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联通的非均匀润湿性硅基微通道相变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8225079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1431929.X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子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顶部联通的非均匀润湿性硅基微通道相变换热器。该微通道相变换热器由上层玻璃和底层硅通过阳极键合而成,在上层玻璃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底层硅正面设置有进液池、出液池、并联微通道及核化穴阵列,开式微通道在顶部彼此联通,微通道侧面、底面以及微通道之间的肋壁顶面均为亲水性二氧化硅薄膜,核化穴阵列位于微通道底部且其内表面均为疏水性硅;底层硅背面加工有电加热膜用于模拟外部热源。该相变换热器的突出优势在于同时兼具较低的启动过温,较大的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较强的传热稳定性,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顶部联通的非均匀润湿性硅基微通道相变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822507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31929.X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子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顶部联通的非均匀润湿性硅基微通道相变换热器。该微通道相变换热器由上层玻璃和底层硅通过阳极键合而成,在上层玻璃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在底层硅正面设置有进液池、出液池、并联微通道及核化穴阵列,开式微通道在顶部彼此联通,微通道侧面、底面以及微通道之间的肋壁顶面均为亲水性二氧化硅薄膜,核化穴阵列位于微通道底部且其内表面均为疏水性硅;底层硅背面加工有电加热膜用于模拟外部热源。该相变换热器的突出优势在于同时兼具较低的启动过温,较大的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较强的传热稳定性,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设备限温器及设备限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7574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394105.9

    申请日:2016-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设备温度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设备限温器及限温方法。该基于液态金属的设备限温器是一种自动往复式设备限温器;由密封盖和主腔体密封连接组成;在主腔体内,空气腔和液体腔由微细通道连通;在主腔体表面,微细通道中部镀一层导电金属镀层,在微细通道的导电金属镀层段内充可自由移动的液态导电工质。限温器与设备串联,液体腔内的绝缘液态工质根据设备温度可气化或冷凝,改变液态导电工质在微细通道内的位置,导致导电工质与金属镀层脱离与连接,控制限温器与设备电路处于断路或复位状态,实现控制设备启停。设备可以自动往复式工作,整个过程简单可靠;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具有经济安全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耦合型太阳能电池及其耦合发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073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492244.7

    申请日:2012-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太阳能光伏与光热耦合型太阳能电池及其耦合发电方法,该电池向光面光伏发电模块、硅通道、加工有永磁薄膜阵列的硅基背板以及散热片组成。在该系统面向太阳一侧,当太阳光照射时,由于光伏效应在光伏发电模块内产生电势;在背光面,通过抽真空注液端口对由光伏模块、硅微通道板及硅背板组成,交替充注高沸点导电工质A和低沸点绝缘工质B,然后封闭,从而使得该蛇形回路形成具有双工质的脉动热管回路。本发明将光伏与光热耦合组成耦合太阳能电池,其突出优势在于背光面脉动热管热发电回路吸收向光面释放的热量发电,使得光伏板工作温度降低,提高了光伏板转换效率和寿命,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分液式螺旋管结构的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13404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259213.2

    申请日:2011-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换热、传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分液螺旋管结构的冷凝器。在分液螺旋管结构的冷凝器的壳体内固定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外圆周上分布导液管,螺旋换热管上端为冷凝工质进口管,下端为冷凝工质出口管;壳体外圆周上端为冷却水出口,下端为冷却水进口。在冷凝过程中利用表面张力、毛细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将分布在螺旋外圆周侧壁面处厚液膜非能动导出,促进冷凝相变过程的薄液膜传热;降低螺旋管外圆周侧冷凝液膜热阻,从而显著提高冷凝相变管侧换热性能。此分液式高效螺旋管冷凝器主要靠离心力和毛细力分离冷凝液,不受重力影响,在地面及微重力环境下均可显著提高冷凝换热系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