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602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83883.4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基于多模式交通承载力的新城用地容积率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首先输入新城用地容积率的规划方案,基于新城土地利用情况、交通可达性、出行目的同用地类型的关联性,对多模式交通需求进行预测,然后基于新城交通网络属性,计算包括小汽车网络、公交网络、非机动车网络以及步行网络在内的交通承载力,最后对交通供需关系进行定量化评价,并给出了与评价指标数值相对应的用地容积率调整方向,为合理确定新城用地容积率、协调多模式交通供需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996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79144.4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安全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BIM软件的城市道路安全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获取点云数据;建立三维点云模型、三维地形模型、城市道路BIM模型;根据城市道路设计图纸,将各模型整合形成总装BIM模型;根据所述总装BIM模型对城市道路进行评估。该方案利用BIM技术,建立设计阶段与三维地形模型整合的城市道路总装模型,通过BIM的可视化还原与虚拟驾驶的沉浸式体验,利用仿真驾驶场景,能快速、高效、合理的进行不同工况下的道路安全评估,极大的提高了评估效率;并且结合评价结论,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城市道路后期运营安全隐由。
-
公开(公告)号:CN106436515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610786311.4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道路交通领域,提供了一种交叉路口结构,交叉路口到每个进出口之间的路段依次设置有第一接地连接段、第二接地连接段、第三接地连接段和第四接地连接段;第一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双层暗埋结构;第二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上层敞开与下层暗埋的组合结构;第三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二层的单层暗埋结构;第四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二层的单层敞开结构;任一进出口的第一接地连接段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对应的左转直连式匝道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连接段的上层或下层连通。能够快速、高效地对交通流进行转换与疏解,占地面积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
-
公开(公告)号:CN101566065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62305.4
申请日:2009-06-0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一种公路或城市隧道的平面线形布置方式,该方式利用具有独立、双向交通功能的两管双层双向隧道分别连接路网节点处的两条主要道路,使得两条隧道在路网节点处形成平面X型相交,每管隧道的双层双向路面分别与一条主要道路顺接,其它次要流向的交通组织通过设置与隧道相连的匝道完成。本发明针对既有公路或城市隧道交通疏解方式的不足之处,利用两管具有独立、双向交通功能的双层双向隧道分别连接路网节点处的两条道路,通过合理的线路平纵断面布置,使得两条隧道在路网节点处形成平面X型相交,实现与路网节点处两条道路的快速连接,具有占地少,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368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11043.5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形梁护栏用端头大立柱装置,属于护栏技术领域,包括:立柱和警示组件;立柱的底端固定在地面,警示组件安装在立柱的顶端,警示组件包括警示灯和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可在碰撞后使警示灯亮起。本发明通过设置警示组件,当发生碰撞使触发装置发生变形拉伸时,触发装置可在碰撞后使警示灯亮起,因此能够有效地提示后方的车辆前方发生事故,从而降低二次碰撞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22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786287.4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 E02D29/0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 E02D29/06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道路交通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地下/水下隧道立体交叉结构,包括:第二路段相对方向的车道相互分开,第一匝道和所述第二匝道分别以所述第二路段一端的第一进出口和另一端的第二进出口为起点,与其左侧的车道相邻设置,穿过所述第一路段后通过弧形匝道与所述第一路段连通;所述第三匝道和所述第四匝道分别以所述第一路段一端的第三进出口和另一端的第四进出口为起点,与其右侧的车道相邻设置,穿过所述第二路段的一个方向的车道后通过弧形匝道与所述第二路段另一个方向的车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地下/水下隧道立体交叉结构型式结构形式简单、分岔数量少(18次)、交叠层次少,设计简单、施工开挖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643651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786311.4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道路交通领域,提供了一种交叉路口结构,交叉路口到每个进出口之间的路段依次设置有第一接地连接段、第二接地连接段、第三接地连接段和第四接地连接段;第一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双层暗埋结构;第二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上层敞开与下层暗埋的组合结构;第三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二层的单层暗埋结构;第四接地连接段为设置于地下二层的单层敞开结构;任一进出口的第一接地连接段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对应的左转直连式匝道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接地连接段的上层或下层连通。能够快速、高效地对交通流进行转换与疏解,占地面积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
-
公开(公告)号:CN11270917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59867.2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低等级公路路侧电力杆件安全防护半圆槽装置,包括用于汽车防撞的防撞垫,所述防撞垫为内部空心的环形密封套件,所述环形密封套件的内壁固定紧贴环绕在电力杆件上,所述防撞垫的长度不小于90cm,所述防撞垫的内侧为凸起与凹槽相互交替排列的凹凸圆槽结构。该方案扩展了电线杆与汽车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装置受到碰撞后,自身发生变形,吸收能量,使得反作用减小,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变形和加速度,降低汽车碰撞到电线杆对汽车与乘员危害,提高道路安全性,保护乘员;另一方面,通过采用组装样式,在电力杆投入使用前直接将防撞垫套设在电力杆上,施工工序简单,对人力物力需求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59375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59955.2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低等级公路路侧电力杆件安全防护半圆槽装置,包括用于汽车防撞的防撞垫,所述防撞垫为内部空心的环形密封套件,所述环形密封套件的内壁固定紧贴环绕在电力杆件上,所述防撞垫的长度不小于90cm,所述防撞垫的内侧为凸起与凹槽相互交替排列的凹凸圆槽结构。该方案扩展了电线杆与汽车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装置受到碰撞后,自身发生变形,吸收能量,使得反作用减小,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变形和加速度,降低汽车碰撞到电线杆对汽车与乘员危害,提高道路安全性,保护乘员;另一方面,通过采用组装样式,在电力杆投入使用前直接将防撞垫套设在电力杆上,施工工序简单,对人力物力需求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566065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062305.4
申请日:2009-06-0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一种公路和城市隧道的平面线形布置方式,该方式利用具有独立、双向交通功能的两管双层双向隧道分别连接路网节点处的两条主要道路,使得两条隧道在路网节点处形成平面X型相交,一管隧道内的双层双向路面分别与同一条主要道路顺接,而不同隧道的双层双向路面分别与不同的主要道路顺接,其它次要流向的交通组织通过设置与隧道相连的匝道完成。本发明针对既有公路和城市隧道交通疏解方式的不足之处,利用两管具有独立、双向交通功能的双层双向隧道分别连接路网节点处的两条道路,通过合理的线路平纵断面布置,使得两条隧道在路网节点处形成平面X型相交,实现与路网节点处两条道路的快速连接,具有占地少,成本低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