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蓄冷式个体热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9630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475531.X

    申请日:2017-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1D13/0053 A41D2400/12

    Abstract: 一种便携蓄冷式个体热防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液冷服和蓄冷壶,所述蓄冷壶包括蓄冷器、循环水泵和蓄电池;所述蓄冷器分为内外两层,蓄冷器内层装有蓄冷介质,蓄冷器外层和液冷服内装有冷却液;液冷服及蓄冷壶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蓄冷器外层与液冷服通过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形成环路;循环水泵设置在蓄冷壶的进水口处;所述蓄电池与循环水泵连接。本发明将液冷服与蓄冷壶有机结合,通过两级换热,将蓄冷介质所存储的冷量均匀传输到人体表面,增加人体舒适度;将蓄冷介质集中储存在蓄冷壶内层中,通过循环冷却液将冷量逐步传输到人体,避免冷量浪费;蓄冷壶体积小、重量轻,扁平的结构设计适合人体背负,且不影响其他装备的背负。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飞行器筒内局部调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082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210622327.7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飞行器筒内局部调温方法,属于飞行器温度控制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控制设备体积大、灵活性差的问题。本发明能够选择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或者自动控制;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根据舱内实时监测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信息确定制冷或加热模式;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启停以及功率自动实现温度调节;在手动控制模式下,操作人员根据舱内实时监测的温度信息确定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制冷或加热模式及启动和关闭时间;通过设定目标温度,将舱内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本发明实现了对飞行器筒内温度的可控调节,维持内部温度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高铁意外停电应急使用的通风管路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636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750812.3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铁意外停电应急使用的通风管路及制造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能够在高铁意外停电的情况下,维持车厢内的温度。包括:通风管道、复合相变石蜡板和导热翅片;所述复合相变石蜡板贴附在通风管道的风道内壁面;所述导热翅片一端固定在所述通风管道的管道外壁上,并与所述通风管道内的风道连通,另一端与需要维持温度的空间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高铁意外停电的情况下,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单外侧换热器多支路交替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9387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0028130.9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外侧换热器多支路交替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属于制冷、空调和热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或明显影响制热效果、或能耗较大、或系统结构复杂影响系统紧凑性的问题。本发明的除霜方法为将第一支路电子膨胀阀调整为除霜模式,第二支路电子膨胀阀维持制热模式,进行第一支路除霜。第一支路除霜完成后,调整两个支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第二支路除霜。通过控制各支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实现支路制热和除霜功能的切换。除霜时,单一支路除霜,另一支路制热,制热支路可吸收除霜支路的余热,实现了在不增加系统体积和重量、不额外消耗电能的前提下进行除霜,同时减弱除霜过程对制热效果的影响。

    一种基于单外侧换热器多支路交替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7936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0027522.3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外侧换热器多支路交替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属于制冷、空调和热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或明显影响制热效果、或能耗较大、或系统结构复杂影响系统紧凑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外侧换热器和内侧换热器。其中,外侧换热器的前端连接第一支路电子膨胀阀和第二支路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各支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实现支路制热和除霜功能的切换。除霜时,单一支路除霜,另一支路制热,实现了在不增加系统体积和重量、不额外消耗电能的前提下进行除霜,同时减弱除霜过程对制热效果的影响。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08336449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810067661.4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锂电池包,包括内壳体(10)、外壳体(20)和单体电池(30);所述单体电池(30)安装于内壳体(10)内,所述内壳体(10)固定于外壳体(20)内,所述相变材料位于内壳体(10)与外壳体(20)之间的填充空间内,所述内壳体(10)的楔片(103)安装于外壳体(20)的楔片安装槽(203)内。该电池包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蓄/放热特性,并结合电池包壳体的特殊结构,吸收并储存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防止电池温升过大,提高单体电池内的温度均匀度,有效降低单体电池的峰值工作温度,避免热失控的发生,延长电池组的循环次数和寿命,从而提高电池组的工作可靠度和安全运行性能。

    一种控温液冷系统及其控温方法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8566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808368.4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温液冷系统及其控温方法,包括制冷单元,制冷单元包括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分别与压缩机和干燥过滤器相连,压缩机与冷凝器相连,干燥过滤器与膨胀阀相连,膨胀阀与干燥过滤器相连,干燥过滤器与储液器相连,储液器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处设有风扇,液冷循环单元,液冷循环单元包括第二电动球阀和第四电动球阀,第二电动球阀和第四电动球阀分别与负载相连,第二电动球阀与水箱相连,水箱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与板式加热器相连,第四电动球阀与板式加热器相连,具有保证高精度负载控温,满足有高精度控温设备的使用需求;冷凝旁通低温制冷可以降低设备体积和重量的优点。

    一种耐低温的散热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427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76433.8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低温的散热装置,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设备散热效果差且控制器低温耐受性差的问题。一种耐低温的散热装置,包括控制器、散热器、水箱、水泵、热负载和管路;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管路依次与热负载、散热器、水箱、水泵连接成闭合回路;所述热负载是热源,所述散热器是冷源,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使冷却液的温度处于温控区间内,以对所述控制器进行控温。本发明通过该设置提高了散热设备的散热效果同时解决了控制器低温耐受性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