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自适应滤波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66432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067831.9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源液压系统压力脉动自适应滤波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液压系统的原始压力信号和电机转速;确定所述原始压力信号的压力脉动频率;确定所述电机转速与所述压力脉动频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所述线性关系确定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以对所述原始压力信号进行带通滤波,输出滤波后的压力值。可以看出,本发明不需要对系统的结构进行复杂设计和改造,大大地降低了泵源液压系统的制造难度。此外,由于本发明根据压力脉动频率和电机转速之间的线性关系来确定对原始压力信号进行带通滤波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所以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不同的泵源液压系统,通用性较强。

    一种基于VR及多体位传感器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5092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248656.X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VR及多体位传感器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属于医疗康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缺乏训练手指部位,康复场景不真实以及肢体运动传感器对人体有束缚的问题。包括:VR眼镜,用于显示虚拟康复场景;体感设备,用于采集人体上肢运动数据;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手指运动数据;处理终端,对获取到的人体上肢运动数据和人体手指运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虚拟场景运动训练及康复评价。本发明可以在无传感器束缚的状态下量化上肢康复指标,虚拟映射整个用户的上肢运动数据,特别是复现手指的运动状态,使得整个康复训练更加实用、有趣和真实,填补了基于VR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的空白。

    一种应用于力反馈设备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907975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973840.4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力反馈设备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属于力反馈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力反馈设备输出力小、大惯量、刚度低、结构及加工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该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包括基座、三条驱动支链和一条被动约束支链,基座为圆环状结构;驱动支链包括第一驱动连杆和第二驱动连杆,两个驱动连杆通过连杆球副连接;被动约束支链包括第一被动约束连杆和第二被动约束连杆,两个被动约束连杆通过十字轴连接;第一驱动连杆通过驱动转动轴安装在基座的外圆周,第二驱动连杆通过连接件球副与第二被动约束连杆连接,第一被动约束连杆通过被动约束转动轴安装在基座的内圆周。本发明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可广泛用于三维造型、触觉仿真、遥操作、虚拟现实等领域。

    一种基于弹簧的力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9490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35498.2

    申请日:2016-09-20

    Inventor: 王道臣 张利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B19/007

    Abstract: 一种基于弹簧的力加载装置,包括底板、直线轴承、支座单元一、支座单元二、支座单元三、液压缸、吊环螺钉、弹簧和螺杆;直线轴承的导轨平行置于底板上,挡块用于防止滑块滑出导轨;支座单元一固定于所述直线轴承的两滑块上;支座单元二和支座单元三固定于底板上;液压缸穿过支座单元二,两端分别与支座单元一和支座单元三相连接;弹簧安装于支座单元一和支座单元二的吊环螺钉之间。本发明采用被动加载方式,系统组成简单、成本低;弹簧为多个阵列安装,改变弹簧的数量易于实现不同的加载力;支座A和底板之间通过直线轴承连接,降低摩擦力对加载力的影响,减小加载装置的滞环弹簧;采用拉伸弹簧实现对阻力的加载,相比压缩弹簧连接结构简单。

    一种用于穿戴式机器人的绑缚结构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077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99383.1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穿戴式机器人的绑缚结构连接装置,包括卡槽式滑轨,所述卡槽式滑轨与机器人本体固定连接;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与绑缚结构相连,滑动底座与卡槽式滑轨配合,滑动底座从卡槽式滑轨的一端或另一端划入或滑出,将绑缚结构与机器人本体分离和连接。具有通过卡槽式滑轨和滑动底座的配合使用,可实现穿戴式机器人绑缚结构与机器人本体之间的快速拆装,便于绑缚结构的维修和更换;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卡槽式滑轨,可实现穿戴式机器人绑缚结构相对于机器人本体位置的大范围调节,从而更好地适配不同体型的人群使用;通过滑动底座上的锁定拨杆,可实现穿戴式机器人绑缚结构相对于机器人本体的位置锁定,实现稳定可靠的传力的优点。

    一种脑电传感电极及其使用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795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0445.7

