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5508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040562.4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针对锅炉水冷壁管排正、反面使用寿命严重不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发电锅炉水冷壁再制造方法,该方法对原管排背面即再制造管排正面,利用复合梯度涂层表面强化技术在管排表面制备涂层;对原管排正面即再制造管排背面,利用合金堆焊表面修复技术加固强化处理;对原管排内管表面,利用化学镀修复与强化技术修复表面锈蚀层和疲劳微裂纹。从而实现了锅炉金属管排材料的循环利用,而且再制造水冷壁管排的成本仅占制造新管排的49.8%,契合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具有该行业的开创性和相关领域的引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41887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369845.1
申请日:2017-05-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5K7/20 , H01L23/367 ,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微电子芯片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交错锯齿型肋壁的微通道蒸发器,该蒸发器由上层盖板、加工有交错锯齿型微通道的硅基板以及加热膜组成,硅基板上的交错锯齿型微通道之间布置有汇聚联箱。加热膜作为模拟热源加热微通道,当液相工质由进液口流入,流经交错锯齿型微通道时,在微通道内吸热发生气液相变,从而冷却硅基板;微通道肋壁上的锯齿根部形成了许多核化凹穴,锯齿结构对工质存在毛细吸液作用,使得通道内易于形成气液分相流动的环状流高效稳定传热模式,本发明具有较低的沸腾起始过热度,高效稳定的传热能力及较高的临界热流密度,在微电子芯片散热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404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259213.2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换热、传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分液螺旋管结构的冷凝器。在分液螺旋管结构的冷凝器的壳体内固定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外圆周上分布导液管,螺旋换热管上端为冷凝工质进口管,下端为冷凝工质出口管;壳体外圆周上端为冷却水出口,下端为冷却水进口。在冷凝过程中利用表面张力、毛细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将分布在螺旋外圆周侧壁面处厚液膜非能动导出,促进冷凝相变过程的薄液膜传热;降低螺旋管外圆周侧冷凝液膜热阻,从而显著提高冷凝相变管侧换热性能。此分液式高效螺旋管冷凝器主要靠离心力和毛细力分离冷凝液,不受重力影响,在地面及微重力环境下均可显著提高冷凝换热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300073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92244.7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L31/052 , H01L31/058 , H01L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耦合型太阳能电池及其耦合发电方法,该电池向光面光伏发电模块、硅通道、加工有永磁薄膜阵列的硅基背板以及散热片组成。在该系统面向太阳一侧,当太阳光照射时,由于光伏效应在光伏发电模块内产生电势;在背光面,通过抽真空注液端口对由光伏模块、硅微通道板及硅背板组成,交替充注高沸点导电工质A和低沸点绝缘工质B,然后封闭,从而使得该蛇形回路形成具有双工质的脉动热管回路。本发明将光伏与光热耦合组成耦合太阳能电池,其突出优势在于背光面脉动热管热发电回路吸收向光面释放的热量发电,使得光伏板工作温度降低,提高了光伏板转换效率和寿命,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757864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109622.X
申请日:2010-02-0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微混合器技术领域的一种气泡摆动式微混合系统。气泡摆动式微混合器中,气体、液体a和液体b在主混合微通道入口的渐扩喷嘴处形成汇聚流,该汇聚流在气液界面张力和粘性剪切力的共同支配下形成气泡序列,在周期性交替直流脉冲电压的激励下,主混合微通道上方两侧的薄膜电阻微加热器上产生周期性交替温升,在主混合微通道相应宽度方向上形成周期性反向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导致界面张力梯度,液体向低温侧移动,气泡向高温测移动,周期性反向温度梯度使气泡在通道宽度方向上高频摆动,从而强化流体之间的混合。