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494007.X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包括:建立自然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初始流速优化、最小流速限值标准、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提出单相条件下的初始流速最小限值;将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参数的极差作为三维程序计算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判据,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极差的收敛标准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新,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具有科学合理,自适应能力强,应用价值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堆芯等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20030759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098199.4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气溶胶池式水洗系统中喷嘴角度的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涉及核设施气溶胶行为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壳排放过滤系统中的溶胶池式水洗效率的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喷嘴和水池设定为气相流动域,并初始化为水相;S2、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对水相化流动域进行网格划分;S3、设定边界条件和数值计算参数;S4、模拟气液固三相流动;S5、通过模拟射流角度为60°时,获得水池深度,确保射流不冲击水池底部;S6、固定水池深度后,模拟其他射流角度的水洗效果;S7、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不同射流角度下的气溶胶水洗效率;S8、选择水洗效率最高的射流角度作为喷嘴的角度。适用于核电站的安全壳排放过滤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5246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37946.3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B01F23/235 , B01F25/20
Abstract: 一种基于蒸汽射流冷凝的微纳气泡产生系统及方法,涉及气泡发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微纳气泡产生方法,但是缺乏基于蒸汽射流冷凝的微纳气泡产生方法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蒸汽源,用于提供设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所述蒸汽源连接至混合管道;不凝气源,用于提供设定压力和流量的不凝气体,所述不凝气源连接至混合管道;混合管道,用于将蒸汽源输出的蒸汽与不凝气源输出的不凝气体混合,形成混合气体;射流喷嘴,连接至混合管道,用于将所述混合气体以设定速度喷射至液池;液池,用于容纳冷凝液体。适合应用于基于蒸汽射流冷凝的微纳气泡产生的工作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3299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1516242.2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自适应迭代步的自然循环系统特性多尺度模拟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建立自然循环系统、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阈值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更新交互流速;将一维和三维程序交互参数的方差作为判断三维程序计算参数是否达到稳定的收敛阈值;基于历史交互流速构建收敛阈值的自适应函数,实现耦合程序快速收敛至精确值。本发明具有自适应能力强、高效易行和不依赖经验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与换热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2992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16242.2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自适应迭代步的自然循环系统特性多尺度模拟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建立自然循环系统、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阈值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更新交互流速;将一维和三维程序交互参数的方差作为判断三维程序计算参数是否达到稳定的收敛阈值;基于历史交互流速构建收敛阈值的自适应函数,实现耦合程序快速收敛至精确值。本发明具有自适应能力强、高效易行和不依赖经验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与换热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1494309.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自然循环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建立自然循环系统、初始流速优化、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将一维和三维程序交互参数的方差作为判断三维程序计算参数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收敛标准,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收方差的自适应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自适应调节收敛标准,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本发明具有自适应能力强、高效易行和鲁棒性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4309.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自然循环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建立自然循环系统、初始流速优化、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将一维和三维程序交互参数的方差作为判断三维程序计算参数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收敛标准,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收方差的自适应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自适应调节收敛标准,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本发明具有自适应能力强、高效易行和鲁棒性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4007.X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包括:建立自然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初始流速优化、最小流速限值标准、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提出单相条件下的初始流速最小限值;将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参数的极差作为三维程序计算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判据,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极差的收敛标准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新,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具有科学合理,自适应能力强,应用价值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堆芯等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
-
-
-
-
-
-