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5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6838.5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单通道流动换热试验件,属于换热器研究与设计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CHE芯体不能满足对不同的工况和不同流道类型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研究需求的问题。它包括金属板片、钢板以及介质流道,所述金属板片的中心处开设有介质流道,所述金属板片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6块钢板,介质流道直径为1‑2mm,钢板厚度为1mm,所述金属板片厚度为3mm,所述钢板与金属板片的宽度皆为15mm,长度皆为500mm,每相邻的两个钢板从0‑200mm区间均匀排列5个直径为0.5mm的圆孔,200‑300mm区间均匀排列9个直径为0.5mm的圆孔,300‑500mm区间均匀排列5个直径为0.5mm的圆孔。它主要用于换热器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82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73779.5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水密度差驱动的太阳能连续供暖系统装置,涉及太阳能供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太阳能供暖自然循环结构动力不足、机械循环能耗高、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太阳能热水器出水口、石蜡分时储能罐装置和暖气片依次连通,暖气片出水口通过上升水管道和气泡分离装置连通,气泡分离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进水口连通;上升水管道底部设置有手压式打气曝气装置;手压式打气曝气装置向管道内打入气泡为装置内部水循环提供动力,气泡通过气泡分离装置排出。本发明利用气水密度差实现供暖系统内水的循环驱动,实现冷水回流,依靠气泡分离装置将气泡排出,避免气体进入太阳能热水器影响效率及气泡累积产生气塞现象,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7608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18402.2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10 , G06N7/01 , G06F111/08
Abstract: 一种反应堆花瓣形螺旋燃料棒的CAD与CSG耦合建模方法和系统,涉及核反应堆物理计算领域。解决了CAD模型进行蒙特卡罗处理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从而影响模型的处理效率,以及CAD模型转化成可处理的蒙特卡罗文件,边界条件少的问题。方法包括:建立燃料棒几何模型并输出CAD几何文件;对CAD几何文件进行处理,输出用于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的蒙特卡罗文件;将蒙特卡罗文件输入到蒙特卡罗中子学计算程序中,并基于CSG和CAD的建模方法构建花瓣形螺旋燃料棒几何实体;重复迭代蒙特卡罗中子学计算结果,直到计算结果精度符合要求后,对结果进行后处理。本发明应用于核反应堆设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85492.4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减少电极表面气体含量的引流板装置及电极槽,属于电解制氢领域。解决传统电解槽结构存在气体积聚的问题。一种减少电极表面气体含量的引流板装置,包括:引流板,数量设置有多个并间隔布置,全部引流板整体呈波浪形交替分布;连接件,整体呈波浪形用于将全部引流板固定。它主要用于电解制氢。
-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494007.X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包括:建立自然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初始流速优化、最小流速限值标准、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提出单相条件下的初始流速最小限值;将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参数的极差作为三维程序计算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判据,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极差的收敛标准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新,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具有科学合理,自适应能力强,应用价值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堆芯等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87165.8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10 , G06T17/00 , G06V10/764 , G06T7/80 , G06T7/11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带有螺旋结构棒束通道的子通道划分方法。本发明涉及换热器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建立螺旋结构棒束子通道三维几何模型,确定计算域;确定螺旋结构元件外切圆直径;针对螺旋结构元件外切圆柱进行编号;针对每相邻的圆柱体间的子通道进行编号;输入参数为螺旋棒的圆点坐标,棒周通道半径,对通道内所有实验或模拟数据进行筛选及分类。本发明建立了一套细致、准确的螺旋结构棒束子通道划分方法,用以计算和分析螺旋结构棒束子通道内热工水力特性以及所构成的堆芯内热工水力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009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53361.0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热回收除霜新风装置及方法,涉及热能转换和传递的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亟须一种能够适应北方冬季寒冷环境,成本低的除霜新风系统的技术问题,方案如下:热回收除霜新风装置,包括: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包括吸室内风机和吸室外风机;一端与离心风机相连的换热器,换热器有通路一和通路二;通孔板包括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和通孔四;通孔一和通孔三连接吸室内风机,通孔二和通孔四连接吸室外风机;通孔一和通孔二连接通路一,通孔三和通孔四连接通路二;吸室内风机的风压方向为自吸室内风机往换热器的方向;吸室外风机的风压方向为自换热器往吸室外风机的方向。可以应用于建筑暖通空调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81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41908.0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芯体、制备方法和换热器,涉及高效紧凑型换热器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换热器存在换热面积小、阻力大、易堵塞和存在增大通道阻力等缺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芯体,所述芯体包括:至少两个叠放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上设有平行排列的条状凸起;每个所述换热板上,条状凸起的一面,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翼型翅片,所述翼型翅片的弦长方向垂直于所述条状凸起的轴线方向。所述至少两个翼型翅片分为三组,每组中翼型翅片沿所述翼型翅片的弦长方向一字排布。沿所述翼型翅片的弦长方向的间距等于所述翼型翅片的弦长。所述换热板有三个,相互叠放。应用于超临界流体的换热器。
-
公开(公告)号:CN11048677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762147.7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土壤冷量冷却光伏电池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光伏冷却系统、热泵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光伏冷却系统包括光伏电池、冷却通道、防冻液泵、地埋管换热器;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光伏冷却系统中的光伏电池接收太阳能产生电能,太阳辐射热由冷却通道内的低温防冻液带走使光伏电池冷却,防冻液吸收太阳辐射热后流入地埋管换热器将热量蓄存到地下或流入蒸发器,作为所述热泵系统的低温热源,热水供应系统将低温水送入热泵冷凝器使水温升高,再输送给热水用户。该系统通过在不同季节运行不同的模式来实现全年光伏和光热收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36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187165.8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10 , G06T17/00 , G06V10/764 , G06T7/80 , G06T7/11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带有螺旋结构棒束通道的子通道划分方法。本发明涉及换热器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建立螺旋结构棒束子通道三维几何模型,确定计算域;确定螺旋结构元件外切圆直径;针对螺旋结构元件外切圆柱进行编号;针对每相邻的圆柱体间的子通道进行编号;输入参数为螺旋棒的圆点坐标,棒周通道半径,对通道内所有实验或模拟数据进行筛选及分类。本发明建立了一套细致、准确的螺旋结构棒束子通道划分方法,用以计算和分析螺旋结构棒束子通道内热工水力特性以及所构成的堆芯内热工水力计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