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早期故障辨识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71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111740.9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电缆早期故障辨识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选取电缆故障相电流作为原始信号,对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利用VMD对原始信号进行信号分解和降噪,降低原始信号中的高斯白噪声;步骤S2:选择预处理后信号的时域特征和精细化多尺度散布熵的前五个尺度值构造特征向量F,对提取的特征向量F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辨识模型输入特征向量,使其分布在[‑1,1],作为对深度置信网络输入的特征向量;步骤S3:初始化DBN模型参数,通过预训练进行DBN模型的训练,利用PSO算法对深度置信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本发明提高了辨识模型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故障辨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种基于全桥级联型电池均衡拓扑及均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1901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503454.9

    申请日:2018-05-23

    Abstract: 一种基于全桥级联型电池均衡拓扑及均衡控制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将电池与全桥模块并联形成一个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级联构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根据单体电池SOC大小,控制电池组中全桥模块工作在不同的状态,使单体电池正向或反向接入电池组,整组电池放电的同时单体电池充电;整组电池充电的同时单体电池放电;电池组中单体电池SOC趋于一致。确保整个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在均衡过程中保持恒定。后级DC‑DC电路保证在均衡结束后的电压突变不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输出。优点:单体电池反接入电池组能很好地完成均衡工作,缓解了传统恒流充电导致的电池极化效应,且实现故障电池切除。设置的切换阈值减少了SOC排序次数,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

    一种基于复合式工况的锂电池参数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625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884610.0

    申请日:2018-08-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复合式工况的锂电池参数辨识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复合式工况由N组循环组成,每组循环包括一个快速变化的充放电阶段,一个恒流放电阶段,一个静置阶段。在任意循环的静置阶段,根据电池端电压与时间关系可以估算出τ2;在任意循环的恒流放电阶段,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R0、R1、R2三个内阻的和;对于SOC=100%开始的第一个循环,利用下一个循环参数R2,C2代替,而不会引入过多误差;N组循环辨识出对应组数的电池模型数据,通过“查表+线性插值”的方法构造全SOC范围的电池模型。根据总容量求出每次恒流放电工况后电池对应的SOC,记录各SOC下的开路电压,拟合出完整的SOC-OCV曲线。优点:充分考虑不同工况下的参数辨识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一种基于全桥级联型电池均衡拓扑及均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1901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03454.9

    申请日:2018-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14 B60L58/13 B60L58/22 H02J7/0021

    Abstract: 一种基于全桥级联型电池均衡拓扑及均衡控制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将电池与全桥模块并联形成一个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级联构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根据单体电池SOC大小,控制电池组中全桥模块工作在不同的状态,使单体电池正向或反向接入电池组,整组电池放电的同时单体电池充电;整组电池充电的同时单体电池放电;电池组中单体电池SOC趋于一致。确保整个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在均衡过程中保持恒定。后级DC‑DC电路保证在均衡结束后的电压突变不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输出。优点:单体电池反接入电池组能很好地完成均衡工作,缓解了传统恒流充电导致的电池极化效应,且实现故障电池切除。设置的切换阈值减少了SOC排序次数,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

    一种电网电压支撑型模块化有源电力滤波器及控制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91072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77215.3

    申请日:2015-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22 Y02E40/40 H02J3/01 H02J3/00 H02J2003/007

    Abstract: 一种电网电压支撑型模块化有源电力滤波器及控制算法,属于有源电力滤波器及控制算法。其拓扑为电网电压支撑部分与有源滤波部分的串行组合结构。其中,各相电网电压支撑部分由n个电网电压支撑模块单元串联组成,各单元由H桥电路并联电容组成;有源滤波部分由m个有源滤波模块单元并联而成,各单元由三相全桥电路、交流滤波电感及并联电容组成。电网电压支撑部分采用载波移相调制技术跟踪公共耦合点网侧电压,以降低有源部分直流侧电压需求;有源滤波部分采用改进型电流预测技术跟踪谐波电流,以适应电网电压支撑结构。具备成本低、可靠性高、通用性强、易扩展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石油采矿、精密制造等高压大功率场合及微小薄弱电网的谐波治理。

    基于模型预测的H桥级联型STATCOM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52566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56231.3

    申请日:2015-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H02J3/18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H桥级联型STATCOM控制系统,属于H桥级联型STATCOM控制系统。一、采样变流器输出电压、电网电压、变流器补偿电流,将其与检测环节得到的参考电流分别转化到αβ坐标系下,离散化后获得变流器补偿电流的预测模型;二、对参考电流进行预测,结合步骤一中得到的补偿电流建立电流跟踪控制的价值函数;三、确定将当前采样周期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及其周围六个矢量作为下一采样周期输出电压矢量的寻优集合;四、根据步骤二和步骤三进行补偿电流跟踪控制价值函数寻优,以此确定下一个采样周期的输出电压矢量进而得到下一周期的开关状态,出现冗余矢量时将结合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进行矢量筛选;实现简单,降低了硬件需求,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

    一种直流侧电压自适应调节的APF电流预测控制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52382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310192.0

    申请日:2015-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22 Y02E40/40

    Abstract: 一种直流侧电压自适应调节的APF电流预测控制算法,属于APF电流预测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一、由APF的8种开关状态得可输出的8个电压矢量;二、根据采样信号计算待补偿电流矢量ih、电网电压矢量e和补偿电流矢量ic;三、根据系统工况计算APF需要的直流侧电压参考值及补偿电流参考值i*,自适应控制直流侧电压;四、对8个开关状态Sn分别作用下APF可输出的补偿电流进行预测;五、根据各补偿电流预测值与参考值i*的差值对开关状态进行选择并应用于各开关器件。优点:算法结构简单,可根据系统工况的变化实时调整直流侧电压,在保证APF输出性能的同时保持了较小的电流纹波和功率损耗,提升了APF补偿性能。

    液压驱动式回转体自动对接工装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992369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010283856.6

    申请日:2010-09-17

    Abstract: 一种液压驱动式回转体自动对接工装设备,主要由筒体滚动架和筒体移动架构成,筒体滚动架上两排传动轴的轴线与筒体移动架两排传动轴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支架上同一侧的传动轴轴线共线,以保证对接筒体在同一轴线上,在移动架液压驱动作用下移动架上的筒体直线移位,实现自动对接并进行周向磨合,增大两个筒体的对接精度;通过移动架液压缸的传动作用带动对接筒体直线移位,滚动架上对接筒体作圆周滚动,与移动架上直线移位的筒体构成相对的螺旋对接-磨合的运动。既提高了设备寿命,又减少了能耗,增加了精度;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对接精度高速度快、省时省力、安全高效、降低设备投资。

    大型筒体自动对接磨合工装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992370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83897.5

    申请日:2010-09-17

    Abstract: 一种大型筒体自动对接磨合工装设备,主要由筒体滚动架和筒体移动架构成,筒体滚动架上两排传动轴的轴线与筒体移动架两排传动轴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支架上同一侧的传动轴轴线共线,以保证对接筒体在同一轴线上,在移动架丝杠传动作用下移动架上的筒体直线移位,实现自动对接;在弹簧拉伸维持的轴向压力作用下周向磨合,增大两个筒体的对接精度;通过移动架丝杠传动作用带动对接筒体直线移位,滚动架上对接筒体作圆周滚动,与移动架上直线移位的筒体构成相对的螺旋对接-磨合的运动。既提高了设备寿命,又减少了能耗,增加了精度;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对接精度高速度快、省时省力、安全高效、降低设备投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