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40785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10220568.9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03G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低温地热双工质循环发电装置,包括发生器、蒸汽过热器、汽轮机,在发生器内顶部设有精馏器,发生器的一端通过所述蒸汽过热器、汽轮机与发电机连接,该汽轮机的另一端输出到吸收器,所述发生器和吸收器内的竖管管束表面均形成降膜;还包括有溶液热交换器,设置于吸收器底部并与其连通的储液罐,溶液热交换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发生器的底端和精馏器连通,溶液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输出到吸收器储液罐,该储液罐还与所述精馏器连接;还包括有地热水管道和冷却水管道,该地热水管道通过蒸汽过热器输送到所述发生器内,并从该发生器另一侧输出;该冷却水管道与所述吸收器连通。本发电装置结构紧凑,充分利用空间的优势,占地面积小,装置可实现模块化,在建地热电站时,安装非常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1701536A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910193870.4
申请日:2009-11-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中低温余热发电的机组,包括中低温热源、发生器、吸收器、涡轮机、发电机、溶液泵及连接管路,其中连接管路连通发生器、吸收器、涡轮机和溶液泵,溶液泵与发生器和吸收器连接,从吸收器把工质输送至发生器,通过发生器内的喷淋装置喷出,发生器与中低温热源连接,利用中低温热源的热量加热混合工质,混合工质受热后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涡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对涡轮机做功后的蒸汽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吸收器中,发生器中的蒸发后的溶液也进入吸收器,在吸收器中被冷却水冷却后,再由溶液泵把其输送至发生器。本发明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容易形成模块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177203.1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矿井地热和太阳能供暖、制冷、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在本发明中,把低品位的矿井水地热能作为低温热源,利用高温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系统制取高温热水,制取的热水可供热用户取暖,可驱动回热式收喷射制冷系统进行制冷,且回热式吸收喷射制冷系统制取的冷冻水可以制冷供冷用户使用,也回热式收喷射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所制冷量可为二氧化碳捕获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吸附床冷源,再生二氧化碳吸附床。本发明通过配合高温热泵系统的太阳能系统实现集热,并在集热系统、回热式吸收喷射制冷系统、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耦合,实现了供冷、供热和降低矿井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继而改善了矿井作业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7739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1115279.9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咸水层CO2封存与地热太阳能储热供暖协同增效系统,其包括:地下咸水层、连接有太阳能集热器的第一循环回路和连接有地下咸水层的第二循环回路,地下咸水层蕴含有地下热能;第一循环回路借助多个截止阀的启闭以在工作模式时分别单独连接地下咸水层和采暖建筑的第一换热器,协同增效系统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循环回路单独连接地下咸水层,以向地下咸水层的多孔岩石释放热量;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循环回路单独连接采暖建筑的第一换热器,以向采暖建筑的第一换热器提供热量,同时,第二循环回路连接采暖建筑的第二换热器,以向采暖建筑的第二换热器提供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7892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237841.9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式风力/太阳能驱动喷射热泵膜热耦合海水淡化系统,涉及利用风力发送机驱动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其包括:风力直驱反渗透单元、海水淡化单元和喷射单元,海水淡化单元包括回热器、加热器、闪蒸器、淡水冷凝器、一级淡水箱和二级淡水箱,其中,一级淡水箱用于存储经过反渗透单元处理过的淡水,回热器用于初步加热反渗透单元排出的海水;加热器用于进一步加热从回热器排出的海水;闪蒸器用于闪蒸加热器排出的海水以产生水蒸气,该水蒸气的一部分热量由回热器回收,另一部分热量用于加热海水,用于加热海水的该部分水蒸气经过淡水冷凝器被冷凝成液态水进入二级淡水箱被存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能效果显著、控制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7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547033.4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岛地热电淡冰联供系统,涉及利用特殊工作流体发电技术领域,其通过地热流体与二氧化碳接触换热获取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流体,利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流体在第一膨胀机作功进而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而在喷射制冰单元中,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并为第一膨胀机提供循环使用的二氧化碳,剩余的地热流体热量还能用于另一有机朗肯循环单元的有机工质加热,过热状态的有机工质气体进入第二膨胀机作功进而带动第二发电机发电并实现制淡单元以实现制取淡水,实现低品位的热能梯级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低品位热能的回收利用,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4458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1242139.9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双可调节喷射器发电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直膨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动力循环系统、双喷射增压系统、双回热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温差能等低品位可再生能源,也可以应用于工业余热,对于缓解能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该系统主要包括直膨式太阳能集热器、氨水气液分离器、膨胀机、发电机、低压喷射器、低温回热器、冷凝器、高压喷射器、高压回热器、工质泵及连接管路。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节能效果显著、运行稳定可靠、控制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32079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50405.0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热储二氧化碳U型热管发电系统,包括注入井、水平井、采出井、膨胀机、发电机和冷凝器;注入井、水平井和采出井依次相连构成以二氧化碳为循环取热工质的U型热管,注入井和采出井的上部位于致密岩石中,注入井和采出井的下部以及水平井位于岩溶热储层中,采出井出口与膨胀机蒸汽进口相连,膨胀机与发电机同轴连接,驱动发电机发电,膨胀机乏汽出口经冷凝器供暖后接入注入井。本发明采用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取热工质,通过注采井内CO2的密度差自动运行,无需工质循环泵,U型热管既发电又供暖或产生活热水,可全年连续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04659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433465.2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预测性机器学习型空调节能控制系统,涉及中央空调系统控制领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环境参数、用户习惯和节假日规律等多特征变量,采用双种群粒子群训练算法模块优化支持向量机中央空调负荷预测算法模块,提高预测结果精确度和参数寻优性能;以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全局参数寻优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满足了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能耗最优化结果输出,又能实现动态预测性智能化管理和稳定控制。本发明提供既能满足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能耗最优化,又能实现动态预测性智能化管理和稳定性控制为目的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51316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97096.1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质混合多级发电系统,包括热水池、水泵、一次分离罐、一级汽轮机、一级发电机、二级水轮机、二级发电机、二次分离罐、冷凝器、工质泵和循环泵;一次分离罐的入口通过水泵与热水池相连,还通过工质泵与冷凝器的液体出口相连,冷凝器与一次分离罐之间的管道中设有不溶于水的低沸点工质;一次分离罐的气体出口经一级汽轮机与冷凝器的气体入口相连;一次分离罐的液体出口经二级水轮机与二次分离罐的入口相连;二次分离罐的气体出口与冷凝器的气体入口相连;二次分离罐的液体出口通过循环泵与热水池相连。本发明通过直接接触换热和多级发电,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系统成本,有利于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