生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816054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075943.2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涡产生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涡产生器液冷装置及其上方的锂电池组,所述涡产生器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盒、涡产生器、隔板和液冷盒顶盖,所述液冷盒两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液冷盒内部的中心轴线上,隔板两侧设有相同数量的涡产生器,所述液冷盒顶盖上开有多排电池显位孔,每个电池显位孔内对应安放有一个锂电池。本实用新型装置利用冷却液经过涡产生器上的冲孔产生的中心射流,冲散涡产生器矩形翼背后的回流区域,大幅减弱冷却液回流强度,不仅可以增强散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冷却液流动阻力,在实现高效散热的同时,确保了电池组内各锂电池温度的一致性。

    一种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4477636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20195897.3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包括锂电池和设置在锂电池电芯空隙内的热管,该锂电池由电池外壳、电池外壳内部的电芯以及电池外壳顶部的电池顶盖组成,所述电芯由带状的正负极和隔膜材料卷绕而成,所述热管设置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内,热管与电池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垫片构成所述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在其中放置热管,既能起到传统电芯设置空心针的固定作用,又能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池两端,进而散发到电池外部,在不改变电池模组整体体积的情况下,提升了电池的散热性能。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散热模组

    公开(公告)号:CN21625086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20985764.6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散热模组,包括电池组上盖板、散热铝板、柱形锂电池组、电池组下承板和多根热管,所述电池组上盖板设置于柱形锂电池组顶部,所述电池组下承板设置于柱形锂电池组底部,所述柱形锂电池组由若干锂电池呈矩形排列而成,中间通过两块散热铝板分隔为三个散热区域,所述散热铝板内设有两条冷却流道,两条冷却流道间留有可供热管穿过的空隙,所述热管为“L”型扁状热管,所述热管一端穿过电池组下承板插入到散热铝板两冷却流道的空隙内,另一端与电池组下承板底部平贴。本实用新型具有泵功耗小、占用空间小,冷却性能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保障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