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两种不同流体在微尺度下的充分混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3283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52962.6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程尾流模型参数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风电场尾流计算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风电场的风况信息、布局位置信息以及风电机组的基本参数信息;基于风况信息、布局位置信息、基本参数信息、致动线模型以及预设模型构建规则进行模型构建、尾流特征宽度计算,以得到目标速度损失模型经验参数、多台机组偏航致动线模型,并基于目标速度损失模型经验参数构建多台机组偏航尾流模型;基于多台机组偏航致动线模型及多台机组偏航尾流模型分别进行风电场总功率计算,以得到相应的目标总功率差值;利用目标总功率差值及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目标偏航尾流模型经验参数,以完成模型参数校正操作。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校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94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0959453.X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式壁表面制备防磨蚀涂层的微熔焊设备,涉及表面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防变形墙板、热喷涂装置及电感重熔装置,所述防变形墙板是由安装底座、框型架体、网状支架、加热板和保温棉、压板及支撑块组成。所述热喷涂装置由机座、移动支撑底座、送粉器、喷涂组件、座椅及驱动组件组成。所述喷涂组件包括喷枪支撑架、喷枪定位架、喷枪定位轴及喷枪,所述电感重熔装置是由驱动平台、驱动轴、链轮、链条、驱动电机、升降台及电感线圈组成,该装置实现膜式壁位置的紧固,防止变形,实现高效热喷涂,采用电感重熔技术改善热喷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76489.5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为 , 谷肖帆 , 高雪 , 郭志民 , 袁泽坤 , 杨丹 , 徐鑫 , 崔文超 , 吕卓 , 张伟剑 , 狄立 , 陈岑 , 李暖暖 , 杨文 , 张铮 , 蔡军飞 , 李鸣岩 , 常昊 , 张伟 , 袁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物联终端容器的渗透攻击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安全漏洞对容器进行渗透攻击,检测是否出现容器逃逸;2)通过错误的配置引发容器逃逸,并对此进行渗透攻击检测。本发明通过进行智能物联终端容器的渗透攻击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容器存在的安全问题,避免以后因为错误配置和安全漏洞造成容器逃逸,给公司带来损失;同时可以制作安全使用容器手册,将被渗透攻击而造成容器逃逸的错误配置写明,避免用户在使用容器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配置,造成容器逃逸;多次对容器进行渗透攻击检测,及时发现由于漏洞引发的安全问题,分析容器面临的安全威胁,避免容器遭受外部攻击,保障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76979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1619791.8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端侧边缘计算的云网端协同防御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工控系统的信息安全。方法包括:在终端侧设置边缘计算中心,采集工控系统终端设备信息和通信流量信息,利用设备指纹对电力工控终端的属性特征进行定义与标识,利用Nmap扫描方法自动采集电力工控终端设备指纹,决策树算法建立训练模型,实现终端设备指纹动态认证;通过设置交换机镜像、智能监测主机流量控制、云计算中心训练流量基线,实现工控终端设备流量异常检测,实现基于边缘计算的“云端”协同防御技术。通过流量数据采集、信息熵量化流量特征属性预处理、改进的半监督聚类K‑means算法训练,实现电力工控内网异常流量检测,实现了基于异常流量检测的“云网”实时防御。
-
公开(公告)号:CN11028259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432640.2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B81B7/00 , B81C1/00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微蒸发器领域的强化传热系统及方法,由上层盖板、周期性交错型微通道阵列板以及模拟热源组成。液态工质进入交错型微通道阵列受热发生气液相变,汽液两相工质在交错型微通道阵列内发生周期性分割,同时实现五类强化传热模式:(1)气相分割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潜热交换;(2)过热液体能量从更多气液界面进行释放,减小了界面膨胀速率,从根本上抑制界面快速膨胀导致的流动及热不稳定性;(3)气泡分割延缓了大面积蒸汽膜覆盖加热面导致传热恶化;(4)增加了气泡尾部扰流区域,增强对流换热;(5)液相的周期性分割使近壁区热边界层发生周期性脱离和再发展,显著近壁区换热热阻,提高对流换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