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03435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24360.0
申请日:2013-01-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具有TRIP效应的球墨铸铁及其制备工艺,该具有TRIP效应的球墨铸铁制备工艺,可以生产抗拉强度大于700MPa、延伸率8%,强塑积大于6000MPa%的球墨铸铁件。铸件组织为铁素体基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马氏体+石墨的复相组织,软的铁素体基体为整个铸件贡献了良好的塑性,硬的贝氏体相错综盘结的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充当骨架提高了铸件强度,少量分散的马氏体是组织中最硬相,起到提高铸件强度作用,另外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不仅提高了铸件塑性,同时可在室温下产生TRIP效应,因此该种具有TRIP效应的球墨铸铁比普通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综合性能更好,在提高了强度的同时提升了铸件塑性,强塑积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8782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328892.8
申请日:2014-07-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TRIP效应的超细结构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强度、高塑性钢领域。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60%;Si,2.00~3.00%;Mn,0.20~0.50%;Al,0.50~0.90%;P,≤0.06%;S,≤0.04%;其余为Fe及杂质。采用电弧炉或感应电炉冶炼,模铸成铸锭,经过高温锻造的锻坯进行余热热处理,将高温锻坯装入950℃热处理炉中,保温0.5~1.5小时后直接淬入300~400℃熔盐中盐浴保温1~10个小时,等温转变为片层小于600nm的贝氏体超细结构,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本发明在变形过程中发生TRIP效应,其抗拉强度达到1400MPa以上,延伸率达到28%,大大提高综合性能,强塑积达到39GPa%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46890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24351.0
申请日:2013-09-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低温温轧制备2000MPa级纳米尺度贝氏体钢工艺,其特征是:铸坯经加热后于1100~1200℃热轧,扎后直接层流冷却到300℃~600℃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后于150℃~300℃卷取,保温3~6小时后空冷至室温,可以生产抗拉强度大于2000MPa的无碳化物纳米尺度贝氏体钢。本发明工艺将低温贝氏体相变完成时间由3~4天缩短为3~6个小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能源,可实现大批量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45154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23172.5
申请日:2013-09-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2100MPa纳米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真空感应炉冶炼出符合设定成分控制范围的钢水并浇铸成铸坯。铸坯经过锻造和热轧后,再经高温等温、盐浴冷却和低温盐浴等温,利用低温长时间等温盐浴,使贝氏体转变充分进行,获得细小的纳米尺寸贝氏体铁素体。制备出的这种纳米贝氏体超高强钢,最终性能满足抗拉强度在1600-2100MPa,延伸率在6%-12%(A25标距)。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操作可行,可实现2100MPa纳米贝氏体钢用于装甲车、坦克中的装甲板以及需要满足超高强度的大型器件的生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