    申请日:2024-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电传感电极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底座合顶盖,壳体与底座相连形成缓释探头容腔,壳体与顶盖相连形成储液腔体,所述外壳组件内设有流体阀件、缓释材料、毛细孔塞、速流孔及缓流孔;其中,通过注入导电液做半干电极或通过注入导电膏做湿电极,通过流体阀件、缓释材料、毛细孔塞、速流孔及缓流孔,使电极向电极‑头皮间快速供液降阻及缓慢供液降阻,电极‑头皮界面阻抗既能够快速降低,又能够长时间平衡稳定。具有通过注入导电液可做半干电极,通过注入导电膏也可做湿电极,具备闲置时长期储存导电液不释放,佩戴采集信号时可快速、缓慢两种模式供给导电液降低头皮‑电极阻抗的功能的优点。

    一种穿戴装置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02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1252950.X

    申请日:2021-10-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穿戴装置,包括:背板、连接件以及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结构、可伸缩的第一活动结构和可伸缩的第二活动结构,可伸缩的第一活动结构与可伸缩的第二活动结构对应设置,且驱动结构分别与可伸缩的第一活动结构和可伸缩的第二活动结构连接,当驱动结构远离连接件时,驱动结构驱动可伸缩的第一活动结构与可伸缩的第二活动结构之间彼此靠近,当驱动结构靠近连接件时,驱动结构驱动可伸缩的第一活动结构与可伸缩的第二活动结构之间彼此远离,以使调节组件设置在各种尺寸的背板上。通过调节第一活动结构和第二活动结构的长短,适应了各种类型背板的尺寸大小,而且调节组件比较容易安装或拆卸,即缩短了安装或拆卸的时间。

    一种带调节功能的外骨骼关节、外骨骼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010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717455.5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调节功能的外骨骼关节、外骨骼及其装配方法,外骨骼关节包括关节主体和锁定结构,关节主体内设置有用于插装外骨骼杆件的杆件容腔,杆件容腔的大小与外骨骼杆件相配,锁定结构设置在关节主体上,通过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对锁定结构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进行定位;其中,锁定结构包括操作键、弹性元件和锁舌结构,在锁定结构解锁时锁舌结构在操作键的挤压作用下合拢同时压缩所述弹性元件,能够自由调节插入杆件容腔的外骨骼杆件的长度;在锁定结构锁定时锁舌结构在弹性元件作用下分开并将杆件容腔中外骨骼杆件位置锁定。本发明外骨骼关节调整方式简便可靠,提升了穿戴者穿戴外骨骼的用户体验。

    仿生柔性脊柱背负系统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3321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477822.4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仿生柔性脊柱背负系统,包括弹力绳、两个线鞘以及椎体支架组,所述椎体支架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坐套连接的肩部椎体支架、第一组中段椎体支架、胸部椎体支架、第二组中段椎体支架和腰部连接支架,其中:所述椎体支架组的中心贯穿有所述弹力绳,以紧密连接所述椎体支架组中的各个椎体支架;所述椎体支架组的中心两侧分别贯穿有两个所述线鞘,以控制所述椎体支架组中各个椎体支架的旋转刚度。本申请通过设置弹力绳和两侧的线鞘,以将各个椎体支架连接,模仿了脊柱结构,增加背部、腰部转动自由度,保持运动灵活性的同时,将负重有效分散并传递髋部,降低肩部压力。

    外骨骼助力效能测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45915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613250.2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外骨骼助力效能测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目标行人未穿戴外骨骼承担负荷完成行走任务的过程中以及穿戴外骨骼承担负荷完成行走任务的过程中,分别对目标行人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段,获取各段运动状态下的耗氧量,计算各段运动状态下的耗氧量的加权平均值,得到目标行人未穿戴外骨骼承担负荷完成行走任务的耗能X以及穿戴外骨骼承担负荷完成行走任务的耗能Xexo;利用X、Xexo以及静息状态下目标行人的基本耗能X0,计算外骨骼助力效能。本申请利用运动模式判别将行走测试曲线分段以区分行走阶段和站立休息阶段,通过耗氧演化曲线拟合和预测方法来进行代谢耗氧评估,从而实现对外骨骼在室外起伏地形下的助力效能测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