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装置、减速带节段及减速带

    公开(公告)号:CN11170569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010446196.2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限位弹簧以及具有实体段和镂空段的限位挡板,限位弹簧的弹性伸缩方向平行于实体段与镂空段的排列方向并且垂直于限位杆的轴向;限位弹簧与限位挡板连接以及通过牵引机构与限位杆连接;限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限位杆与实体段正对并且二者之间具有间距。另外还涉及一种减速带节段及减速带,减速体通过限位杆支撑并能带动限位杆竖向活动。限位装置在限位杆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两种状态下,可以获得限位杆与实体段接触以及限位杆穿过镂空段两种限位效果,有效地扩展该限位装置的工作模式和使用范围。采用上述限位装置的减速带节段可以对车速较快的车辆达到惩戒性目的而对车速相对较慢的车辆免于颠簸。

    智能型安全限高架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23228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80012.2

    申请日:201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F13/00 E01F1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安全限高架,包括两根立柱以及一根横梁,所述立柱内设有滑槽,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滑槽内并可在所述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横梁上设有车辆高度感应装置以及警示装置,所述横梁内还设有卷帘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卷帘的卷帘电机,还包括与所述车辆高度感应装置、所述警示装置以及所述卷帘电机通信连接的一控制器。本发明智能型安全限高架通过车辆高度感应装置对车辆高度进行测定,车辆超高时能够自动开启警示装置提醒驾驶员停止前进,若驾驶员继续前进还可将卷帘落下遮挡驾驶员前行视线,强制驾驶员停车,避免超高车辆与限高架碰撞发生危险;而且横梁高度可以通过电动调节,以根据具体道路的限高值或不同时段来调节。

    一种基于高速公路双向匝道隧道的防撞预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1467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98827.8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高速公路双向匝道隧道的防撞预警装置,其包括LED中间屏,设置于迎向隧道入口的一侧;漫反射材料边缘屏,围设于LED中间屏周侧;对向漫反射材料全屏,与漫反射材料边缘屏呈夹角设置且二者夹角可调;支撑轴,同一指引分体中的漫反射材料边缘屏和对向漫反射材料全屏均铰接于支撑轴上;可拆卸支撑架,用于与隧道侧壁固定连接;背式主体固定装置,设有多个且与多个支撑轴一一对应设置,其一端与支撑轴固接、另一端滑动设置于可拆卸支撑架上;以及夹角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漫反射材料边缘屏和对向漫反射材料全屏之间夹角。本申请可以起到常规防撞预警效果之外的辅助显示、备用预警以及隧道出口段指引警示效果。

    限位装置、减速带节段及减速带

    公开(公告)号:CN111705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446196.2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杆、限位弹簧以及具有实体段和镂空段的限位挡板,限位弹簧的弹性伸缩方向平行于实体段与镂空段的排列方向并且垂直于限位杆的轴向;限位弹簧与限位挡板连接以及通过牵引机构与限位杆连接;限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限位杆与实体段正对并且二者之间具有间距。另外还涉及一种减速带节段及减速带,减速体通过限位杆支撑并能带动限位杆竖向活动。限位装置在限位杆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两种状态下,可以获得限位杆与实体段接触以及限位杆穿过镂空段两种限位效果,有效地扩展该限位装置的工作模式和使用范围。采用上述限位装置的减速带节段可以对车速较快的车辆达到惩戒性目的而对车速相对较慢的车辆免于颠簸。

    一种地下/水下隧道立体交叉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522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786287.4

    申请日:2016-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E02D29/06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道路交通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地下/水下隧道立体交叉结构,包括:第二路段相对方向的车道相互分开,第一匝道和所述第二匝道分别以所述第二路段一端的第一进出口和另一端的第二进出口为起点,与其左侧的车道相邻设置,穿过所述第一路段后通过弧形匝道与所述第一路段连通;所述第三匝道和所述第四匝道分别以所述第一路段一端的第三进出口和另一端的第四进出口为起点,与其右侧的车道相邻设置,穿过所述第二路段的一个方向的车道后通过弧形匝道与所述第二路段另一个方向的车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地下/水下隧道立体交叉结构型式结构形式简单、分岔数量少(18次)、交叠层次少,设计简单、施工开挖量小。

    一种交叉路口结构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3651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786311.4

    申请日:2016-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道路交通领域,提供了一种交叉路口结构,交叉路口到每个进出口之间的路段依次设置有第一接地连接段、第二接地连接段、第三接地连接段和第四接地连接段;第一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双层暗埋结构;第二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上层敞开与下层暗埋的组合结构;第三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二层的单层暗埋结构;第四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二层的单层敞开结构;任一进出口的第一接地连接段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对应的左转直连式匝道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连接段的上层或下层连通。能够快速、高效地对交通流进行转换与疏解,占地面积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